张海波教授:基于AS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自膨瓣临床需求设计考量
2024年7月19-21日,第七届东方心脏大血管外科会议(OCCS 2024)于上海举办。本次会议汇集精英翘楚,凝结了专业领域的前沿进展、顶尖技术和领先方法,旨在通过思想的碰撞,推动心血管专业学科交流与发展。会议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海波教授带来“基于AS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自膨瓣临床需求设计考量”专题演讲,从即刻手术成功和远期临床获益两大方面展开,分别对其关注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TAVR呈低龄化趋势
患者面临更长的生命周期管理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低龄患者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逐渐向低龄群体倾斜。相关数据显示,TAVR的比例由17%增至48%;在65~80岁的患者中,TAVR的比例由46%增至87%;在>80岁的患者中,TAVR的比例由83%增至99%。因此,做好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终身管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VARC-3定义的临床复合终点来看TAVR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仅是追求即刻手术成功,更需考虑远期临床获益,要从手术即刻的成功到近远期的疗效,再到5年后瓣膜耐久性以及衰败后再次手术进行多方面风险考量,加强全生命周期每一个环节的把控。
即刻手术成功
即刻手术成功是生命周期管理的前提。针对中国AS解剖特点,即刻手术成功面临解剖复杂、瓣周漏、传导阻滞、冠脉阻挡、心脏损伤以及血管损伤等多方面挑战。
TAVR瓣膜经血管介入推挤钙化瓣叶,实现径向支撑,瓣周漏(PVL)难以完全避免。同时,TAVR术后PVL影响远期生存预后,即使少量PVL也与远期高死亡率相关,而器械革新是有效解决TAVR术后PVL发生的途径之一。
基于自展瓣器械的迭代,绝大多数无裙边的早期瓣膜产品已被淘汰。外裙边自展瓣设计可明显降低PVL的风险,已成为当前中国及欧美国家的主流瓣膜产品。
在此方面,Taurus等可回收瓣膜的应用,在术中的精准释放,能进一步保证封堵效果,同时在手术操作当中拥有更好的顺应性,从而降低PVL发生。
TAVR术后起搏器植入有多重风险因素,其中心电基线、高危解剖和手术操作是高危风险因素。更精准的植入策略有助于减少传导束压迫,技术迭代和器械迭代可帮助降低起搏器植入率。对比早期非裙边瓣下植入策略,Taurus零位释放策略可以降低植入后对LVOT影响,进而帮助降低起搏器植入率。
冠脉阻挡是TAVR术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冠脉评估时除解剖因素外,还需结合瓣膜类型、手术策略,关注瓣膜植入后对瓣叶的推移以及跟周围组织的关系。
国内Taurus自展瓣具有收腰设计,其不同的植入深度对瓣叶推移的影响不同。术者可通过对瓣膜植入深度进行调整,使窦部存留较大的空间,在物理空间上减少对周围组织的遮挡,从而获得更接近生理状态的冠脉灌注血流动力学,降低冠脉阻挡风险。
TAVR手术中,由导丝引起的心脏穿孔是一大潜在风险,而选择正确的导丝可尽量避免这一风险的发生。其中,预塑形导丝对心室友好,具有可预测的行为表现,已在美国/欧盟批准并获得诸多欧美学者的推荐。由于其远端预塑弯型可更好贴靠心室壁,提供强支撑力,避免了手动塑形导丝带来的不可预测风险,因此可进一步降低心脏穿孔风险。
对于入路条件复杂,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内联鞘能够有效降低TAVR手术风险。TaurusElite内联鞘等效16F入路,降低了对血管尺寸的要求。鞘身覆盖亲水涂层,使得在血管中的行进顺滑,进而降低血管入路的风险。
远期临床效益
TAVR远期临床获益由治疗方案、治疗器械、患者解剖及合并症等多维度决定。需关注血流动力学、瓣膜耐久性、假体-瓣膜尺寸不匹配(PPM)、冠脉再入路、TAVR in TAVR等几个重点。
自展瓣在临床中已证实10年的耐久性,当前耐久性总体表现良好。不过在不同患者中,TAVR瓣膜衰败率的差异较大。一般来说,5~8年1.3%的患者发生结构性瓣膜衰败(SVD),6~8年3.7%的患者出现生物瓣衰败(BVF)。
TAVR瓣膜衰败与瓣膜设计、释放因素、术后处理等因素相关。基于此,应对瓣膜衰败,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1)通过瓣叶生物处理技术,进一步提升瓣膜耐久性;2)通过环上瓣设计,优化血流动力学;3)通过精准的Sizing策略,降低自体PPM事件;4)规范的术后抗栓用药,降低血栓事件发生率。
合理的瓣环选择可以帮助提供更优的血流动力学。由于环上瓣平均跨瓣压差更小、开口面积更大,因此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更有优势。
年轻AS患者预期寿命更长,对瓣膜耐久性的要求更高。瓣叶处理技术迭代是瓣膜耐久性提升的关键技术突破点,Taurus在瓣叶生物化处理及干瓣/高分子瓣叶技术上不断创新,为未来低危低龄化患者的TAVR手术奠定理论基础,使得生物材料达到理论上的机械瓣耐久性能。
PPM会增加TAVR术后血栓与退行性病变发生率、引起血流动力学风险,尤其中重度PPM,可增加TAVR术后远期死亡率,需引起重视。自展瓣血流动力学更优,从而可以降低PPM事件发生率。术中精准Sizing尤其重要,提升有效瓣口面积指数(iEOA),可降低PPM事件。
当前研究中行TAVR患者合并CAD发病率较高;瓣膜置换后,患者随着生存期延长,其冠脉再干预的比例逐年上升。接受过TAVR手术的患者往往导致再进行PCI治疗door-to-balloon的时间延长,PCI失败率更高。对合缘对齐技术可有效解决其中一些问题。
对合缘对齐(commissural alignment)是指TAVI术中将人工瓣膜对合缘与原生瓣膜对合缘对齐。TAVR术中实现对合缘对齐可使未来冠脉通路更通畅。
国内常见小SOV,低STJ情况,而使用收腰设计瓣膜可为冠脉口留出足够空间,减少冠脉通路受阻问题,更利于导管通过。目前多数新型瓣膜均采用短瓣架、大网孔设计,较大网孔也更有利于未来实行PCI时Guiding进入。
AS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想状态是减少开胸次数,使患者获益最大化。生物瓣患者均潜在需要第二颗瓣膜;考虑到TAVR术后冠脉通路,经导管心脏瓣膜(THV)选择很重要。
同时,瓣中瓣(ViV)治疗的结果也与第二次瓣膜选择和首个瓣膜类型有关。总体而言,自展瓣用于ViV的总PPM发生率更低;首瓣为环中瓣的患者,无论何种ViV,都会呈现更高的中度以上PPM发生率,而首瓣为环上瓣的患者,无论何种ViV,重度PPM的发生率都很低。
小结
随着TAVR适应人群扩展到预期寿命更长的年轻、低风险AS患者,临床医师在AS患者管理策略上,应从关注TAVR短期临床结局转换至AS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器械的更迭,自展瓣在TAVR中展现出越来越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尤其环上瓣设计的自展瓣,具有更优异的远期血流动力学,可延长瓣膜使用寿命。
基于VIV风险考量,瓣膜选择及操作时需要考虑到收腰、大网孔设计,更合适的挂角以及更大的EOA,环上瓣设计的自展瓣在此方面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 Leon MB, Smith CR, Mack MJ, et al. Transcatheter aortic-valve implantation for aortic stenosis in patients who cannot undergo surgery. N Engl J Med. 2010;363(17):1597-1607.
2.T. Gupta et al. /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 Interventions (doi:10.1016/j.jscai.2024.101861)
3. Mack MJ, Leon MB, Thourani VH, et al. Transcatheter aortic-valve replacement with a balloon-expandable valve in low-risk patients. N Engl J Med. 2019;380(18):1695-1705.
4. Roser M, Ortiz-Ospina E, Ritchie H. Life expectancy. 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life-expectancy. Accessed July 1, 2022.
专家简介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