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SC 】霍勇教授:2020心血管内科重要临床研究进展

浏览量:3013
第十二届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12th CTSC)6月4日上午在线上开启。在今天召开的主旨论坛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以“2020心血管内科重要临床研究进展”为题,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特别整理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从冠心病介入、抗凝、降脂、心衰、房颤、高血压介入、抗炎、抗血小板治疗等八个方面对2020心血管内科重要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解读旨在借鉴先进的研究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霍勇教授主要通过PRECOMBAT研究和PROAPECT ABSORB研究对冠心病介入治疗进行了介绍。PRECOMBAT研究共纳入60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随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者冠脉搭桥术(CABG)介入治疗,主要的终点包括病人的死亡和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等。经10年随访,结果显示,CABG的效果不劣于PCI,且CABG在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中显著的优于PCI,因此对于多支血管病变,选择CABG更合适。PROAPECT ABSORB研究主要针对不存在严重缺血,但存在不稳定斑块(血管的狭窄,最小管腔面积低于4mm2,或者斑块负荷大于70%,或存在薄纤维帽脂质斑块),因此不宜采用介入治疗的病人,评估药物治疗与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疗的优劣。实验共纳入18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随访25个月的结果显示两组基线相同,但是无论是腔内影像还是超声或Oct得结果均显示在此类易损斑块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斑块负荷减小,可明显增加患者远期的最小管腔面积(MLA)。这说明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由于该研究病例数不多,因此,未来仍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霍教授通过TICO研究、ALPHEUS研究、POPular-TAVI研究针对抗凝治疗进行了详细解读。TICO研究结果显示,与DAPT组患者相比,替格瑞洛单药组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支架血栓形成、卒中、靶血管血运重建和严重出血事件)优于DAPT组,ACS-PCI术后短程(3个月)DAPT治疗NACE更低。因此,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的PCI术后三个月后采用替格瑞洛单药较为合理。ALPHEUS研究是针对稳定性冠心病PCI术后的病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该研究主要终点为PCI术后48小时内发生PCI相关的围手术期事件,结果发现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对于不是ACS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仍然可以作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标准化的选择。POPular-TAVI研究的结果显示,具有抗凝指征TAVI术后OAC单药抗栓不良反应风险更小。

 

 

针对降脂,霍勇教授结合研究指出,evinacumab可弥补现有药物对纯合子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效果很差的短板。研究结果显示,在第24周时,治疗组的LDL-C水平较基线降低了47.1%,安慰剂组则增加了1.9%。同时针对evinacumab的另一个研究显示,该药治疗难治性高胆固醇血症同样具有显著降低LDL-C水平的效果,最大剂量可达到50%。与现有药物相比降低LDL-C的效果较强,未来应用前景可期。
 
霍教授结合LoDo2研究对抗炎治疗进行了解读,该研究纳入5522例临床症状稳定的慢性冠心病患者,以0.5mg秋水仙碱做标准治疗,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秋水仙碱组主要终点事件降低了31%。但霍教授表示,考虑到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可否将秋水仙碱作为常规用药仍有待考量。那么何时应用秋水仙碱可获益,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霍勇教授从EMPREOR Reduced研究、SOLOIST-WHF研究等对恩格列净、索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在心衰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根据VICTORIA研究对新型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vericiguat在心衰领域的表现,并分别根据SPYRAL HTN-OFF MED研究、EAST-AFNET 4研究对经皮去肾脏交感神经术在高血压领域的治疗和早期节律控制对房颤的治疗进行了详细解读。
 

最后,霍勇教授表示我们应基于这些临床研究实现精准医疗,规范医疗。

 

点赞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