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心脏杂志|2024年度血栓与抗血栓治疗领域十大研究热点

浏览量:2072

 

欧洲心脏杂志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了一篇重要综述,总结了2024年血栓形成和抗栓治疗领域的十大论文。这些研究涵盖了从房颤抗凝管理到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后抗凝策略的优化等多个关键议题。这些研究不仅验证了当前临床实践中的部分做法,还为某些领域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改进方向。

 

 

 

 

01

心房颤动与合并症

EPIC-CAD试验研究了1038名韩国高风险心房颤动(AF)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比较了单独使用艾多沙班与艾多沙班联合阿司匹林(或P2Y12抑制剂)的治疗策略。结果显示,艾多沙班单药治疗在12个月时将主要复合终点(重大心血管事件加出血事件)的风险比(HR)降低至0.44,主要是显著减少了出血事件(HR 0.34),而两组间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研究支持在需要长期抗凝的CCS患者中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可行的。

 

FRAIL-AF试验研究了1323名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的老年衰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随机分配为继续VKA治疗或转为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治疗。在平均344天后,中期分析显示试验无效并提前终止。转为DOAC的患者中,M+CRNM出血的风险比(HR)为1.69,血栓栓塞事件的HR为1.26,额外出血主要发生在胃肠道、皮肤或泌尿生殖系统。死亡或致命性出血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将临床稳定的VKA治疗的老年虚弱AF患者转为DOAC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与当前指南建议不同,需进一步验证。

 

 

OPTIMAS试验研究了3621名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伴心房颤动(AF)的患者,比较了症状发作后<96小时启动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与7–14天启动DOAC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在90天时的复合终点(卒中或系统性栓塞)发生率均为3.3%,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也相近(0.6% vs. 0.7%)。研究支持目前推荐的早期使用DOAC治疗AF相关轻中度AIS,但入组标准可能更倾向于非严重AIS和低合并症患者。

 

02

急性冠脉综合征

 

 

ULTIMATE-DAPT试验研究了3400名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比较了替格瑞洛单药治疗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年的效果。结果显示,替格瑞洛单药组的出血发生率显著更低(2.1% vs. 4.6%),而两组在心脏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支架血栓或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上无显著差异(3.6% vs. 3.7%),证明了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支持在无事件PCI后30天开始替格瑞洛单药治疗。

 

 

 

STOPDAPT-3试验首次研究了PCI后立即启动抗血小板单药治疗与极短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效果,纳入5800多名日本ACS或高出血风险患者。结果显示,1个月时普拉格雷单药治疗与普拉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相比,3或5级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4.47% vs. 4.71%),但在缺血终点上表现非劣效(4.12% vs. 3.69%)。然而,普拉格雷单药组的亚急性支架血栓(0.58% vs. 0.17%)和非计划血运重建率(1.05% vs. 0.57%)有所增加。1至12个月期间,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的停药率、出血或缺血事件发生率相似。研究表明,DAPT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第一周可能是必要的,而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是合理的中长期选择。

 

03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POPular PAUSE TAVI试验研究了858名需要长期抗凝治疗(主要因心房颤动)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患者,比较了围术期继续抗凝治疗与术前至少中断48小时的效果。结果显示,继续抗凝组与中断组在30天内的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卒中、心肌梗死、主要血管并发症或主要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6.5% vs. 14.8%),但继续抗凝组的任何出血发生率显著更高(31.1% vs. 21.3%)。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继续抗凝治疗未显示非劣效性,且增加了手术相关出血,但未降低血栓栓塞风险。因此,研究者建议在TAVI前中断抗凝治疗。

 

 

ACE-PROTAVI试验研究了410名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患者,比较了手术结束时使用鱼精蛋白与安慰剂的效果。结果显示,鱼精蛋白组在20分钟内实现止血的主要终点发生率显著更高(97.9% vs. 91.6%),且30天内全因死亡、主要和次要出血以及血管并发症的次要终点发生率更低(5.2% vs. 12.8%),主要由较少次要血管并发症驱动。鱼精蛋白未导致不良事件,表明其在减少TAVI患者出血和血管并发症方面有效且安全。

 

04

肺栓塞与凝血因子X抑制剂

 

 

PEERLESS试验研究了550名急性中危肺栓塞(PE)患者,比较了机械取栓与导管导向溶栓的效果。结果显示,取栓组手术时间更长且围术期失血更多,但其主要终点(全因死亡、颅内出血、主要出血、临床恶化、补救治疗、重症监护和住院时间)发生率较低,获益主要来自较少临床恶化、补救治疗和重症监护使用。取栓还降低了24小时呼吸频率、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然而,在死亡率、颅内出血或主要出血方面无显著差异。

 

 

一项荟萃分析研究了2694名低危急性肺栓塞(PE)患者的早期家庭治疗结果,显示30天总体死亡率仅为0.3%,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主要出血和死亡的复合发生率为1.2%。肌钙蛋白或NT-proBNP异常的患者复发性血栓或出血风险增加三倍,但死亡风险未增加。癌症患者的死亡和不良事件风险显著更高。研究支持现有工具(如简化PE严重程度评分或Hestia规则)足以识别非癌症低危PE患者,早期家庭治疗对这些患者是安全且优于住院治疗的。然而,右心室功能障碍/扩张可能增加额外风险,需进一步关注。

 

2b期AZALEA-TIMI 71试验比较了阿贝拉西单抗(90或150 mg每月皮下注射)与利伐沙班20 mg每日一次在1287名AF患者中的效果;由于阿贝拉西单抗显著减少出血,试验提前终止。

 

 

双盲3期OCEANIC-AF试验比较了口服抗FXIa抑制剂Asundexian(50 mg每日一次)与阿哌沙班在14810名AF患者中的非劣效疗效/优效安全性;由于Asundexian组卒中(1.3% vs. 0.4%;HR 3.79,95% CI 2.46–5.83)和系统性栓塞发生率增加,试验提前终止。Asundexian显著减少了主要出血(0.2% vs. 0.7%;HR 0.32,95% CI 0.18–0.55), 提示Asundexian剂量可能不足以充分抑制FXI活性。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学术
扫码关注

医谱app
扫码下载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获取更多资讯,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 “医谱APP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00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