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Intervention|中山医院魏来教授团队&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团队最新发表中国TAVR综述

主动脉瓣狭窄(AS)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严重AS的治疗方案包括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通常SAVR适用于手术风险低的年轻患者,而经股动脉TAVR适用于年龄较大且手术风险高的患者。
随着TAVR在中国的普及,现在已逐渐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策略。中国有超过13亿的人口,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渐严重,这意味着退行性心脏瓣膜疾病的负担也在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了解TAVR在老龄化人群中治疗AS的现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魏来教授团队(魏来教授、杨晔教授、董丽莉教授)以及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焱教授团队(王焱教授、王斌教授、陈翔教授)近期在AsiaIntervention上发布了一项综述研究,旨在对中国AS的流行病学、患者特征和治疗进行系统性回顾总结,医谱学术特此报道。

中国AS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治疗率
流行病学
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AS的患病率略低,但其患病率仍不确定。一项涉及14,618名人群的大型社区研究针对35岁以上人群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人口中主动脉瓣(AV)疾病(所有类型)的总体患病率为5.8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显著升高,65~74岁人群患病率达18.09%,≥75岁人群患病率达28.26%。另一项涉及34,994名≥35岁人群的全国性的横断面调查显示,AS总体患病率为0.7%,≥65岁人群的患病率最高(65~74岁人群中为1.5%,≥75岁人群中为3.4%)。
在其它规模较小的社区研究报告中对60岁以上人群进行调研,≥60岁人群(n=3,948;平均年龄67岁)AS患病率为0.13%,≥65岁人群(n=3,538;平均年龄72岁)患病率为1.1%。
此外,一项对287,556名经超声心动图转诊患者进行的回顾性分析发现,65~84岁患者中AS患病率为1.26%,≥85岁患者中AS患病率为1.76%,这两个年龄组中重度AS患病率分别为0.43%和0.47%。
尽管风湿性AS在中国仍很常见,但AV钙化是≥65岁人群中AS最常见的原因(43.70%,65~84岁;79.75%,≥85岁)。最近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0 岁人群中钙化性AS的患病率为4.1%(59/1,423),60~70岁人群中10.3%(131/1,278),>70岁人群中21.9%(80/366)。
因此,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规模,AS代表着沉重的医疗负担,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种负担可能会增加。
临床特点
China DVD研究对中国60岁以上有临床显著(中度或重度)心脏瓣膜病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发现,AS患者(n=419)的中位年龄为69岁(四分位距65~76岁),36.8%为女性,92.4%有症状。其中,合并症很常见,包括高血压(49.4%)、吸烟(38.4%)、心绞痛(33.2%)、冠状动脉疾病(31.5%)和糖尿病(21.0%)。
另一项针对中国36家中心接受自膨式经导管心脏瓣膜(THV)TAVR的低风险患者(平均年龄72.9岁;65.1%为男性)的研究显示,三叶式主动脉瓣(TAV)患者的合并症比二叶式主动脉瓣(BAV)患者高。其中合并症包括高血压(52.5% vs 44.1%)、吸烟(26.9% vs 21.0%)、糖尿病(23.8% vs 13.5%)和慢性肺病(10.6% vs 8.7%)。
根据中国TAVR注册研究(CARRY;n=2,097)的数据,接受TAVR筛查的有症状重度AS患者平均年龄为73.2±7.6岁,其中58.4%为男性。中国有症状重度AS患者的主动脉瓣钙化负担(约680mm3)高于其他国家(约350mm3)。另外,对 438 名接受SAPIEN 3(Edwards Lifesciences)瓣膜TAVR手术的重度AS患者的数据分析显示,患者平均年龄为73.7±8.6 岁,55%为男性,35.2%患有重度主动脉瓣钙化。
同时,在中国很大比例的AS患者都有BAV。一项针对中国AV疾病患者的系统评价研究(20项研究;1,218名患者)发现,BAV形态的患病率为10.9%。在CARRY研究中,接受TAVR治疗的有症状重度AS患者中54%有BAV,其中0型BAV最为常见(占BAV病例的 42.5%)。在SAPIEN 3队列中,50.9%的患者有BAV,其中1型BAV(29.0%)略多于0型(20.8%)。相比之下,欧洲有症状AS患者的BAV发生率为17%,其中约12%为0型。
此外,在中国,AS特征存在区域差异。例如在CARRY研究中,中部地区BAV病例比例最高,北方比例最低。其它地域差异还表现在中国北方患者瓣环最小,而西部患者的升主动脉扩张最多;中部患者的钙化负担最高,而东部患者的钙化负担最低。
治疗率
根据中国心脏外科注册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期间,中国接受瓣膜手术的患者中50.2% (n=38,131) 接受了主动脉瓣手术(针对任何适应证),同期独立AV置换量增加了11.9%。
中国心血管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显示,2021年瓣膜手术数量为77,077例。因此,可以估计2021年约有38,000例SAVR手术(包括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病例)。
此外,NTCVR数据可见,每年进行TAVR手术数量在逐渐增加,从2017年的293例增加到2021年的7,357例。
TAVR技术及疗效
TAVR技术
2010年TAVR技术首次引入国内,直到2017年才开始商业化应用。目前,中国已有四种自主研发的瓣膜以及非国产的SAPIEN瓣膜在市场上销售。
VenusA-Valve(启明医疗;2017年)是第一个上市的瓣膜,随后是J-Valve(杰成医疗;2017年)、VitaFlow(微创心通医疗;2019年)和TaurusOne(沛嘉医疗;2021年)。SAPIEN3瓣膜于2020年6月在中国获批,并于2020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

图1.国内已有的瓣膜
目前,中国有100多家中心能够开展TAVR 。根据NTCVR的数据,2021年活跃中心数量为83家,比2017年的25家有所增加。
TAVR疗效
为研究TAVR在治疗老龄化人群AS中的疗效,本综述共计查明22项研究,13项为前瞻性研究,其余9项为回顾性研究。研究涉及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5.8岁),参与者的男性和女性分布相等。其中半数(n=11)研究招募了100多例患者,4项研究涉及50~99例患者,5项研究涉及20~49例患者,2项研究涉及少于20例患者。
其中13项研究报告了30天全因死亡率和/或心血管死亡率(表1),其中一项SAPIEN3研究报告的30天全因死亡率最低(0%),另外两项SAPIEN 3研究均报告3.2% 。在接受VitaFlow瓣膜的患者中,30天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为0.9%和1.8% 。在这项研究中,TAV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BAV患者(9.72% vs 7.42%)。在接受VenusA-Valve的患者中, 30天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为3.7%-10%和4.5%-10%。两项VenusA-Valve研究比较了TAV患者和BAV患者的预后,均未发现两组之间30天全因死亡率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TaurusOne的30天死亡率未报告。

表1.经股动脉TAVR系统评价中纳入研究的30天结果
八项研究报告了1年全因死亡率和/或心血管死亡率(表2)。总体而言,在接受VenusA-Valve的患者中,1年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为5.9~13.6%和11.4~12.2%。然而,接受VenusA-Valve的TAV和BAV患者的1年全因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差异(13.5% vs 13.6%)。TaurusOne的1年全因死亡率为6.7% 。在接受SAPIEN 3瓣膜的患者中,1年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为6.2%和4.9% 。

表2.系统评价经股动脉TAVR研究的一年结果
概括
尽管许多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但现有数据表明,无论是使用自膨式还是球囊扩张式瓣膜,TAVR均可在中国AS患者中成功实施。目前Venus A-Valve研究数据最多,证据中表明BAV或TAV患者的预后通常没有显著差异。
由于缺乏中国患者特定瓣膜类型之间的直接比较,因此仍需要进行更多大型研究。但通过与VitaFlow或TaurusOne设备间接比较,Venus A-Valve的PPI发生率较低。
最后,SAPIEN 3临床实验数据中30天低死亡率的结果与西方患者人群中PARTNER 3试验一致,表明了这种瓣膜的疗效同样适用于中国人群。
中国TAVR的未来前景
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预见,未来对TAVR手术的需求会持续增长。目前,中国约有100家中心可以进行TAVR手术,大多数位于经济发达、医疗资源优质的城市。预计未来几年将有更多中心发展TAVR手术。
目前,SAVR仍然是中国治疗重度AS最常见的方法。China DVD研究显示,29%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由于担心并发症、对开胸手术担心或经济负担能力等问题而拒绝手术。TAVR可能对某些患者更容易接受,因为它是一种侵入性较小的手术。对患者采取宣教措施可能会在未来增加治疗的接受度。
研究结论
1、AS已成为中国沉重的医疗负担,由于人口老龄化,未来这一负担可能还会增加。
2、国内AS患者的AV钙化负担很重,BAV病变率也很高。
3、SAVR是目前最常见的治疗策略,但TAVR的使用正在增加。
4、与VitaFlow或TaurusOne设备相比,Venus A-Valve的PPI发生率较低,并且SAPIEN 3在中国的30天死亡率较低。
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
原文链接:
https://www.asiaintervention.org/article/transcatheter-aortic-valve-replacement-in-china-a-review-of-the-available-evidence/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