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破界,智启新境|第二届2025年心脏重症多学科菁英论坛圆满收官!

浏览量:2940

孟夏时节,万物并秀。2025年5月17日,由北京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内科学系、海淀区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共同协办的第二届2025年心脏重症多学科菁英论坛于北京圆满举办。

 

本届论坛以“心原性休克”为主题,汇聚来自全国多家顶级医院的专家学者,围绕前沿学术动态、先进诊疗技术、多学科协作等热点话题,深入探讨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心脏重症的诊疗思路与经验。现场学术氛围热烈,观点交锋精彩纷呈,与会学者们在学术交响中,为守护生命之心奏响时代强音!

 

 

01

 

论坛启幕

聚势赋能破界,承启共生拓疆

大会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贵松教授的主持下隆重开幕,现场群贤毕至,学术氛围浓厚。

王贵松教授表示,本次论坛专家云集,汇聚学科骨干,推动形成学术融合与携手共进的良性格局。会议议题聚焦心脏重症领域核心问题,内容精深严谨,充分彰显多学科协作所蕴含的学术高度与临床实践价值。

 

随后,在热烈的开场氛围中,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鸣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青变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曾勇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依次致辞。几位专家围绕“心脏重症”这一关键临床领域,强调以实证为本、以协作为径,推动诊疗水平不断提升。

 

 

崔鸣教授

融技汇智解心危,循标共进促发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鸣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心脏重症作为心血管病学体系的重要组成,正加速迈入多学科协作、AI赋能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重的全新阶段。北医三院心脏重症团队始终以理念革新、技术突破与协作升级为核心驱动,致力于构建高水平、高效率的综合救治平台。本届论坛聚焦心原性休克等典型重症场景,深度体现多学科融合与技术创新的交汇成果,紧扣当前心脏重症管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方向。论坛特别邀请多位国内权威专家,围绕实战导向与规范化管理展开深入交流,旨在推动学术进步,促进心脏重症诊疗的标准化发展。

 

 

曾勇教授

同心共筑卓越路,聚力领航向未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曾勇教授对北医三院在心脏重症领域长期以来的深耕与卓越成绩给予高度评价。曾教授表示,在唐熠达副院长的支持和崔鸣主任的核心引领下,北医三院心脏重症团队团结协作、专注专业,成绩斐然,值得同行学习与借鉴。随后,曾教授代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及北京市心血管疾病质控中心,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本次论坛为心脏重症领域专家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期望与会代表借此契机加强交流、互学互鉴,共同推动我国心脏重症医学的高质量发展。

 

 

马青变教授

生态共荣筑基石,扩容提质启新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青变教授指出,心脏重症是衡量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重要标志,也始终是北医三院重点发展的核心方向。近年来,在历任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心脏重症团队不断实现专业突破,带动急诊、重症等多个相关学科协同进步,充分彰显出“龙头学科”的引领作用。目前,北医三院心脏重症病区已扩容至约40张床位,年收治患者超过2000人,整体救治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攀升,学科影响力不断增强。马教授同时表示,本届论坛课程内容丰富,涵盖基础理论、前沿技术、临床共识及典型病例分享,搭建了系统、实用的交流平台,为心脏重症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预祝大会顺利召开,期待与会学者在交流中收获新知、拓展思路。

 

 

唐熠达教授

根系临床厚土,叶茂学术新枝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心脏重症虽作为新兴亚专科近年来备受关注,实则早在20世纪60年代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建立之初,便已在心血管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显著降低了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推动了整个心血管医学体系的进步。唐教授强调,心脏重症的诊疗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真正的成长离不开临床一线的长期积淀与言传身教。唯有深入病房、持续观察、与患者朝夕相处,方能真正体会并掌握重症救治的核心要义。唐教授在致辞中特别勉励年轻医生脚踏实地、深耕临床,在实践中夯实基本功,而非片面依赖知识模型或理论框架。

 

02

 

纵横论道

心脏重症救治体系的守正创新之路

随后,大会迎来了学术分享环节,特别邀请多位来自全国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主持与讲者,围绕心原性休克的早期识别、临床治疗策略、多学科协作干预以及智能诊疗等前沿课题展开深度探讨,内容聚焦临床热点与实践难点,充分体现学科交叉融合与多学科协作的趋势。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贵松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曾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吴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尹春琳教授、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丁春华教授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孙艺红教授围绕“心原性休克——从识别到干预的关键步骤”展开讲解,强调了早期识别与及时干预的重要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青变教授聚焦“心脏骤停救治新进展”,系统梳理了当前临床应对策略与研究动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鸣教授深入解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现代治疗策略”,探讨了综合治疗路径与临床经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于丽天教授分享“心原性休克的多学科综合管理(SHOCK TEAM)”理念,介绍了团队协作在提高救治成功率中的作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以“心原性休克微循环障碍机制与生物标志物监测进展”为题,剖析了微循环障碍的病理机制及前沿监测手段的临床应用。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陈宝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现涛教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赵蓓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大武教授、北京市海淀医院韩萍教授主持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龙德勇教授系统讲解了“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的治疗策略”,结合临床案例,深入探讨急性期干预手段与长期管理思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丽君教授围绕“心脏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策略”展开分享,强调精准评估与动态调整在危重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徐立教授聚焦“心原性休克机械循环支持新进展”,介绍了多种辅助装置的适应证及优化路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熊伟教授以“从诊断到监测——重症超声在心原性休克中的应用”为题,系统展示了重症超声在床旁评估中的价值与实用技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丽杰教授带来“心原性休克药物治疗进展”,从药物的选择及治疗的最佳时机进行详细讲解。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炜教授、北京医院张闻多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永珍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彭建军教授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卿平教授围绕“进展期心力衰竭诊疗进展”进行深入讲解,系统梳理当前治疗理念的演变与新兴干预手段的应用策略;北京邮电大学张思琦博士以“多模态深度学习在心脏智能诊断分析中的创新应用”为题,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辅助诊疗中的突破性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祖君教授分享“智慧CCU多模态数据融合在心原性休克患者分层管理中的作用”,重点介绍大数据与实时监测技术在危重症管理中的深度融合与实践成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丹教授则带来“心脏重症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与时机选择”,结合临床实践,探讨重症心脏病患者体液与毒素调控的精准干预路径与最佳时机判断。

 

03

 

沙场点兵

心脏重症疑难病例的循证突围与决策博弈

以理论指导实践,以病例启迪思维。除了干货满满的专题讲授环节,本次论坛的“病例分享”同样精彩纷呈。

病例分享环节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祖凌云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陈晖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江莉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钱赓教授分别主持。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赵学诚教授围绕一例心原性休克病例,深入剖析其综合救治路径与决策要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林承教授聚焦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策略,展现多学科协作在复杂病情中的精准应用;北京友谊医院刘锐峰教授带来一例兼具肝硬化、三系减低、出血、心肌损伤及感染等多重并发因素的疑难病例,强调系统评估与综合干预的重要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康云鹏教授分享一例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全过程,体现心脏重症救治中的快速响应与全流程管理。

 

04

 

圆满收官

菁英荟萃淬真知,云图漫卷拓新程

 

在与会同道们的热烈交流与深入探讨中,大会步入尾声。闭幕式由崔鸣教授总结回顾大会亮点,凝练思想共识,以寄语收束全场,共同见证本届论坛的圆满落幕与丰硕成果。

崔鸣教授总结道:本次大会共集结60位权威专家,线下参会学员222人,线上观众高峰突破11万人次,充分体现了心脏重症领域的广泛关注与深远影响。论坛聚焦临床实践与学科融合,内容高屋建瓴,交流深入务实。与会专家观点交锋、思想碰撞,既呈现了前沿进展,也彰显了协同共进的强大合力。最后在热烈而充实的学术氛围中,本次大会为构建高水平、实战化的心脏重症交流平台注入新动力。衷心致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呈现、所有与会学者的专注投入,以及主办单位与支持团队的默默付出。

 

理念革新,技术突破,协作升级。此次大会充分展示了我国心脏重症领域在学科融合、实战实践及前沿探索中的丰硕成果,搭建起高水平、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重症心脏病诊疗模式不断向精准化、系统化、流程化升级。论坛不仅促进了多学科医师间的深入对话与思维碰撞,也为心脏重症诊疗路径的优化提供了全新方向。相信随着心脏重症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将实现从急救、干预、监护到康复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推动我国心脏重症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期待在全国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心脏重症多学科协作之光将持续照亮患者的生命希望之路。

 

扫码观看直播回放

 

- End -

 

往期推荐:

 

 

 

 

崔鸣教授专访|从“收治”到“规划”,以全生命周期思维赋能管理,擘画心血管重症学科新范式

“北三心声”丨第十四期:当ACS遇上荨麻疹,Kounis综合征是否为致病真凶?

北三心声第13期 | 65岁患者三尖瓣重度反流合并肺动脉高压,病因与治疗多重谜团待破!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