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心声第17期 | 34 岁患者连续室速+右冠异常+心肌纤维化,北三 MDT 团队破局救治!
2025年6月23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重磅推出的《北三心声》栏目——第17期精彩再度袭来。在本期的大查房活动中,专家们将目光聚焦于一位34岁的年轻患者,该患者频发室速+右冠起源异常+心肌延迟纤维化,病因究竟为何?该如何治疗?
让我们紧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学科领域权威专家,深度剖析!

病例信息
患者为34岁男性,主诉发作性心悸伴胸痛18天。
-
现病史
▲上下滑动查看▲
-
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与家族史
▲上下滑动查看▲
-
体格检查
▲上下滑动查看▲
-
辅助检查
▲上下滑动查看▲
病例总结
-
病因分析
▲上下滑动查看▲
-
非扩张型心肌病
-
目前诊断
1.非扩张型左室心肌病
心律失常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后
心界不大
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
2.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3.冠状动脉肌桥
超声心动图、冠脉CTA、核磁检查、病理活检、电生理分析
-
超声心动图分析
结合患者近期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左室后壁基底段-中段、下壁及侧壁中段室壁变薄伴节段性运动异常。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异常区域与冠状动脉典型供血分布区不完全吻合,且在10天内观察到运动异常有所改善。同时结合患者病史及动态演变的心肌酶学指标,考虑患者存在心肌受损。
-
冠脉CTA分析
患者冠脉CTA主要表现为右冠起源异常,主干起源于左窦上方,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窦上方、主动脉与肺动脉起始段之间,起始段略显纤细。在临床上偏恶性,可能增加心肌缺血或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因此建议积极临床干预。
-
核磁分析

-
病理分析
结合心肌活检病理检查,考虑慢性及亚急性心肌损伤,但不除外:①缺血缺氧性因素参与引起的心肌损伤。②特异性心肌病。未见典型的心肌炎、淀粉样变性、代谢性心肌病的改变,未见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
-
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
患者术前心电图显示单形性宽QRS波心动过速,结合左室心外膜起源特征,考虑为疤痕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此外,电生理检查显示心室全层心肌损伤,且低电压区分布与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不完全吻合。
因此,综合患者既往病史及术前心脏磁共振成像结果,更符合非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从长期预后角度评估,患者室速建议给予ICD1.5级预防。
心内科分析
-
病因分析
该例患者发病特点如下:(1)右冠起源异常;(2)存在明显的室速和广泛心肌延迟纤维化,结合冠脉CTA、核磁检查、病理活检、电生理分析,明确考虑患者为非扩张型心肌病,其具体的分型,考虑为ALVC,至于具体病因,还需进一步进行基因筛查。
-
室速处理
对于没有心肌病的年轻患者,室速消融术后复发风险通常较低。然而,本例患者具有以下高危特征:(1)合并心肌病;(2)存在大面积广泛心肌延迟纤维化,且室速发作缺乏明确的室性早搏触发因素;(3)术中未标测到可被消融阻断的单形性室速折返环。基于上述特征,即使成功完成室速消融,患者仍存在显著的复发风险。因此建议该例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进行二级预防。
-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处理
根据现行指南,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且呈"闭肩"走行(即穿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患者具有明确手术指征;而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且呈"闭肩"走行(即沿主动脉前壁走行)时,则需更充分的循证依据支持手术干预。针对该患者的右冠起源异常,建议通过运动负荷心电图或心肌灌注核素扫描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右冠状动脉供血区的心肌缺血等客观缺血证据,以此作为手术决策的补充依据;若未获得明确阳性结果,则暂不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




- End -
北三心声第16期 | 68 岁食管癌患者再遭「缩窄性心包炎」,病因与治疗谜团待破!
北三心声第15期 | 心门之锢与血径迷途:双重枷锁下的生命之殇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