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龄手术禁区:吉大一院TAVR团队为91岁患者完成心脏瓣膜置换
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心脏外科TAVR手术团队成功为一名91岁超高龄、心功能严重减退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重启生命“阀门”。该手术的成功,充分展现了吉大一院在超高龄、高危心脏瓣膜病微创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责任担当。

(TAVR术中图 中:高永生 左:杨立明 右:夏远亮)
患者清况
患者受心脏瓣膜病困扰20余年,偶有头晕、胸痛症状,但未系统治疗。10天前患者突发晕厥,6天内频发3次,情况危急。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主动脉瓣如同心脏泵血的“单向阀门”,其重度狭窄意味着心脏每一次搏动都异常艰难,极易导致心力衰竭、晕厥甚至猝死。对于年逾九旬、心功能已降至Ⅲ级(明显活动受限)的患者而言,传统开胸心脏手术风险极高,近乎“禁区”。为寻求生存希望,家属慕名来到吉大一院心脏外科寻求治疗。

(患者主动脉瓣严重钙化)
突破超高龄手术禁区
对于医疗团队而言,收治这位高龄患者无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患者已至91岁高龄,身体各器官功能显著衰退,对手术创伤及麻醉的承受能力大幅降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已导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术中任何微小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均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如恶性心律失常、难以纠正的心力衰竭;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要求麻醉管理必须精确无误,整个多学科协作流程必须严密无缝,容错率极低。
心脏外科主任马大实统筹部署治疗方案,教授高永生带领的TAVR介入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评估。在综合考量患者超高龄、高危因素后,团队最终决定采用微创解决方案——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手术,作为心脏介入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精准输送至主动脉瓣位置,以最小的创伤实现瓣膜的置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优势,为超高龄、高危患者提供了生存希望。

(人工生物瓣膜定位准确,贴合良好)
“极限操作”力挽狂澜
6月6日,在麻醉科及第二手术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由高永生教授带领的介入团队进行精细化操作。球囊预扩张后,患者突发循环衰竭,收缩压骤降至30mmHg,高永生沉着应对,2分钟内迅速将人工生物瓣膜精准输送定位并一次性成功释放,患者血流动力学随即显著改善,血压稳步回升至正常范围。面对患者超高龄、主动脉瓣重度钙化、严重血管硬化及心功能低下等复杂高危因素,高永生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操作技术和高效的团队配合,成功化解了球囊扩张后可能出现的急性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风险。整个手术高效、流畅,总耗时约92分钟。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转至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CSICU)接受进一步治疗。
同日,该团队为另一名65岁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实施了TAVR手术。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冠脉多支多段严重病变,先于心血管内科行冠脉支架手术治疗,而后转入心脏外科,针对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行TAVR手术治疗,通过微创相结合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已顺利康复出院。
两位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心脏外科TAVR手术团队在复杂高危心脏瓣膜病诊疗领域,尤其是在微创介入技术方面的专业实力和多学科协作能力,为众多高龄、高危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