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丨华伟教授: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治疗心衰进展及国内应用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心力衰竭患者也越来越多,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整体的心衰发病率在1.3%,心衰患者总数1370万,各个年龄段发病率及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预计年新发297万,如此庞大的数据,无论是对于临床医生还是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衰患者心脏功能及临床症状,减少心衰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多年,并以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为专业特长,尤其在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方面建树颇多。华伟教授以“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治疗心衰进展及国内应用现状”为题,带来精彩报告。
1.CCM概念及工作原理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CCM),是一种类似起搏器的植入装置,通过微创手术将其植入心脏,改善患者心衰症状。CCM工作原理是在心肌的绝对不应期(离QRS波起始30ms)发送电刺激(持续22ms)增加局部收缩力,通过局部刺激改善钙离子调节蛋白、自主神经平衡调节心衰状态下过度激活的交感活性,从而逆转心脏病理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2.心脏收缩力调节疗法波形
心肌收缩力调节器家用充电系统:每星期充电一次,每次充电时间1-1.5h,充电器会显示信息,如电池电量等。
3.CCM治疗机制
急性:与钙离子调节相关的关键蛋白活性正常化。CCM电信号会发送到几厘米宽的心肌区域。在这一领域内,钙调节关键蛋白的活性在几秒钟内被正常化。在CCM电信号激活后不久,心肌的收缩能力已经得到改善。
中期:逆转胚胎基因程序。在数小时内,病理性胚胎基因程序中断,恢复为正常的成人基因程序。因此,蛋白质合成被正常化为成人表达水平,心肌细胞间电渗耦合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得到改善。这可能会增加心肌电导率,可能导致在初始刺激区域以外的心肌收缩力增强。
长期:逆转心肌重构。在进一步的治疗过程中,心肌中的机械和神经激素应力逐渐减少。使用心脏活检和超声心动图的研究表明,在三个月内,心脏全局的情况有所改善。病理胚胎基因程序在全局范围内被中止和逆转。结构和功能重构发生逆转。
1.Optimizer®发展历程
-
Optimizer:首先于2001年1月经San Raffaele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使用。
-
Optimizer Ⅱ:首次使用,2001年9月San Raffaele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欧洲CE Mark,2002年;FDA的IDE,2004年。
-
Optimizer Ⅲ:首次使用,2004年3月波鸿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欧洲CE Mark,2005年;FDA的IDE,2006年。
-
Optimizer Ⅳ:欧洲CE Mark,2013年;首次使用,2013年;FDA的IDE,2013年。
-
Optimizer Smart:欧洲CE Mark,2016年;美国FDA批准,2019年;中国NMPA,2021年(国械注进20213120022)。
FDA批准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突破性设备:BAT-压力反射刺激治疗;CCM-心脏收缩力调节治疗;TEER-经导管二尖瓣缘修复。
2.循证医学证据
(1)CCM循证医学证据——欧美指南共识
-
2019年ESC明确把CCM写入指南,指出了CCM患者的选择,同时对FIX-HF-5C做了详细的解读说明。
-
2022年AHA/ACC把心衰患者应用CCM的指征和应用范围做了明确规定,特别指出射血分数在25%-45%之间的患者植入CCM对于症状的改善是肯定的,当然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尤其是对于预后的影响还在进行中。
(2)CCM循证医学证据——CCM-REG
2021年发表的一项关于Optimizer Smart系统用于心肌收缩力调节治疗的长期临床经验,结果显示,CCM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LVEF,并且与患者既往病史相比,降低了心力衰竭住院率。1年和3年的生存率明显好于MAGGIC风险评分的预测。
CCM-REG:大规模多中心前瞻观察研究,51家欧洲中心,503名患者(其中30%房颤患者),全部采用最新Optimizer Smart器械。
有效性分析:CCM术后纽约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和LVEF指标较既往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01);在24个月,NYHA改善0.6±0.7,MLWHFQ改善10±21,LVEF改善5.6±8.4%。
亚组情况分析:
-
根据术前不同EF基线分组(<25%,26%-34%,>35%),总体的生存率与基于心衰模型预测相比。在1年、3年均有显著提升,尤其在26%-34%的亚组中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
在NYHA,MLWHFQ,LVEF的指标中,三组的结果都表现为明显的正向改善。而在窦律和房颤患者的对比中,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证实Optimizer Smart在房颤患者中的使用同样安全有效。
3.国内外发展现状
对于窄QRS患者,CCM是一个颠覆性的器械疗法。多项临床研究证据证实其有效安全,填补心衰治疗空缺。CCM在已经欧洲获得4000多例,美国近1500例,全球近6000例的植入。
国内随访病例介绍-1
-
病例资料:男,70岁。胸闷气短,前心后背疼痛,夜间睡眠无法平躺,每晚吸氧2-3次。
-
2015年植入Optimizer IV。
-
患者NYHAⅢ级改善为NYHAⅡ级,BNP 364(pg/ml)降至134(pg/ml)。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由260米提高至650米,射血分数(LVEF)由35%提升至41%。
-
患者感受:三个月有效果,半年自觉状态好转很多。睡觉可以平躺;截至目前,恢复效果越来越好,可以出门散步,跳舞。
国内随访病例介绍-2
-
病例资料:男,60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15年,再发10个月,加重3个月”入院,并且规范化抗心衰药物治疗超过3个月效果欠佳,仍存在症状性心衰。
-
2019年10月植入我国第一例Optimizer Smart。
-
术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LVEF由33%提升至41%,NYHAⅢ级改善为NYHAⅡ-Ⅲ级,明显的心肌逆转重构。
国内随访病例介绍-3
-
病例资料:男,18岁。多次晕厥后住院,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药物治疗后,EF改善不明显,且窄QRS。
-
2021-10-30日植入Optimizer Smart。
-
患者术后感觉精神状态好,目前考虑开始健身,打网球。
-
国内70%以上的慢性心衰患者并不适合心脏再同步治疗,因此他们在接受了药物疗法后,依然缺少可以改善症状的器械疗法。CCM正好可以填补当前的器械疗法空缺。
-
关于手术的安全性:全球6000多例植入患者中,CCM信号的不良事件报告为0,在植入式心脏器械治疗中十分罕见。
-
CCM疗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循证探究,有效性也得到了广泛验证,不仅是运动耐力,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得到了提升,更降低了死亡率。
-
国内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患者术后均得到了明显提升,期待更多远期的随访结果。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