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教授:TAVR术中循环崩溃的处理要点
循环崩溃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最终将危及生命。临床上对于这一并发症的治疗推荐以预防为主,医师借助术前评估,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和应急方案,就可有效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或减轻其不良后果。在近期召开的2023亚心国际心血管病大会上,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陈静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应对TAVR术中循环崩溃的处理要点,分享了宝贵经验。
循环崩溃 (Hemodynamic collapse):循环系统在很短时间内发生衰竭,不能满足机体供血、供氧的需求,包括心源性或血管源性。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崩溃,预示着灾难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可能,增加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需迅速判断病因并及时处理。
心源性循环崩溃:心脏在某种诱因下瞬间衰竭至停搏,临床表现为极短期内(数分钟甚至数秒内)血压迅速下降,心率逐渐降低变成电机械分离或心脏停搏。
血管性循环崩溃:任何部位的血管破裂、出血,导致难以纠正的低血压,低容量性休克。
手术并发症:急性主动脉瓣反流、冠脉阻塞、瓣环破裂、心包填塞、血管并发症、传导阻滞、急性二尖瓣反流、室间隔穿孔、房室瘘等。
患者自身情况:一般情况、合并疾病、自杀左心室(LV)。
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容量不足、心肌缺血和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心排血量下降均可能引起循环崩溃的发生。
◆ 急性AR
常见发生时机:球囊预扩BAV。
原因/危险因素:球囊扩张后造成急性AR,大量反流导致血压进行性下降。
判断方法:经食道超声可见主动脉大量反流束。
紧急处理策略:
-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及时快速植入预装载瓣膜
-
已植入瓣膜的,考虑瓣中瓣
预防策略:
-
评估BVA的必要性,尽量减少球囊预扩张,不仅可以简化TAVR程序,减少射线和造影剂伤害,还能减少中至重度AR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已有减少使用球囊预扩张的趋势,此步骤只保留给较严重的AS患者。
-
选择合适的瓣膜,提前预装载。
-
做好术前评估,如术前有AR,则相对危险性会小;如为高危患者,则耐受反流的时间窗也很短,需要警惕。
◆ 冠脉闭塞
常见发生时机:球囊预扩、瓣膜释放、球囊后扩。
原因/危险因素:
-
冠脉自身:开口高度过低(<12mm),存在病变或变异,女性。
-
冠脉周边:瓦氏窦较小(最大周长<100mm),STJ过小(平均直径<30mm),瓣叶过长,瓣叶形态(右无融合→左冠风险,左无融合→右冠风险),瓣叶及嵴的团块、钙化、增厚。
-
既往手术史:PCI史(开口支架),介入/外科生物瓣,主动脉根部及CABG术。
-
术中操作:球囊或瓣膜尺寸大,植入位置过高,后扩张,气体、血栓、钙化、瓣叶及脱落组织阻塞,瓣中瓣。
判断方法:心电图动态变化、冠脉造影。
紧急处理策略:
-
瓣膜取出/重新定位
-
维持循环及心律,出现AVB需有效临时起搏
-
及时行冠脉介入,球扩及支架植入;低血压或恶性心律失常先行循环支持
-
介入无效,则先建立循环支持,再中转外科
-
必要时中止手术
预防策略:
-
术前:做好充分CT评估,提前准备循环支持及冠脉所需器材,联系外科后备。
-
术中:充分抗凝,充分排气,以预防栓塞;球囊扩张判断,制定合适的手术策略;瓣膜释放后,左冠切线位造影确认;对于风险高的患者,提前采用预防措施,如Chimney支架,BASILICA技术,Commissural Alignment。
-
术后:严密观察,因为约1/3的冠脉阻塞发生在TAVR术后,且大多发生在左冠。
-
对于支架植入还是导丝保护? 高风险患者行支架保护更安全有效,尤其右冠高风险者。仅导丝保护,有较高的冠脉延迟闭塞风险,死亡率较高。
-
瓣膜妥协策略:当存在较大风险时,可以就瓣膜的尺寸和位置进行妥协,允许一定程度的瓣周漏、跨瓣压差、起搏器植入等。
◆ 瓣环破裂
常见发生时机:球囊预扩、瓣膜释放、球囊后扩张。
原因/危险因素:
-
瓣环或窦管交界较小
-
瓣叶、瓣环、STJ或LVOT严重钙化
-
二叶式主动脉瓣严重钙化
-
重度不对称性主动脉下左室肥厚
-
球囊或瓣膜尺寸不合适
-
侵袭性的球囊预扩张和后扩张
判断方法: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血管造影(对环上问题意义较大)。
紧急处理策略:
-
时间窗内,TEE结合血管造影快速识别瓣环破裂类型(环内型、环下型、环上型和混合型),视情况紧急转外科开胸手术,行主动脉根部和瓣膜置换等;
-
心包引流,并对小渗漏行自体血液回输。
预防策略:
-
术前:做好CT评估非常重要,一是对锚定区进行精确的分析,包括主动脉根部和LVOT的所有尺寸和形态;二是关注和评估高风险预测因素,包括钙化评分,LVOT/二尖瓣严重钙化,或钙化直径超过4-5 mm。
-
评估球囊扩张的必要性。
-
瓣膜妥协策略:当存在较大风险时,可以就瓣膜的尺寸和位置进行妥协,允许一定程度的瓣周漏、跨瓣压差、起搏器植入等。
-
更改植入策略:将瓣膜定位更高,避免压迫LVOT;瓣周漏行后扩张需充分评估,尤其是存在显著钙化的情况下;对于瓣环破裂风险很高的患者,可以考虑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外科手术。
◆ 血管并发症引起的出血
常见发生时机:全程
原因/危险因素:
大出血、危及生命/失能性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
-
女性
-
输送系统>19F,穿刺鞘-动脉比例
-
外周动脉疾病:血管周围钙化、血管严重迂曲等
-
相关经验不足:预置经皮血管闭合器失败,未造影确认等
判断方法:血管造影。
紧急处理策略:
-
扩容补液,输血
-
长时间加压压迫止血
-
鱼精蛋白拮抗肝素
-
放置第二个闭合装置
-
经皮处理,放置闭塞球囊或者覆膜支架
-
外科血管缝合
预防策略:
术前
-
入路血管CT评估:通路直径、股动脉钙化和迂曲、闭塞性或动脉瘤性疾病、血管斑块伴活动性血栓;
-
穿刺禁忌证包括:外周血管内径小于5mm,并伴环状钙化,血管极度迂曲;
-
选择合适的动脉鞘;
-
根据穿刺部位解剖、设备口径和具体操作者的经验来选择适当的闭合器,有研究表明 Perclose ProGlide的重大血管并发症和大出血发生率较低。
术中
-
任何操作都要非常谨慎和小心;
-
操作结束时,推荐行对侧对照外周血管造影证实止血,以便可早期干预出血并发症;
-
确保穿刺动脉通路畅通:通过对侧逆行穿刺(交叉穿刺),或在移除输送鞘后,保持导丝顺行进入来确定。
◆ 患者自身情况
原因/危险因素:
-
基础情况: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为IV级、射血分数<30%、静脉应用强心剂、BMI<22
-
合并疾病:房颤、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肺病
预防策略:
术前EuroScore ll、STS评分有助于甄别高危患者;对于高危患者制定应急预案。
◆ 自杀左室
原因/危险因素:
-
长期AS导致左室代偿性肥厚
-
TAVR导致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流出道梗阻
-
瓣膜释放后,后负荷降低,过小的左室容积导致前向血流不足以维持血压
-
心超可见的预测因素(植入前后可进行对比):左室舒张末内径过小、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室间隔与后壁厚度比值升高、跨瓣压差升高、左室质量减少
预防策略:
-
原则:尽量减少流出道梗阻
-
术前扩容,维持正常或稍高于正常的充盈压
-
术中:减慢心率,可使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增加左室舒张充盈的时间;积极控制房颤,维持窦律
-
术后:即刻不应使用降低后负荷和正性肌力的药物,如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考虑选择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而非多巴胺
循环崩溃是TAVR术中最严重的临床急症之一,通过保守措施(扩容、正性肌力药和血管加压药等)干预无效时,需要建立机械循环支持。不需转外科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侵入性较小的循环支持形式,如IABP、ECMO等;需中转外科手术的患者,越早建立体外循环(CPB)患者获益越大。
围术期管理对于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在围术期管理中,需要格外注意麻醉诱导期的管理。对于所有左心-主动脉路径上有狭窄的患者(包括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肥厚梗阻心肌病等),麻醉诱导药物要酌情减慢给药速度,避免血压呈过山车样表现;而且诱导开始时,即需注意补充容量,约500-1000ml,避免瓣膜释放后血压恢复慢。对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要延长,面罩给氧,插管动作要轻柔,避免强烈刺激;另外诱导时阿片类药物剂量要小,需要时间达到峰值后,再置入喉罩或插管。
在瓣膜植入期间,所有手术都需要及早发现和治疗容量不足、低心输出量和中度以上的肺高压。跨瓣时,避免堵塞瓣口时间过长,必要时可撤回输送系统,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再继续操作。球囊扩张停止或瓣膜开放后,2分钟内血压一定要有上升的表现,且5分钟左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如未能恢复,迅速行左室+升主动脉造影,配合TEE、心电图,明确原因,并及时处理。
总之,预防是管理循环崩溃的重要手段。通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制定好手术和应急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及密切的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是防治这一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专家简介
文中图片均来自授课幻灯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