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数据揭示:转运时间较长的STEMI患者应优先选择即刻溶栓

浏览量:290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刘峰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金音子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利用全国胸痛中心数据,揭示与现场溶栓治疗相比,急诊PCI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但STEMI患者的PCI相关延误时间(入院至导丝通过的时间减去入院至溶栓的时间)超过119分钟时,会抵消这种生存获益。因此,在治疗延误的情况下,立即溶栓可能是更有效的策略。这一研究成果2025年6月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研究题为“Comparative Benefits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Versus Onsite Fibrinolytic for Patients With 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共同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书铎研究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斯雯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游斌权教授。

 


 

中国胸痛中心数据库于2015年开始建立,是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多中心登记系统。该研究基于该数据库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急诊PCI或现场溶栓治疗(胸痛发作后12小时内)的STEMI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急诊PCI组和溶栓治疗组各纳入9667例患者。在不同的延迟间隔 (<60 分钟、 60-90 分钟、 >90 分钟) 评估死亡率结局。根据年龄、梗死部位和 Killip 分类进行亚组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当PCI相关延误时间<60分钟时,急诊PCI较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2.34% vs. 6.01%)。当PCI相关延误时间为60~90分钟时,急诊PCI的相对生存获益有所减少(两组死亡率:3.06% vs. 3.99%)。而当PCI相关延误时间超过90分钟时,急诊PCI的生存优势就消失了(两组死亡率:4.89% vs. 5.18%)。

 

表:STEMI患者在医院的预后情况,按PCI相关延迟水平划分

 

当STEMI患者的PCI相关延误时间(入院至导丝通过的时间减去入院至溶栓的时间)超过119分钟时,急诊PCI与溶栓治疗相比再无生存优势。此外,与现场溶栓治疗相比,中国40%以上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未能获得预期益处,这主要是由于PCI实施延迟所致。

 

该研究基于胸痛中心全国数据库,首次探讨PCI救治延迟对患者的影响。研究结果强调:在及时接受治疗的STEMI患者中,PPCI在死亡率方面优于O-FT,但延迟会削弱这一优势。在转运时间较长的患者中,尤其是在医疗资源有限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应优先选择即刻溶栓。再灌注策略决策应同时考虑患者特异性因素和系统层面限制,以确保最佳结局。

来源:胸痛中心总部

 

 

 

▼阅读原文▼

扫码即可获取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