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无阿司匹林策略―STOPDAPT-3试验的亚组分析

目前尚无研究评估无阿司匹林策略对接受分阶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影响。在STOPDAPT-3 研究中,对1个月内分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进行了事后亚组分析(n=6002),该研究随机分组,比较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高出血风险患者中普拉格雷单药治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效果。主要终点为1个月时的大出血(BARC3或5)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明确支架血栓形成或卒中等)。

图1:研究流程图。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HBR:高出血风险;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814例患者在1个月内接受分期PCI治疗(无阿司匹林:401例,DAPT:413例)。其中从随机化分组到第一次PCI治疗的平均时间为8天(间隔为5-13天)。超过90%的患者在所有分期PCI手术中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在主要终点事件方面,大出血(3.74%比1.94%;HR 1.94;95%CI 0.82-4.57)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3.49%比2.42%;HR 1.44;95%CI 0.64-3.25),无阿司匹林组相较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DAPT)在临床上无统计学差异。但与DAPT组相比,无阿司匹林组在首次分期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数值更高(2.49% vs. 1.21%;HR 2.07;95% CI 0.71–6.05)。


表1:分类变量以n(%)表示。连续变量以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距]呈现。中重度慢性肾脏病根据ARC-HBR标准定义(中度: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0-59mL/min/1.73m²;重度: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1.73m²或接受血液透析)。40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数据缺失,2例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数据缺失,1例患者支架总长度数据缺失。靶病变数量和支架总长度数据基于首次择期PCI及1个月内分期PCI统计。高强度他汀治疗定义为使用日本批准的最大剂量强效他汀(如瑞舒伐他汀10mg、阿托伐他汀20mg或匹伐他汀4mg)。 ARC-HBR:学术研究联合会高出血风险标准;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ECMO:体外膜肺氧合;HBR:高出血风险;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表2:分类变量以n(%)形式呈现。连续变量以中位数[四分位距]形式呈现。一名患者(非阿司匹林组)在首次分期PCI时未接受任何抗血小板治疗。该患者因穿刺部位出血未能完成首次索引PCI手术并停用普拉格雷。待穿刺部位出血愈合后,在未使用任何抗血小板治疗的情况下实施了分期PCI,并于分期PCI次日重新启用普拉格雷单药治疗。PCI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图2:(A)共同主要出血终点,(B)共同主要心血管终点。CI:置信区间;DAPT:双重抗血小板治疗;HR:风险比。


表3:部分患者存在多部位出血情况。非PCI通路指除PCI通路外的动静脉通路。急性支架内血栓定义为PCI术后24小时内发生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定义为PCI术后24小时后至30天内发生者。BARC:出血学术研究联盟;CI:置信区间;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MI:心肌梗死;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表4:CCS: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F:女性;LAD: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CX: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MCA:左主干冠状动脉;M:男性;RCA:右冠状动脉;UAP:不稳定型心绞痛。
STOPDAPT-3试验的共同主要出血终点结果为阴性,且对该试验进行了事后分析及亚组分析。与DAPT相比,无阿司匹林普拉格雷单药治疗在接受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1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在数值上更高。
内容来源:
Yamamoto K,et al.Circ Rep.2025 Apr 29;7(6):451-462.(复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心内科编译)
- End -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