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ASD封堵器成功封堵儿童21mm的大型房缺病例分享

患者信息
患者:女性,13岁。
主诉:发现先天性心脏病2月余。
现病史:患儿2月前查心脏彩超提示“房间隔缺损”,定期心内科门诊随访,之后心脏杂音持续存在,多次心脏彩超提示房间隔缺损。
超声描述:心脏位置及连接正常,右房、右室增大,室壁运动幅度正常。组织多普勒(TDI):二尖瓣环Em>Am。肺动脉不宽,房间隔Ⅱ孔缺损20mm✖️21 mm(距上腔静脉15mm,距缺损下缘12mm,距右上肺静脉12mm,距二尖瓣12mm),左向右低速分流,室间隔未及明显穿隔血流,各瓣膜厚度、动度正常,TR(+)微,PI(+)微,余瓣膜血流速度正常,未见明显PDA开放,左位主动脉弓,无主动脉缩窄,EF及FS正常。
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临床策略
术中复测:术中经胸超声复测缺损大小为21.39 mm。
封堵策略:患者缺损较大,达21.39mm,根据术前测量报告可知缺损边缘充足,手术及恢复期风险与家长充分沟通,家长有强烈选择可降解封堵器的意愿,因此最终选择BDASD-I 30 可降解ASD封堵器,配合16F可降解封堵器介入输送系统实施封堵。
术中风采


术中超声复测


剑下双房心切面下复测缺损大小为20.37mm
四腔心切面下复测缺损大小为21.39mm
术中操作
左盘展开


前推钢缆,使左盘面3个Mark点及腰部Mark点推送至鞘管外
牵拉成型线使左盘面成型
右盘展开


后撤钢缆和鞘管使左盘面贴合房间隔后,后撤鞘管展开右盘面
调整封堵器的位置,超声下观察封堵器左右盘面是否贴合房间隔两侧
成型锁定


鞘管抵住封堵器后,前顶钢缆并固定,牵拉成型线锁定
锁定后,超声下观察封堵器结构,盘面呈标准的三明治结构,成型良好
牵拉试验

牵拉试验时,超声下观察封堵器,封堵器结构稳定无散开,锁定成功
释放封堵器


撤出成型线后,前抵鞘管,逆时针旋转钢缆,5个Mark点相对位置不变,封堵器释放成功
释放后超声


四腔心切面下观察封堵器,左右盘面稳固贴壁,盘面平整,未影响瓣膜结构
主动脉短轴切面下观察封堵器,封堵器呈Y字型环抱主动脉,形态稳定
-
术后用药:口服阿司匹林100mg半年,每天1次。
-
嘱其出院后1月、3月、6月、12月后心内科门诊随诊。
病例小结
本例患者为13岁儿童,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达21mm。超声显示右心房、右心室明显扩大,证明右心负荷增加,缺损距上腔静脉15mm,距缺损下缘12mm,距右上肺静脉12mm,距二尖瓣12mm,边缘充足。根据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给出的建议,应实施介入封堵。
在器械选择方面,患者家属强烈意愿选择可降解房缺封堵器。与传统的金属封堵器相比,可降解封堵器有着诸多优势。本例患者为13岁儿童,可降解封堵器在植入人体后一年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不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不会影响未来学业和事业上的选择。
本例手术在DSA和经胸超声引导下进行。对于较大的ASD,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存在多重技术难点。大型房缺意味着对封堵器的稳定性要求更高。本例手术中,封堵器锁定后,牵拉试验时超声下可见封堵器结构稳定,无位移或散开。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双盘内扣,且有独特的专利降落伞成型锁定设计,相比金属封堵器有效提高1.8倍封堵器夹持力,即使缺损较大也可以稳定夹持。
此外,大房缺尤其要求封堵器具备优异的形态适应性和精准的边缘贴合能力。大型的房缺往往意味着要选择更大的伞盘,而过大的封堵器可能会对二尖瓣或主动脉产生压迫,导致瓣膜功能障碍或组织出血。可降解封堵器由生物高分子材料组成,质地柔韧,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自适应组织结构,大大降低对组织磨蚀、影响结构功能的风险。术中释放封堵器后,超声下观察封堵器,盘面平整,未影响瓣膜功能,双盘呈Y字型环抱主动脉,成型稳定,无残余分流,封堵成功。
感谢徐州儿童医院安新江、李春利、凌楠教授团队的病例分享,感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奋教授的指导
徐州市儿童医院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