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丨美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及预后的机构间差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标准治疗方法。在STEMI治疗中,保证首次医疗接触(FMC)至器械通过(导丝通过或球囊扩张)时间达标是一项质量指标。近期,发表在JAMA上的一项研究对美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及预后的机构间差异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通过分析从FMC至器械通过的过程中(对于转诊至具备PCI治疗能力的医院,要求FMC至器械通过时间≤90 分钟;对于转诊至不具备PCI治疗能力的医院,要求FMC至器械通过时间≤120分钟)不同时间节点的差异,根据医院表现、医院位置和PCI治疗总量比较FMC至器械通过的时间,并评估这些方面是否与临床结局相关。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美国心脏协会“遵循指南——冠状动脉疾病”注册库的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研究时间跨度为2020年至2022年。患者来自美国503家医院的多中心质量改进注册库。纳入分析的患者为接受直接PCI的STEMI或等同于 STEMI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是医院表现定义为在不同时间节点FMC至器械通过时间达标患者的比例。按医院表现、医院位置和PCI治疗总量对FMC-器械通过时间及临床结局进行比较。
共对 73826 名患者进行了分析(年龄,62 [54-71] 岁;男性53474 名 [72.4%])。在直接前往具备PCI能力医院就诊的60109名患者中,有35783名(59.5%)实现了FMC至器械通过时间在90分钟以内,而在13717名转诊患者中,有6900 名(50.3%)实现了FMC至器械通过时间在120分钟以内。无论是直接就诊还是转诊,各机构在达到FMC至器械通过时间的目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就诊的中位数 [四分位距] 为 60.8% [51.2%-68.8%],转诊的中位数 [四分位距] 为 50.0% [32.5%-66.9%])。表现优异的中心能够更好的达到不同时间节点的治疗时间目标,而表现不佳的机构在急诊科停留时间、导管室到达至 PCI 时间以及转诊延误方面均有所延长,且因就诊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与城区医院相比,前往农村医院就诊对于患者达到目标 FMC至器械通过时间的几率没有影响(调整后的比值比 [aOR],1.20;95%置信区间,0.96-1.50),对于转诊患者亦无影响(aOR,0.86;95%置信区间,0.50-1.47)。未能达到目标FMC至器械通过时间与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无论直接就诊患者(aOR,2.21;95%置信区间为 2.02至2.42)还是转诊患者(校正优势比为2.44;95%置信区间为 1.90至3.12)。与表现好的医院相比,表现差的医院在初次就诊时的死亡风险更高(校正优势比为 1.16;95%置信区间为 1.00 至 1.34)。医院位于农村或者城市以及医院PCI总量高低均不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




在这项针对STEMI患者的大型横断面研究中,不同医院在达到目标治疗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MC至器械通过时间不达标的患者以及直接就诊于表现差的医院的患者预后更差。
参考文献:Sammour YM,Khan SU,Hong H,et al.Institutional Variability in Processes of Care and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STEMI in the US.JAMA Cardiol.Published online June 11,2025.
- End -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