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完成高难度交界区反流MitraClip™-TEER手术一例

浏览量:1154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瓣膜介入团队在孙英贤教授、郭亮教授的带领下,应用MitraClip™系统成功救治一名混合型交界区脱垂极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团队不断挑战高危复杂病例,勇敢闯入TEER手术的“交界禁区”。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71岁,因“胸闷气短4年,加重2月”为由入院,既往高血压20年,血压最高180/100mmHg ,血压控制于120/80mmHg;冠心病、心肌梗死及PCI史4年,房颤4年,发现腹主动脉瘤2月。

 

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混合型,DMR+FMR),二尖瓣P3-C2区腱索断裂、脱垂,二尖瓣反流(极重度,5+)。

 

初步诊断: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二尖瓣腱索断裂

▪冠心病 冠脉支架植入术术后 陈旧性下后壁心梗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 IV级)

▪高血压3级(很高危)

▪肺内感染

▪I型呼衰

▪肝功不全

▪肾功不全

▪腹主动脉瘤

▪低蛋白血症

 

术前超声检查情况:

1、LA内径50(79x63)mm;左室收缩期末内径48mm;左室舒张期末径75mm;LVEF:43%;二尖瓣瓣口面积6.24cm²。

 

2、二尖瓣瓣环明显扩张(AP径约42mm,ML径约43mm)。

 

3、极重度二尖瓣反流,3区内交界3D-VCA:0.48cm²,2区反流束宽约17mm,VC约3mm,反流机制主要为原发性二尖瓣反流(DMR),同时对合高度不够,gap约8mm,P3-C2整体prolapse width约15mm,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

 

4、偏心型反流位于3区及内交界,2区一束中央型反流。

 

考虑到患者一般状态极差和年龄因素,外科手术风险极高,与家属沟通后,计划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TEER手术难点

1、交界区病变下方有复杂的腱索和乳头肌,不仅限制了操作的空间,而且器械缠绕或损伤瓣下结构的风险明显增高。要求术者穿刺点高度达到4.0以上,尽可能在左房完成定位,减少瓣下操作。

 

2、病例合并室性、房性机制且多束反流位点,术中可能用到多个夹子,需要平衡好压差和反流的关系,同时注意及时释放瓣叶张力,避免引起瓣叶撕裂等情况。

 

TEER术前评估

全麻下食道超声明确二尖瓣反流及病变位置:

 

Bicom切面

交界Bicom加彩

3区Bicom加彩

3区-内交界大量偏心性反流

 

2区Bicom

2区Bicom加彩

2区一束中心性反流

 

3D-ZOOM显示P3-C2腱索断裂、脱垂,明显对合间距;2区亦可见对合缝隙;彩色多普勒显示大量反流。

 

左、右肺静脉收缩期逆流明显。

 

有效瓣口面积6.24cm²;

2区前叶24cm,后叶20mm;

3区前叶22mm,后叶18mm;

3区近交界部前叶18mm,后叶14mm。

 

手术策略

综合考虑瓣叶长度及瓣下空间情况,决定先使用一枚XT封住内交界脱垂后评估反流情况,再决定下一个植入位点,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

 

手术过程

全麻下穿刺右股静脉,在TEE指导下完成房间隔穿刺,穿刺处与二尖瓣瓣环距离4.25cm。将superstiff导丝送至左房,应用18F鞘管扩张穿刺部位,沿导丝将可操控导引导管送入左房。

 

经过多次调整,在内交界脱垂及反流最大处植入第一枚XT。

 

夹子关紧后超声评估,内交界反流和脱垂基本消失,3D下组织桥稳定,但夹子外侧还有残余脱垂的瓣叶及少量偏心反流,2区可见中心性反流,决定在第一枚XT外侧补一个XT解决残余脱垂。

 

第二枚XT紧靠第一枚放置,植入后3区及交界处脱垂及偏心性反流完全消失,但2区可见中等量中心性反流。

 

CW测量压差2mmHg,PW显示层流频谱,考虑到已植入两枚XT解决了主要的DMR病因,是否要植入第三枚夹子处理FMR,植入后压差和预后是否会更好,团队陷入思考纠结中,最后郭亮教授结合现有指南和文献报道决定紧挨着第二枚夹子植入一枚NTW,尽可能减少反流,同时减少对瓣口面积的影响。

 

第三枚夹子NTW捕获成功的同时可观察到明显“云雾”征。夹子释放后,总体反流降至微量,3D下组织桥稳定,反流trace。

 

肺静脉频谱恢复正常,术后即刻压差3-4mmHg。

 

超声评估缩环作用明显(AP径由术前42mm减少至38mm),瓣环形态有所改善,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术后右股静脉穿刺点缝合止血,患者即刻苏醒并拔除气管插管安返CCU。术后第二天可下地活动,手术效果显著。

 

手术小结

团队历经4个小时高质量的完成了一台极具挑战的TEER手术,尽职尽责为每一位患者带来生存的机会,术中操作精细,追求卓越,为广大的二尖瓣反流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专家简介 

孙英贤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科带头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SCI收录杂志)副主编。

 

 

郭亮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医促会精准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委员;亚太结构性心脏病俱乐部会员;国家卫计委介入培训导师。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及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

 

 

张海山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学会任职: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心血管病全程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熟悉复杂冠脉病变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钙化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等的介入治疗,擅长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旋磨治疗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的极高危冠脉介入手术。2015年成功完成东北地区第一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的极高危冠脉介入手术。

 

 

高远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卫生部冠脈介入培训中心培训导师,辽宁医师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从事冠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心脏病学(PCI),主动脉瓣膜介入(TAVR),二尖瓣介入治疗(Mitraclip)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从医以来治愈了大量的心血管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病病人,广受好评,擅长复杂冠脈介入技术。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家核心期刊篇,SCI论文多篇。2018.05~2019.05响应中组部号召援助新疆塔城地区医院工作一年。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课题共计多项。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6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