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RDN之临床应用丨胡伟教授:从难治到可治,国产创新RDN系统开创高血压介入治疗臻境界

近年来,去肾交感神经术(RDN)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如火如荼。其中,RDN的长期疗效评估、国产器械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高血压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等始终是临床聚焦的核心议题。基于此,医谱学术“对话RDN”学术专栏特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聚焦RDN术后疗效及国产RDN器械临床应用情况,以进一步传递RDN高亢之声,将为患者健康谋福祉的理念落到实处。
本期“对话RDN”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胡伟教授分享RDN在上海地区的开展情况、夏季高血压防控注意事项和患教等方面的诸多宝贵经验。

释疑·洞察·展望
胡伟 教授
Netrod®星带™RDN系统临床疗效显著,六电极可实现360°全覆盖消融,显著降压、便捷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更进一步降低了血管痉挛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巧施消融 智克顽疾
RDN突破顽固性高血压治疗困境
助力复杂解剖结构患者重获新生
近年来,RDN治疗高血压开展如火如荼,在胡伟教授及其团队的主导下,科室已经开展了多例RDN手术。在谈到胡伟教授印象最深刻的一例患者时,他特别提及了近期开展的一例63岁男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
该患者情况较为特殊:1)尽管联合使用含利尿剂在内的5种降压药物,血压仍持续处于170~180/90~100mmHg的高位,为典型的难治性高血压;2)腹主动脉CTA显示其存在罕见的肾动脉解剖变异——双侧肾脏各发出两根分支动脉,共4支肾动脉,这一特殊解剖结构显著增加了手术难度。
术中胡伟教授及其团队采用分步消融策略:首先处理右肾两支动脉及其分支,继而处理左肾两支动脉及其分支,累计完成射频消融位点超100个,降压效果显著,术后即刻血压降至140~150/85mmHg。术后1个月随访显示,患者血压维持在130~140/80~90mmHg范围内,降压药物种类已减少至2种,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目前,胡伟教授团队对该病例仍在进行长期的随访,以进一步评估RDN治疗的持续获益。该案例不仅证实了RDN对顽固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也为复杂解剖结构患者的介入治疗提供了重要临床参考。

-
一般信息
患者63岁男性,10年前反复头晕,最高血压180/90mmHg,心率91/分。服用米沙坦氢氯噻嗪+贝尼地平,血压控制在150/80mmHg。调整为美阿沙坦+贝尼地平+托拉塞米片,血压仍控制不好,最终进行RDN手术。
-
术前检查
术前,对患者继发性高血压进行了详细排查,包括检测Na、K、eGFR,皮质醇、肾素醛固酮,甲状腺等指标,明确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可能。随后,肾脏超声检查提示患者双肾段动脉阻力指数增高,肾动脉CTA影像提示左右肾两侧存在副肾动脉,共4根肾动脉。

肾动脉CTA
-
手术策略
采取消融主干+一级分支+副肾动脉的消融策略,术中双侧共消融位点109个,术后即刻血压降至140~150/85mmHg,降压效果显著。
匠心独具 破局而立
国产创新器械引领高血压介入治疗新时代
暑意知微 血压固衡
高温季节血压管理三要点,科学防治避免血管危机
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血管扩张及微循环开放程度增加,可导致血压出现显著波动。因此,夏季血压管理需格外重视。针对这一季节性特点,胡伟教授提出以下防治要点:
-
加强血压监测的规范性与及时性
高血压患者受年龄差异、日常生活因素及客观条件限制,常存在血压监测不及时的问题。夏季因血管扩张效应,血压可能呈现偏低趋势,部分患者需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需特别强调的是,调整用药后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重点关注血压是否出现反弹;若调整后血压持续偏低,需及时评估药物适应性。
-
避免自行调整降压药物治疗方案
夏季血压虽更易控制,但高血压管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仅少数单药治疗、小剂量用药且血压持续偏低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停药;绝大多数患者不可随意减药或停药,减少用药种类也需严格依据临床评估。
-
警惕主动脉夹层等血管急症风险
夏季特定环境因素,如冷水澡、空调房与户外高温交替易引发血管异常收缩/舒张,增加主动脉夹层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需避免极端温度刺激,如骤冷骤热、冲凉水澡等;保持环境温度稳定,合理使用空调,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此外,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防微杜渐 知行合一
破解高血压“三高三低”困局,医患协同共筑健康防线
当前,我国高血压总体呈现出“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严峻形势。在胡伟教授看来,“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加强患者教育是重要的“突破口”。
胡伟教授直言,若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认知不足,即使医生医术再精湛、治疗手段再先进、药物疗效再显著,也难以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医师作为科普宣教的主力军,应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向患者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医患共同携手,才是切实防治高血压的有力“抓手”。
然而,就目前的态势,公众对高血压防治在认知上还存在几个关键待解决的“误区”,需加强管控,持续宣教:
-
延迟就诊。临床上,约50%的高血压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症状的患者表现常呈非特异性,因而极易被患者忽视,导致其进一步发生发展,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对此,扩大高血压筛查覆盖范围极具必要,建议将不同年龄段人群纳入常规筛查体系,其中需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必要时可将血压测量纳入中小学常规体检项目,以实现高血压的早发现、早治疗。
-
跟风吃药。许多高血压患者存在对高血压潜在危害认知不充分的情况,存在咨询亲友后“跟风用药”的情况,甚至很多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还会选择中药或偏方来降低血压。针对此,建议应对患者加强宣教,让患者做到遵医嘱和规范化治疗。
-
自学成医。部分患者会“自己给自己当医生”,认为自己的血压并不严重,担心过早服用药反而起到“反噬”的作用,更倾向于相信通过食盐摄入量的减少和适当的锻炼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在经过多种药物治疗和专家会诊后,见血压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导致放弃治疗。针对该现状,应提倡患者规范化找医生治疗。
-
用药依从性有待提高。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疾病,除了少数继发性高血压通过消除病因治愈外,对于大部分高血压,尤其是对于原发性高血压,需要做好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和生活方式上的调整。但目前大部分患者对这方面的认知还待明显加强。因此,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需要临床医务人员不断进行随访、监测和宣教。
结 语
学思践悟,以知促行,方能不断精进。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作为我国心血管发展的坚实力量,近年来在高血压管控上面不断发力,持续进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本次专访,我们从中汲取到了科室在高血压管控方面的诸多宝贵经验,尤其在RDN的全面开展上,获益良多,相信这些宝贵经验必将向国内诸多地区不断辐射。
同时,也相信未来,随着国产RDN器械的持续优化和临床数据的积累,RDN技术必将迈向更可靠、更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时代!
Netrod® 星带™RDN系统由肾动脉射频消融仪和一次性使用网状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组成。
其注册证号为:国械注准20243011385,国械注准20243011387
专家简介
- End -
精彩内容推荐
对话RDN之临床应用丨贺玉泉教授:三擎聚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高血压建设的破局之道
对话RDN丨刘进军教授:以RDN革新之力,擘画皖北高血压防治蓝图,引领高血压诊疗臻境界!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