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性别差异的结局

浏览量:44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状动脉疾病(CAD)治疗的常见方法,尤其是对那些需要开通血管的患者。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DES)被广泛应用于PCI中,能够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从而改善长期预后。然而,在接受DES治疗的患者中,性别差异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在众多临床研究中,女性患者常常表现出比男性患者更差的临床结局,包括更高的再入院率、心血管事件以及死亡率等。发表在JACC上的一项研究旨在通过PENDULUM注册数据库,深入研究性别在接受现代PCI治疗的患者中的作用,尤其是使用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和强效P2Y12抑制剂的情况下。分析性别差异对缺血性结局、出血性结局的影响以及与高出血风险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纳入PENDULUM注册研究,这是一个多中心、前瞻性的注册研究,共纳入201512月至20176月的日本67个中心的6,422名接受PCI的患者数据,主要关注药物洗脱支架(DES)和抗血小板治疗在这些患者中的应用,最终5796名患者完成了30个月的随访(图1)。

 

图1:研究流程

 

主要临床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中风、支架血栓等以及大出血事件,包括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标准3型和5型出血。次要临床终点包括各个组成部分的MACCE:如各类死亡(心源性、非心源性)、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中风和支架血栓等以及NACE(净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中风、支架血栓及BARC标准类型35的大出血事件。

 

6,266名最终分析的患者中,其中1,357名(21.7%)为女性。女性患者组和男性患者组在基线资料方面未见明显差异,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年龄更大(74.9±9.3岁对比68.7±10.7岁,P<0.001)。女性患者体重较轻,血红蛋白水平较低,且慢性肾病(CKD)的发病率更高。男性患者则更多吸烟且有心肌梗死、PCICABG的病史(1)。

 

1.研究队列的人群特征

 

主要临床终点事件方面:在30个月的随访期内,男女患者的MACCE发生率相似:男性为9.4%,女性为9.4%HR1.00 [95% CI: 0.82-1.22]P=1.000),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调整临床相关因素后,女性与较低的MACCE发生率显著相关,女性患者的MACCE发生率调整后的HR0.6595% CI: 0.51-0.82P<0.001)(图2A)(表2)。在30个月的随访期内,男女患者的大出血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男性为4.2%,女性为4.5%HR1.07 [95% CI: 0.81-1.43]P=0.628),但是调整临床相关因素后,女性患者的发生率在调整后也有趋势性的降低(调整后HR0.74 [95% CI: 0.52-1.04]P=0.078),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图2B)(表2)。

 

次要终点事件方面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在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中风和支架血栓未见明显差异(表2)。在30个月的随访期内,男女患者的NACE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男性为12.0%,女性为12.5%HR1.05 [95% CI: 0.89-1.25]P=0.563)。在调整了临床相关因素后,女性性别与较低的NACE发生率显著相关。女性患者的NACE发生率的调整后HR0.6995% CI: 0.56-0.84P<0.001)(图2C)(表2)。

 

2.主要临床和次要临床结局

 

2.主要临床结局和次要临床结局的KM曲线

 

性别与高出血风险(HBR)的交互作用方面:无论性别如何,HBR患者的MACCE发生率都较高。在HBR组中,女性患者的MACCE发生率略低于男性(14.7%对比12.2%,未调整HR0.83 [95% CI0.66-1.03]P=0.090),但这种差异未能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图3A)。女性和男性在高出血风险(HBR)背景下的重大出血发生率差异较小。在HBR患者中,女性的重大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9%,男性为6.3%HR2.80 [95% CI: 1.46-5.39]P=0.002);然而,在调整后,性别与HBR状态对重大出血事件的交互作用未能显著影响出血事件(图3B)。

 

3.30个月随访后按性别和HBR状态分组的临床结果

 

研究显示,在接受现代PCI并使用DES及以强效P2Y12抑制剂为主治疗的患者中,女性是较低缺血性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但对出血性结局无显著影响。高出血风险与性别在缺血性和出血性结局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文献来源Kogame N,Nakagawa Y,Kozuma K,et al.Sex Differences in Outcomes After Contempor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sights From the PENDULUM Registry.JACC Asia.Apr 2025;5(4):543-551.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