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华章 聚力远航丨十五载薪火相传,见证中国TAVR从萌芽到领航的跨越之路

浏览量:4377
 

 

 

 

十五年前,一双颤抖的手紧紧握住医生的手,传递的是沉甸甸的生命托付与不灭的渴望;十五年后,这双手稳稳捧起粥碗,盛满岁月流转的醇香与人间烟火的平常。

 

十五年,足以让青丝染霜,却让一颗伤痕累累的心脏重获澎湃节拍;十五年,从“第一例”的孤勇探索到“数万例”的星火燎原,一位老人的新生脉搏,正与一个民族医疗创新的心跳,在时光的琴弦上,共振出最温暖的和鸣。他活过的五千多个日夜,是中国TAVR技术最深沉的回响;他绽开的每一条笑纹,都拓印着医者仁心的不朽勋章。

 

 

 

 

2010年10月3日,一个注定载入中国瓣膜病医学史册的日子。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手术室内,葛均波教授亲自主刀,沉稳操作,将一枚CoreValve人工瓣膜精准植入患者体内。这是中国首例、亚洲第二例TAVR。这一刻,一粒名为“新生”的种子,在中国心脏瓣膜疾病介入医学沃土上,悄然生根。十五载岁月如歌,流转的是光阴,不变的是那份守护“心”跳的执着。当年那颗微小的种子,在汗水与智慧的浇灌下,早已破土而出,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时逢这满载深情、荣光与感恩的十五周年里程碑,2025年7月14日,“十五华章 聚力远航——中国TAVR十五周年学术交流会”于当年首例手术的发源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陈茂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院长罗建方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吴永健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脑血管病院区副院长刘先宝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周达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瓣膜疾病中心主任潘文志教授,美敦力高级副总裁、美敦力结构性心脏病及主动脉业务全球总裁Nina Goodheart女士美敦力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主动脉和周围血管健康(SHAPE)业务副总裁黄芳女士等嘉宾学者出席会议,回望来时路,细数峥嵘岁月里的突破与跨越;展望新征程,擘画瓣膜治疗更加智能、精准、普惠的未来宏图。

 

 

 

 

先驱破局,十五华章

见证中国TAVR技术从跟跑、并跑
到领跑的跃迁之路

 

会议伊始,在潘文志教授的主持下,葛均波教授、钱菊英教授先后致辞。

 

葛均波教授表示,十五年来,TAVR技术在中国从萌芽到蓬勃发展,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这段征程的亲历者、贡献者和推动者,每个中心都在用临床实践积累经验,用科研探索突破边界,让中国TAVR技术从跟跑逐步迈向并跑,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今天,各位同道齐聚于此,总结来时路,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相信在各位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续写中国TAVR技术的华章,让更多心脏瓣膜病患者重获健康。

 

钱菊英教授提到,中国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创新突破、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为无数饱受瓣膜疾病困扰的患者点亮了治疗希望,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更显著改善了其长期预后。作为该领域的重要实践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在葛均波教授的引领下,集结团队力量深耕不辍,在TAVR技术探索与临床应用中开展了大量奠基性、开创性工作。如今,TAVR技术在中国已走过十五载风雨征程,这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相信在国内同道的持续耕耘与携手奋进下,中国TAVR事业必将行稳致远,为全球结构性心脏病诊疗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秉承初心,引领创新

以行动践行承诺
美敦力与中国共推TAVR高速发展

 

随后,Nina Goodheart女士、黄芳女士上台致辞。

 

Nina Goodheart女士指出,当前,中国已然成为TAVR技术创新的领航者,不断涌现的高质量循证研究成果令人瞩目。作为持续推动TAVR创新的坚定力量,美敦力致力于将这些源自中国的突破性技术与成果,与欧美乃至全球的业界同仁共享。展望未来,美敦力将坚定不移地深化与中国专家学者的合作,助力将中国心脏瓣膜介入领域的开创性实践成果,成功惠及世界范围内的广大患者。

 

 

黄芳女士谈到,基于Evolut在中国积累的逾2000例TAVR手术经验,美敦力深刻体会到TAVR技术发展初期的艰辛与挑战。如今,TAVR技术已迎来跨越式发展:不仅手术量持续攀升,更在临床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不断突破。面向未来,美敦力将持续打磨现有产品性能,积极推进新一代瓣膜等先进疗法在中国落地,让创新成果能够更快惠及中国患者。总之,美敦力无比珍视与中国专家十五年来的并肩协作,更敬佩各位先驱者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未来,美敦力将与中国医学界同心同行,共创未来!

 

 

 

91岁的“心”声致谢

首例TAVR患者影像
见证中国TAVR技术启航

 

在“彩蛋”环节,一段珍贵的影像带领与会同道重回中国TAVR起步之时的难忘岁月。视频中,十五年前饱受主动脉瓣疾病折磨的首例TAVR患者及家属,诉说着曾辗转多地求医未果的焦虑与无望。彼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团队,如同暗夜中的执灯者,向他们伸出了温暖而坚定的手——那束光,名为TAVR。

 

十五年后,患者精神矍铄,其家属于镜头前饱含深情地说道,“手术后,我父亲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如今91岁的他,生活基本能自理!感谢葛均波教授和中山团队,感谢TAVR技术,给予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这份恩情,永生难忘!”

 

这一刻,全场寂静无声,唯有心潮在激荡共鸣。这跨越五千多个日夜的生命回响,早已超越了个体命运的改写。它是中国TAVR技术从无到有、从星火到燎原温暖而磅礴的史诗注脚,是冰冷的器械与滚烫的仁心共同浇筑的生命丰碑,更是献给所有为“心”而战的勇士们的深情礼赞。

 

 

 

忆往昔,十五TAVR征程

见证中国TAVR精英的传承与远征

 

在本环节,陈茂教授、罗建方教授、王焱教授、吴永健教授、刘先宝教授通过云端连线的方式参会,深情分享了各自团队与TAVR技术的“不解之缘”。从早期突破重重阻碍开展临床探索,到不断积累经验、推动技术迭代,各位专家以亲身经历勾勒出中国TAVR从萌芽到壮大的珍贵轨迹,字里行间满是对这项事业的热忱与坚守。

 

 

陈茂教授表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3年通过CoreValve完成首例TAVR。十五年来,我们深度参与并受益于TAVR领域的飞速发展——既实现了个人专业能力的显著提升,也产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我看来,TAVR十五年历程赋予我本人的,不仅是荣誉,更是面向未来的责任。未来,我们将带领团队,与全国同道共同推动中国经导管瓣膜介入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罗建方教授提到,“广东省人民医院于2002年成立了主动脉疾病介入团队,通过技术迭代,积累了深厚的血管介入经验。2016年,在吴永健教授团队的带教下,我们完成了首例TAVR,此后,葛均波教授、陈茂教授、刘先宝教授等专家亦多次亲临指导。基于丰富的经验,我们于2019年开展了一站式TAVR /TEVAR手术,于2025年开展了一站式TAVR/EVAR手术。与此同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优势,我们已在澳门率先使用美敦力新一代产品(Evolut PRO+/FX+),这些新产品也已通过‘粤港澳药械通’引入,希望借助此类新型产品,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

 

王焱教授指出,“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于2014年通过CoreValve开展了首例TAVR,患者是一位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高龄女性,如今,11年过去了,患者仍健在且状态良好,充分印证TAVR对患者生存质量的长期改善价值。2022年,我们参与了中国首批Evolut PRO瓣膜植入工作,体验了新一代器械的优势。在2025年PCR会议上,与会学者围绕冠脉堵塞风险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TAVR之未来,需要更有助于患者长程管理的器械,如Evolut FX+,其凭借领先的瓣架大视窗设计,最大程度保留了冠脉通路,更利于患者的远期临床预后。”

 

吴永健教授谈到,“十五年前,正是冠脉介入治疗的高速发展期,当时的我们很年轻,对于新事物勇于尝试,于是毅然转向瓣膜介入领域,成为国内TAVR首批探索者。在各个中心开展TAVR的过程中,均受到了手术风险、技术难度、合规合法等不同程度的挑战,而美敦力团队则在此过程中提供了全流程协助。随后,我们积极推动中国与国际TAVR技术接轨,直接引入国际上主流的美敦力第三代TAVR产品Evolut PRO。与此同时,国内各个中心也在探索TAVR诊疗路径的优化。总之,中国TAVR历经十五年沉淀,已形成兼顾国际水准与本土实践的创新生态,值得骄傲与自豪。”

 

刘先宝教授讲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于2013年开展首例TAVR,当时用的即是美敦力的第一代瓣膜。后来,无论是自膨式瓣膜的植入理念,还是产品迭代,美敦力都以实际行动,不断优化TAVR临床路径。未来,依托中国庞大的患者基数与多器械平台优势,我们应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以本土证据解答国际命题,推动中国数据登上世界学术舞台。希望年轻医生群体能够团结一心,在老一辈专家的引领下,为正青春的瓣膜事业注入创新活力。”

 

 

 

展未来,东方智韵领航

解码中国TAVR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未来潜力

 

周达新教授在分享“中国TAVR技术创新和应用现状”时表示,尽管我国TAVR技术起步晚于国外,但十五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已在全国省市级医院广泛普及。针对中国患者的群体特征,我国专家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原创理论,形成了多项贴合本土临床需求的中国方案。与此同时,TAVR器械持续迭代升级,尤其是国产器械,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在主动脉瓣反流治疗、干瓣及可调弯设计等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瓣膜中心的认证与建设工作,目前注册单位已达到453家,覆盖全国30个省、市、特别行政区;在此基础上,依托瓣膜中心的规范化数据收集,高质量的中国瓣膜数据库逐步建立,为技术优化、临床研究与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本土证据支撑。

 

 

总之,十五年间,TAVR技术实现了从“完成”向“完美”的精进蜕变:在国内,众多院士与专家团队通过持续研究,为TAVR的规范化操作、精细化管理筑牢了根基,推动TAVR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在国际上,以Evolut系列为代表的进口器械,依托海量、扎实的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证据,在小瓣环、低危患者等诸多人群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已获得广泛认可。从发展趋势上看,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证据体系的不断完善,TAVR必将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发挥价值,为瓣膜疾病治疗带来更多突破,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十五春秋淬心章,万千生机启新航

中国TAVR十五周年纪念盛典

 

十五载光阴荏苒,见证了中国TAVR技术从破冰启航到枝繁叶茂。在精彩的学术交流后,大会迎来重要环节——中国TAVR十五周年纪念仪式。作为TAVR技术在中国发展的引领者与推动者,与会专家迈着坚定且自豪的步伐走上前台,共同启动纪念仪式。

 



这不仅是对十五年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的深情回眸,更是对未来TAVR技术持续精进、惠泽更广患者的铿锵誓言。作为中国瓣膜病领域的中坚力量,与会嘉宾们向着微创、精准、普惠、创新的心脏瓣膜治疗新时代,一同吹响奋进的激昂号角。

 

忆往昔,他们铭记TAVR技术一路走来的每一步坚实脚印;看今朝,他们携手并肩,以专业之能、创新之志,勇毅迈向TAVR技术发展的崭新征程,必将为广大瓣膜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与曙光。

 

 

 

智领新程,共创纪元

携手攻坚,续写中国TAVR技术华彩篇章

 

会议最后,葛均波教授进行总结发言。葛均波教授提到,尽管TAVR技术在中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前行路上仍有诸多挑战亟待攻克——从冠脉保护的优化策略,到瓣周漏的正确处理,再到血管并发症的有效规避,每一个难题都考验着行业的智慧与担当。我们相信,只要各位同道继续携手攻坚,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深耕技术创新,以科研突破为支撑完善诊疗体系,定能续写中国TAVR技术的华彩篇章。

 

 

 

从“第一瓣”到“满庭芳”

十五载矢志不渝
中国TAVR再启浩瀚新征途

 

十五年筚路蓝缕,十五载春华秋实。当本次盛会圆满落下帷幕,那穿越时光的生命回响与开启新程的庄严号角,仍在每一位与会者心中激荡。

 

从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室里那划时代的“第一瓣”,到今天技术遍及神州大地、方案引领世界前沿,中国TAVR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医者仁心向生命禁区发起的无畏叩问,是科技创新为健康福祉谱写的壮丽诗篇。十五年间,从谨慎追赶到自信领跑,我们见证了“中国方案”的智慧光芒在瓣膜病领域熠熠生辉,感受了“创新器械”的澎湃力量在世界舞台发出强音,更亲历了无数患者“心”生的喜悦如繁花般绽放。

 

回望来时“心”路,是为了更好地锚定前行方向。本次盛会,不仅是辉煌历程的深情致敬,更是面向未来的集结号令。我们相信,“十五华章”凝聚的磅礴伟力,必将转化为“聚力远航”的不竭动能。中国TAVR之树,亦将深植十五年沃土,汲技术之光华、融医者之仁心、合患者之期盼,继续开枝散叶,参天耸立,为守护人类心脏健康这一壮丽事业,贡献生生不息的东方智慧与力量!

 

中国TAVR的下一个十五载,注定星光璀璨,征途浩瀚!

 

- End -

往期推荐:
 
 
 
 

Circulation丨心力衰竭合并房室瓣病变导管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未来方向

大会通知 | 2025心血管健康大会将于12月4~6日在北京召开

零射线守护“心”安!解放军总医院实施首例全超声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4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