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十九载,医路同行启新程丨 第十九届《中国·沈阳心血管病大查房》圆满落幕

浏览量:27

金秋沈阳,群贤毕至。作为我国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学术品牌活动,第十九届《中国·沈阳心血管病大查房》于9月27日在沈阳圆满举行。大会成功打造了一个集病例实践、前沿解读、专题深耕与名家智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平台,其鲜明的临床实践导向和对前沿进展的快速响应,对推动区域心血管诊疗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群星齐聚启盛会初心如磐映医途
 
 
 

 

 

9月27日上午,大会开幕式现场众星云集、高朋满座。辽宁省人民医院邓重信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袁龙教授、大连市友谊医院林海龙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侯平教授、南京脑科医院徐兢教授、大庆油田总医院孙志奇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肖平喜教授、铁岭市中心医院黄汝刚教授、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心人民医院吴建华教授出席会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静萱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新立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田庄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康连鸣教授、重庆市儿童医院吕铁伟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曲海波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金秋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琦光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孟锦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朱航教授、上海市同济医院陈发东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艳丽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端珍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海锋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张坡教授线上参会。

 

医工结合领域专家: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贺缨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齐颖新教授、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力学系郑庭辉教授。这些来自医学、工程等多领域的顶尖专家齐聚一堂,既彰显了大会的学术高度与行业影响力,也为后续医工交叉等议题的深度研讨奠定了坚实的专家基础。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刘爽教授的主持下,大会主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党委书记金元哲教授上台致辞。金元哲教授表示,医学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上,而博大的医学人文精神、过硬的临床本领和扎实的基本功,则是每一位医者面对复杂病情时最可靠的依托。十九载春华秋实,“大查房”始终坚守“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的初心,以病例讨论为核心,以务实的态度推动学术交流,让专业探讨更接地气、更具温度。

 

今年的会议将继续通过真实病例的深度解析,搭建跨学科、跨层级的学术平台。在临床病例、冠脉介入、电生理、起搏、肺血管病、血脂管理及医工结合等多个专场中,50余例典型病例将与各位同道见面。这里既有源自一线的诊疗思考,也有来自前沿的最新探索。希望通过“一例一亮点,一案一启示”,实现“以病例见真章,以交流促成长”。

 

同时,大会也将持续推动医工融合,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走向临床,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

 

十九载栉风沐雨,我们始终心怀敬畏与初心。未来,我们愿与全国同道继续携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交流合作,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推动创新,让这一学术平台持续成长、不断焕新。

 

 
 
 
以病例见真章以融合促创新
 
 
 

 

热情洋溢的开幕式后,各个专场相继开启,众多专家学者怀揣着对学术的热忱与对临床的深耕之心,奔赴不同专场展开深度研讨。

 

临床疑难病例
 
 

 

临床疑难病例会场作为本次大会的核心环节,以“病例分享-交流讨论-前沿解读”为主线,节奏紧凑,环环相扣。会上深度探讨了多个临床疑难病例,每个病例汇报后,均设有阵容强大的点评环节,数十位国内顶尖专家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对病例的诊疗思路、难点疑点、最新证据和规范流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精彩点评,实现了多中心、多学科的深度交流与智慧碰撞。会议期间还特别设置了ASCVD慢病管理论坛,就《2025 ESC心血管领域最新进展》和《202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为临床实践注入前沿视角。总之,本专场不仅强化了临床实战能力,也推动了一线医师诊疗思维的更新与规范化水平的提升,为心血管疾病的精准化、个体化诊疗提供了重要支撑。

 

血脂管理专场
 

 

 

血脂管理专场深入践行心血管疾病“关口前移、立足上游”的防控理念,会议内容聚焦CKM综合管理、PCSK9抑制剂应用探索、2025 ACC ACS指南血脂管理策略更新等前沿议题,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系统梳理了当前血脂管理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实践要点,为提升临床血脂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专场讨论氛围热烈,专家们就临床实践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有效促进了血脂管理新知识的传播与规范化诊疗理念的推广。

 

电生理专场
 

 

 

电生理专场聚焦心律失常诊疗领域的新技术、新策略与规范化管理路径,通过病例研讨的形式,系统展示了领域内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融合成果。与会专家针对复杂心律失常的处理、新技术应用的适应证与操作要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热烈讨论,有效促进了心律失常诊疗理念的更新与术式规范化水平的提升。

 

冠脉介入
 

 

 

冠脉介入专场聚焦冠脉介入领域的前沿技术与精准治疗策略,既有“旋磨破岩”般攻克复杂冠脉病变的病例分享,也有“主动套嵌”导丝等介入技术应用的精妙探讨,还有左室辅助装置辅助下高危介入手术等病例内容呈现。同时,专场通过安心护心论坛、冠心病治疗专题会等形式,从不同维度探讨了冠心病抗栓治疗新趋势、冠脉介入精准诊疗中国方案等前沿内容。众多专家围绕病例和专题深入研讨,为冠脉介入领域的临床实践带来丰富经验与前沿视角,助力提升冠脉介入诊疗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起搏器病例
 

 

 

起搏器病例专场以“精准起搏・生命护航”为核心脉络,汇集了多例极具临床价值的典型病例——从起搏器植入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要点,到术后并发症的精准处置,每一例分享都紧扣临床实操痛点。病例汇报后,国内心脏起搏领域的顶尖专家组成点评团,从起搏指征评估、术式选择逻辑、长期随访管理等维度深度剖析,既拆解了“个体化起搏方案制定”的核心要义,也传递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节律管理新理念。整个专场既有实操经验的干货分享,也有前沿理念的智慧碰撞,为临床医生提升起搏器诊疗与管理能力提供了宝贵指引,进一步夯实了心脏节律疾病精准防治的实践基础。

 

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疾病专场汇集了多例极具临床指导意义的典型病例,从肺动脉高压的分层诊断与治疗优化,到介入干预策略,再到多学科协作诊疗,每一例分享都直击临床诊疗中的难点与盲区。会上,点评团从病因鉴别、影像解读、治疗方案个体化制定到长期随访管理等维度展开深度剖析,既拆解了“肺血管疾病精准诊疗路径”的关键节点,也传递了“多学科协同”的诊疗思维,为临床医生提升肺血管疾病诊疗水平提供了宝贵借鉴。

 

医工结合专
 

 

 

医工结合专场以“科技创新赋能心血管诊疗”为主题,内容涵盖体外模拟系统、纳米技术、数值模拟等多类前沿技术在心血管及相关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医工交叉学术报告、产学研对话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了从临床需求到产品研发的全链条创新路径。专场汇聚了临床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就心血管领域医工融合的创新模式与转化瓶颈进行了充分交流,为构建“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产业转化”的创新生态提供了重要思路。

 

数说盛会荣光,共赴二十之约
 
 
 

 

在闭幕式环节,金元哲教授感谢老一辈专家多年来的坚持与引领,感谢中青年学者的活跃思辨和辛勤付出,也感谢基层医院同仁的真诚参与和宝贵经验。正是众多专家同道的薪火相传、携手并进,“大查房”才能越办越好,持续为临床医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让我们带着收获与思考再启新程,愿来年秋色更胜今朝,诚邀四海同仁再聚沈阳,共赴二十载之约

 

 
 
 
结语
 

 

十九载深耕不辍,十九载薪火相传。第十九届《中国・沈阳心血管病大查房》以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学术盛宴,为沈阳的金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临床疑难病例的抽丝剥茧到血脂管理的上游防控,从电生理与起搏的精准守护到冠脉介入的技术突破,从肺血管疾病的多学科破局到医工融合的创新赋能,大会用丰富的专场内容、务实的交流形式,完美诠释了“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的初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随着本次大会的圆满落幕,那些沉淀于讨论中的诊疗智慧、迸发于交流中的创新灵感、凝聚于协作中的发展共识,必将转化为推动心血管领域进步的强大动力。

 

未来,相信《中国・沈阳心血管病大查房》这一学术品牌将继续坚守初心、焕新前行,与全国同道携手,在提升诊疗水平、推动学科创新、守护心血管健康的道路上持续深耕,书写更多兼具温度与深度的学术篇章。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