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说 | 孙英贤教授:AHJ主编孙英贤教授畅谈新期刊如何打造亚洲心脏学术强音

浏览量:2390

 

 

 

长城巍巍,薪火相传。2025年10月16日-19日,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GWICC/AHS.25)在北京隆重召开。回首去年此时,亚洲心脏学会(AHS)官方期刊《亚洲心脏杂志》(AHJ)在长城会期间成功举办创刊发布会,一年过去,这本新生期刊在学术界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收获了众多专家的积极投稿与鼎力支持。

 

值此盛会之际,大会特邀AHJ主编孙英贤教授接受专访。孙英贤教授围绕创刊初心、期刊的亚洲特色与国际视野、如何惠及基层临床、以及与长城会的深度联动等核心话题,展开深入解读,带领我们一同展望这本亚洲心脏学术新平台的使命与未来。

 

GW-ICC/AHS.25

主席访谈

 

GW-ICC/AHS.25

访谈内容

Q1

作为《亚洲心脏杂志》的主编,您牵头创办期刊的初衷是什么?

 

《亚洲心脏杂志》是亚洲心脏学的官方学术期刊,由学会创办。我非常荣幸能够受亚洲心脏学会委托,担任首届主编。杂志的宗旨与亚洲心脏学会的使命高度一致:首先,为亚洲的心血管病学同道搭建一个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的平台,促进大家在这一平台上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其次,亚洲心脏学会覆盖了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学术发展与整体水平的提升。事实上,近年来亚洲心血管领域的广大医生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杂志,配合亚洲心脏学会进一步推动亚洲心血管研究与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各国和地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从而有效遏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最终造福广大民众。

A1

 

Q2

编委团队涵盖多个国家,这种国际化编委结构给期刊带来什么优势?

 

我们的编委团队汇聚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也吸纳了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同道,大幅提升了期刊的国际化水平。自今年创刊以来,《亚洲心脏杂志》依托亚洲心脏学会和长城会的平台,成功吸引了亚洲地区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加入编委会。同时,我们的编委团队并不限于亚洲,还包括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权威专家。

 

总体而言,我们的团队以亚洲专家学者为主体,凸显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欧美专家的参与又确保了学术水准与国际前沿接轨。事实上,许多亚洲学者在国际心血管领域已享有盛誉,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因此,我们的编委团队既彰显了亚洲特色,又保证了学术研究的国际高度;我们不仅立足于解决亚洲的心血管问题,更致力于推动全球医学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方面的整体进步。

A2

 

Q3

杂志不少涉及亚洲人群特有健康问题,针对我国北方心血管风险因素研究,这类成果对当地医生的诊疗工作有什么实际帮助?不同地区医疗资源差异大,选题会不会特别关注基层适用的技术或者方案?比如适合欠发达地区高血压管理,或者简单有效的筛查方法?

 

亚洲的心血管疾病问题始终是期刊关注的重点。以中国为例,无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南方和北方在流行病学与诊疗特点上的差异,都具有鲜明的研究价值。同样,其他亚洲国家在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方面也面临着各自的挑战与需求,这些都将成为《亚洲心脏杂志》重点关注的主题。

 

同时,期刊不仅聚焦亚洲区域特色,更强调研究的科学性与学术水准。从创刊之初,我们便确立了“双重核心”定位——既彰显亚洲特色,又确保学术水准。为此,我们邀请了多位国际知名专家撰写社论,相关文献的引用率也相当可观。这些努力使《亚洲心脏杂志》在创刊伊始就兼具亚洲特色与国际影响力。

A3

 

Q4

大会期间有没有合作安排?比如从长城会临床病例交流中筛选优秀案例发表,或者联合举办专题论坛?

 

《亚洲心脏杂志》自去年创刊后,便在长城会和亚洲心脏学会的会议期间正式启动相关工作。今年的长城会依然是期刊发展的重要议程,也是我们征稿与推广的关键平台。尽管创刊以来已得到众多专家积极投稿与大力支持,但我们仍需不断努力,而长城会正是我们进一步拓展的宝贵机会。

 

在本届长城会期间,我们将举办《亚洲心脏杂志》专题会议,除来自亚洲各国及其他国家的编委参会外,还特别邀请了《柳叶刀》(The Lancet)、《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等国际知名期刊的主编和编委进行交流,分享办刊经验,为我们提供学习与借鉴的机会。同时,大会还将设立学术讲座,这些内容也将成为期刊未来撰写述评等文章的重要素材。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希望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国际声誉。

A4

 

Q5

作为主编,您最希望这本期刊未来能解决亚洲心血管领域的什么问题?比如亚洲人的指南,或者促进跨国多中心研究?

 

《亚洲心脏杂志》主要聚焦两个核心方向:一是为亚洲心血管专家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解决亚洲地区的心血管健康问题;二是联合亚洲专家与国际同行,共同探索和攻克当前医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促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在这一过程中,指南和共识的制定至关重要。鉴于亚洲人群在疾病特点和医疗实践方面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指南和共识。事实上,亚洲心脏学会已经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我们也非常希望这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指南与共识能更多地发表于《亚洲心脏杂志》,以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并吸引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投稿

 

虽然杂志创刊不到一年,但在亚洲心脏学会、编委会和广大专家的支持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们计划明年初开始申请进入 Pubmed 数据库,争取尽快实现收录,并在后年启动SCI申请。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共同为解决亚洲心血管健康问题作出贡献。

A5

 

Q6

普通患者不方便直接读学术期刊,您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让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更快惠及大众?比如和长城会的科普活动结合,或者转为通俗易懂的健康建议?

 

大众科普工作也是我们期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正计划逐步推进相关工作。作为刚创刊的期刊,第一步是积累与沉淀。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重点推进了 Pubmed 数据库收录申请,期望通过数据库检索,使文章以及已发表的指南和共识得到更系统的沉淀与积累。在此基础上,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也为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我们将积极参与长城会的健康科普和推广工作,充分利用《亚洲心脏杂志》发表的相关文章作为科普素材,通过这些内容向公众普及心血管健康知识。这样既能实现科普目的,也能进一步宣传期刊,让杂志中涉及科学问题和亚洲心血管健康议题的研究成果,早日惠及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患者与大众。

A6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