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周2025|陶凌教授:为行业播种,为未来蓄能!

2025年10月20日至26日,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第九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中国结构周2025)将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等地,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同步召开。大会执行主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诚邀您相约2025中国结构周,共赴结构性脏病领域的学术之约!

大会执行主席 陶凌教授
引领前沿探索,实现技术普及:
共赴结构性心脏病的“黄金时代”
创新是医疗发展的核心引擎。从介入器械、个体化策略到团队协作模式的全方位创新,已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左心耳封堵、TAVR、TEER等新方法与新器械的普及,正将心脏病介入治疗推向崭新高峰。
中国结构周作为这一浪潮的亲历者与推动者,历经八年发展与沉淀,已从国内学术会议成长为国际领域中一股活跃的“中国力量”。它不仅是全球前沿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技术规范与普及的坚定践行者。会议通过多中心协作手术直播,整合顶尖医疗资源,让与会者“零距离”观摩高难度手术实况。同时,线上形式的深化打破了时空壁垒,使全球临床医师都能无障碍地与国内外学术大咖实时交流,真正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广泛共享与下沉,为行业共同进步。
在心血管领域,每一个病例都是对医师知识与智慧的严峻挑战,每一次成功的治疗都是对生命最崇高的尊重。面对千变万化的结构性心脏病,如何在个体差异中寻找普遍规律,学习并借鉴不同病例中的优秀经验,是每位医师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淬炼。今年的中国结构周不仅有精彩的手术直播演示,还精心设置了形式多样的病例分享环节。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医师将纷纷亮相,带来他们在临床实践中遭遇的最具挑战性、最具教学价值的真实病例。
陶凌教授表示,面对这些真实、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病例,无论是通过线上共享还是线下交流,都将为与会者提供一个沉浸式的学习场景。它能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病例的复杂性与决策的微妙之处。在这里,每一次深入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都是一次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宝贵机会。每一个病例的呈现,都是一次知识与经验的深度交融。
任何领域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新生力量的注入。中国结构周始终坚信,青年医师是学科创新的火种与未来的希望。青年医师们将展示他们在基础研究、临床试验、乃至技术与器械创新方面的最新突破性成果。陶凌教授强调,这些研究成果不仅蕴含着对疾病机理的新见解,更涵盖了具有巨大潜力的新疗法与原创医疗设备的开发。他们,代表着中国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最新实力与蓬勃的创新能力。这正是中国结构周的深远格局与责任担当——为行业播种希望,为未来积蓄力量。
中国结构周2025,是一场融合了前沿创新、实战病例与青年活力的学术盛宴。这里,有面对复杂病案的匠心独运,有推动行业变革的技术革新,更有代表中国希望的智慧火花。2025年10月20日至26日,让我们在这场金秋的盛会中,携手共进,共同描绘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图景!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