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心脏移植治疗复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突破常规的案例
病例信息
➤现病史
患者61岁男性,因“寒战持续10天”入院,近1日症状加重,持续高热(体温最高达38.5 ℃)伴劳力性呼吸困难、胸闷。患者近3日出现乏力、头痛、右小腿肌肉酸痛及右足肿胀疼痛。初步实验室检查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164.88mg/L,白细胞21.0×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9%,淋巴细胞百分比7.9%。
➤既往史
患者2型糖尿病史两年以上(口服降糖药治疗6个月后自行停药),近期血糖控制欠佳。合并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和主动脉粥样硬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2年前曾因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IE(瓣叶穿孔、瓣周脓肿)接受TAVR手术,植入23mm牛心包生物瓣膜,术后抗生素治疗6周。
入院检查
患者入院血培养表皮葡萄球菌阳性,证实存在血流感染。
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主动脉瓣可见赘生物(29×9mm,活动度大,且随心动周期显著摆动)(图1);重度瓣周漏;瓣叶撕裂并伴有广泛瓣周脓肿形成。主动脉根部扩张,无冠窦明显膨出,并可见右冠窦至右心房瘘管形成。其余可见严重二尖瓣反流、中度三尖瓣反流及三尖瓣上赘生物附着。

图1
冠脉CT显示右冠窦瓣周脓肿(图2A)伴右冠窦至右心房瘘管形成(图2B)。右冠窦及无冠窦下方有大量脓肿,压迫左心房并侵蚀右纤维三角(图3)。由于赘生物侵袭导致右冠状动脉(RCA)近段慢性闭塞,右冠状动脉中段观察到栓塞碎片(图4)。患者高敏肌钙蛋白(hs-cTn)升高至2090ng/mL符合冠脉栓塞引发的心肌损伤表现,以上共同表明为IE导致的广泛解剖破坏,涉及瓣膜及瓣周结构。

图2

图3

图4
诊治经过
患者表现为高热、寒战、炎症指标升高,结合其血培养结果与影像学表现综合考虑诊断为由表皮葡萄球菌引发的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
入院后,立即予患者广谱静脉抗生素治疗及全身支持治疗,以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控制心力衰竭症状。鉴于其存在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及瓣周漏等严重并发症,拟行外科手术干预。
然而,在术前准备期间,患者感染未获有效控制,持续发热且炎症指标升高。转入心脏外科2天后,患者突发急性胸痛、大汗、低血压(79/49 mmHg),hs-cTn升高至2090ng/mL,冠脉CT显示RCA近段慢性闭塞及中段栓塞,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期间出现反复心力衰竭及感染性休克。经心内科、心脏外科、感染科等多学科团队评估,该患者存在广泛的解剖结构破坏,包括严重的瓣周脓肿、右冠窦至右心房的瘘管、人工主动脉瓣和三尖瓣上赘生物附着,以及巨大脓肿腔压迫左心房并侵蚀右纤维三角,且赘生物侵入导致RCA近段慢性闭塞等,传统外科手术修复无法解决问题,且术后存在复发感染和严重心肌缺血的风险,心脏移植(HTx)被确定为唯一可行治疗方案。经过一系列评估后,患者接受紧急的原位心脏移植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在ICU恢复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
手术过程

人工主动脉瓣膜上广泛赘生物附着

窦扩张伴瓣周脓肿

二尖瓣赘生物附着伴严重反流

手术成功完成
术后随访
术后,患者接受了6周静脉抗生素治疗,心功能逐渐恢复,感染控制良好。术后4个月随访,患者临床表现稳定,无感染复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表现,继续维持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未见排斥反应。
讨论
本例复发性PVE伴灾难性心脏结构破坏的病例提示了传统外科手术策略的局限性,并展示了HTx作为终末期IE抢救治疗手段的潜力。
IE的手术治疗,当前指南优先推荐瓣膜修复或置换,但本例患者因广泛瓣周脓肿、瘘管形成及冠脉受累,传统外科手术已无法进行瓣膜修复。由表皮葡萄球菌引发的PVE即使经过积极治疗,由于生物膜形成和对宿主免疫防御的抵抗,仍具有较高死亡率。本例患者在广谱抗生素治疗下仍出现持续的菌血症和赘生物进展。此外,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下,冠脉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是IE的常见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赘生物侵袭导致RCA近段慢性闭塞与中段栓塞并存,不可切除的感染源使得无法进行血运重建。
虽然当前指南认为对IE患者应谨慎进行HTx,对感染已经得到控制或手术选择受限的IE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但本病例挑战了这一保守立场。尽管术前患者感染未得到完全控制,HTx仍可实现良好预后。近年来,文献中类似病例逐渐增多,但HTx仍受供体器官可及性及医疗机构专业水平限制,因此病例选择与时机把握至关重要。本病例暴露了当前IE管理中的关键空白。由于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缺乏HTx时机与患者选择标准。我们提出一个HTx评估框架,包括解剖标准(如累及超过50%瓣环的瓣周脓肿、瘘管、冠脉受累伴不可逆缺血)、微生物学标准(病原菌对抗生素治疗敏感且已接受≥72小时有效治疗)和血流动力学标准(难治性心源性休克)。
亚太地区在IE管理中面临特殊挑战,就诊延迟现象普遍。在临床中,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若反复发热,应高度警惕IE的可能。
本例患者HTx术后4个月未复发感染,挑战了“活动期的IE是心脏移植禁忌”这一传统观念,重新定义了IE外科治疗的边界,证明在解剖破坏严重、常规手术无法修复的复发性PVE中,HTx可实现长期生存。在此呼吁指南修订将HTx作为终末期IE的优先选择,而非最终手段。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研究去标准化HTx患者选择标准并优化术后管理方案。
小结
面对传统外科手术无法修复的IE时,在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与心脏供体及时的前提下,经严格筛选的患者可通过心脏移植获得生存机会。本病例表明,即使术前存在活动性感染,移植术后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也不会影响感染的控制,挑战了传统的禁忌证。该发现可能会为未来指南修订提供参考,以扩大终末期IE的治疗选择。
图文来源:Huang S,Feng K,Chen J,Feng Z,Li Z,Wu Z.Emergency Heart Transplantation for Recurrent Infective Endocarditis With Irreparable Damage: A Case Beyond Conventional Surgery.JACC Case Rep.2025 Sep 5:105288.
本文为医谱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