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的专家共识》在京隆重发布——心内科血糖管理迈向"波动时代",CGM技术成全程管理新支柱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共同制定的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于2025年10月18日下午在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上正式发布。此次盛会汇聚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郭立新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唐熠达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王煜非教授等国内权威专家,标志着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正从关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单一维度,全面迈向精细化管理"血糖波动"的新阶段。

专题一:共识深度解读,构建全程化管理新范式
在共识解读环节,唐熠达教授系统阐述了共识的核心内容与临床实施路径。"这份共识的最大特色是建立了覆盖全病程的血糖波动管理框架,"唐教授指出,"从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围术期患者到门诊慢性患者,共识都给出了明确的管理建议。"
他特别强调,共识推荐对存在明显血糖波动的患者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这标志着心内科血糖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CGM技术让我们能够‘看见’血糖波动的全貌,从而实现对不同病程患者的精准化管理。在ICU/CCU中,它能预防隐匿性低血糖;在围术期,它能保障手术安全;在门诊随访中,它能优化长期治疗方案。"
专题二:TIR成为血糖管理新标尺,AGP报告提供临床新工具
在随后的雅培专题会上,王煜非教授深入解析了目标范围内时间(TIR) 这一新兴指标的核心价值。"TIR将抽象的‘血糖控制良好’转化为直观的数值,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敏感、更全面的评估工具。"
王教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雅培瞬感提供的AGP(动态血糖图谱)报告进行临床决策:"AGP报告将多日血糖数据标准化为24小时图谱,帮助医生快速识别患者的血糖波动模式。无论是黎明现象、餐后高血糖还是夜间低血糖,都能一目了然。这种可视化工具极大地提升了心内科医生管理血糖的信心和效率。"
展望未来:CGM将成为心内科常规监测工具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共识的推广和临床证据的积累,CGM技术有望像心电图一样成为心血管科的常规监测工具。这一进程需要更多由心内科主导的临床研究支持,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诊疗流程和医保政策保障。
本次共识的发布不仅是学术进步,更是诊疗模式的重要革新。通过将CGM技术融入心血管疾病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有力推动"糖心共管"从理念走向实践,最终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