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硬道理丨Netrod®RDN系统闪耀长城会,大咖面对面共议高血压防控与技术创新

浏览量:513

2025年10月17日,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GW-ICC/AHS.25)召开期间,“六臂创势 强效降压——Netrod® RDN大咖面对面”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柴大军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梁春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彭勇教授亮相第一直播间(GW-ICC TV),围绕高血压防控与RDN技术多学科建设、患者管理、循证证据、临床实践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对话,将理论基础与临床体会融汇贯通,为线上线下的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富有深度与启发的学术分享。

 

专家齐聚共议高血压防控

RDN技术引领,实践赋能临床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梁春教授担任主持并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约2.45亿[1],群体庞大,防治任务艰巨。虽然降压药物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但真性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仍是当前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近年来,经皮去肾交感神经术(RDN)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为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佳及药物不耐受等患者提供了重要新选择。

 

 

1

高血压防控与MDT多学科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表示,根据最新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概要》显示[2],心血管疾病仍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1.6%,但知晓率43.3%、治疗率38.7%、控制率仅12.9%(2020-2022年监测),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仍面临患者基数庞大、趋于年轻化、三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等严峻挑战。因此,对高血压病的健康管理已经刻不容缓。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高效管理并不是指单纯的个体化管理,而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媒体宣教层面、心血管专科医师从业者的参与等多方面入手,通过设立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等举措,唤醒全民对高血压防控的认识与重视。

 

我国高血压的核心防控策略也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了现在的“危险因素防控”与“健康管理”,强调“零级预防”,在处于健康状态,没有高血压,但是存在血压升高趋势时注意开始高血压管理。

 

从健康管理的角度,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比如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增加锻炼等,尤其是年轻人,更应该注意膳食均衡,并进行规律的锻炼。第二个方面是要通过药物治疗尽早干预,将血压控制在一个理想状态。除此之外,RDN技术作为治疗高血压的第三种方式,与传统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善并称为高血压治疗的“三驾马车”

 

对于高血压的管理,不只涉及到心血管内科,还牵涉到神经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等等,需要多学科协作,以患者为中心,在MDT团队的共同协助下,为患者制定更加完善、更加精准的高血压诊疗策略。

 

2

RDN在慢性肾病患者中的获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柴大军教授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慢性肾脏病(CKD)、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其中有一些特殊人群,比如CKD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这部分患者由于血压难以控制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服药量大、用药种类多、负担重,因此服药依从性较差,而药物治疗依从性不足又会导致血压控制不佳,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恶性循环。如何提高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服药依从性,一直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临床也在积极探寻新的治疗策略。

 

Netrod®RDN系统自获批上市以来,迄今为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虽然在CKD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仍处于尝试阶段,有待更多临床证据支持,但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无论是动物研究,还是人群研究,Netrod®RDN系统都为CKD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柴教授强调,希望通过RDN治疗能够为CKD合并高血压患者带来以下益处:1.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药的种类,减少药量,让患者少吃药,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同时实现保护心脏、肾脏和血管。2.延缓患者疾病进程,改善其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从前期的观察,包括现有数据来看,
RDN技术能够为患者带来切实获益,不过仍需进一步临床探索。

 

“心肾不分家”,肾脏与心脏都参与了调节血压的过程,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是肾性高血压核心发病机制之一。RDN治疗通过射频能量,去除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减少交感神经传入中枢的冲动,通过自身神经的调节,扩张血管,达到和降压药类似的效果,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CKD合并高血压患者结局和远期预后。

 

柴教授表示,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使用经验来看,RDN应用于CKD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都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手术效果均十分理想。更多相关研究正在进行当中,期待未来有更多临床数据与大家见面。

 

3

RDN从临床循证到临床实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彭勇教授分享表示,我国高血压负担较重,年轻高血压患者、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人数较多,虽然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长期服药、终身服药对患者而言仍是巨大挑战。为了让更多高血压患者能够少服药,甚至不用服药来控制血压,临床进行了非常多的尝试,比如RDN技术、“高血压疫苗”等等。

 

从病理生理学来看,实际上肾-脑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肾脏由交感传出肾神经支配,交感传出肾神经将信息从大脑传递到肾脏,感觉传入肾神经将信息从肾脏传递到大脑。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会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和通过传入小动脉收缩的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旁细胞的肾素释放,并促进肾小管钠和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通过消融的方式或者物理化学等方式去破坏一部分过度激活的局部神经系统(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可以将不平衡的神经状态尽量恢复至生理性的平衡状态。RDN可以通过导管射频消融的方式破坏肾血管壁的交感神经,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从循证医学证据来讲,在学界对研究设计以及器械设计的不断改进下,RDN相关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RDN治疗能够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且持续降低;并研发出了新一代的Netrod®RDN系统。

 

从器械研发和推荐上讲,第一代消融系统的消融位点仅在肾动脉主支,通常消融3-4个位点。随着对RDN降压原理认识的深入,研究结果显示,肾动脉分支周围缠绕了更贴近血管的一些神经突触,仅消融肾动脉主支难以实现充分消融,于是后续设计了更细的、消融位点更多的器械。新一代的Netrod®RDN系统就是基于此原理,采用独特的网篮状六电极导管设计,做到了全象限、不同直径(3mm-12mm)血管,分支和主干的“应消尽消”。

 

RDN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还待进一步的随访与观察,不仅要关注其降压的有效性,更要密切监测其对靶器官,比如肾功能、血管的远期安全影响。仍需要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该疗法的临床效果以及筛选出最能获益的人群。期待与各位专家共同努力,推动我国RDN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助力中国原创研究走向世界。

 

 

最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梁春教授对会议内容作总结发言表示,RDN技术已成为高血压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Netrod®RDN系统为药物不耐受、依从性差或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提供了重要选择。为推动RDN技术的规范应用与长远发展,应强化多学科协作机制,完善长期随访体系,持续积累真实世界证据,优化治疗策略,助力实现更广泛人群的高血压有效控制,减轻心血管疾病负担。

 

结语

本次“六臂创势 强效降压——Netrod® RDN大咖面对面”通过多位权威专家的深度对话,系统梳理了RDN技术医学发展路径,全面展示了Netrod® RDN系统在提升手术效率与安全性方面的技术优势,并进一步明确了RDN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信随着RDN临床路径的进一步普及应用,Netrod® RDN系统有望成为优化血压管理策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更多高血压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治疗新选择。

 

参考文献:

[1] 马丽媛,王增武,樊静,等.《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关于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0):3715-3720.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5,40(6):521-559.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2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