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西安交大一附院韩克教授团队顺利开展西北首例TAVR+TEER一站式介入手术

浏览量:2315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袁祖贻院长及韩克教授率领心脏瓣膜介入团队,应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系统(Vitaflow)及经导管二尖瓣夹及可操控导引导管系统(MitraClip™),成功为一例主动脉瓣大量反流,合并二尖瓣腱索断裂引发的重度关闭不全(5+)患者,实施了TAVR+TEER一站式微创介入手术。本次手术由韩克教授主刀,马云龙医生、何明俊医生担任助手,超声引导由王顺教授、卓小桢医生完成。

 

经过评估,该病例的解剖学极其具有挑战。患者入院后,为保障医疗质量,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心内科、超声科、麻醉科、介入护理团队等 MDT 多学科的共同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并取得了成功且超出预期的手术效果,这也是西北地区首例 TAVR+TEER 一站式微创介入手术,这台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瓣膜联合介入治疗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患者病史

患者两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短,伴上腹部不适,有心慌、心悸及头痛,活动后加重,可平卧休息,休息后可有好转,偶有咳嗽、咳痰,无头晕、晕厥,无心前区疼痛,无双下肢水肿。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 CT 检查:1.双肺散在渗出,肺水肿可能,双侧胸腔积液;2动脉硬化,左房左室增大,心包少量积液;左侧胸膜稍增厚。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院,门诊完善相关检查后以“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收治入院。心超提示患者的主动脉瓣大量反流,二尖瓣大量反流(腱索断裂,前叶脱垂)。

 

TAVR环节

 

瓣环:收缩期瓣环周长86.6mm

均径27.6mm

瓣下2mm:周长87.3mm

均径27.8mm

 

流出道:周长90.2mm

均径28.7mm

瓦式窦:长径40.2mm

短径37.4mm

 

窦管结合部:周长110.7mm

均径35.2mm,高度25.6mm

瓣上40mm:周长125.3mm

均径39.9mm

 

左冠高度可,瓣叶长度可

瓣叶无增厚和钙化

右冠高度可,瓣叶长度可

瓣叶无增厚和钙化

 

综合评估双侧冠脉风险低,术中瓣膜释放至可回收极限位进一步确认冠脉灌注。

 

心脏角度:56度 

心室长轴:82.6mm 心室短轴:55.9

 

左侧股动脉入路最窄处内径9.0mm,右侧股动脉入路最窄处内径8.9mm

 

 

右侧股动脉入路分叉高度可,迂曲程度可,术中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上大鞘。

 

升主动脉最宽处均径43.4mm,弓部角度120°,主动脉弓大弯侧无钙化。

 

手术过程

 

术前讨论

   

 韩克教授总结了该病例特点:三叶式主动脉瓣,纯返流。瓣叶无增厚和钙化,收缩期瓣环周长86.6mm,均径27.6mm;LVOT周长90.2mm,均径28.7mm;瓣环及流出道解剖结构较大 ,选择零位植入TAV30瓣膜,TAV30瓣膜于瓣环压缩比1.159,升主压缩比1.043,锚定空间小难度大。

   

手术策略

   

▪ 植入TAV30瓣膜最终植入深度0位,TAV30瓣膜于瓣环压缩比1.159,升主压缩比1.043;

▪ 瓣环及升主均在30瓣膜可锚定的极限尺寸,LVOT单平面存在锚定的可能,支架有移位风险;

▪ 行TAVR建议不预扩,植入TAV30瓣膜,做VIV准备;

▪ 左冠高度可,瓣叶长度可,窦宽相对30瓣膜可;

▪ 右冠高度可,瓣叶长度可,窦宽相对30瓣膜可;

▪ 综合评估双侧冠脉风险低,术中瓣膜释放至可回收极限位进一步确认冠脉灌注;

▪ 心尖薄,建议术中注意器械操作;

▪ 左侧股动脉入路最窄处内径9.0mm,右侧股动脉入路最窄处内径8.9mm;

▪ 右侧股动脉入路分叉高度可,迂曲程度可,术中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上大鞘;

▪ 瓣环角度56°,升主动脉最宽处均径43.4mm,弓部角度120°,主动脉弓大弯侧无钙化。

 

主动脉根部造影

输送器定位

 

瓣膜释放

瓣膜工作位造影检查

瓣膜最终形态

 

术前超声:主动脉大量反流

术后超声:人工瓣膜形态好位置佳 没有瓣周漏

 

TEER环节

 

术前TEE评估:

 

患者,70岁,DMR,因前叶腱索断裂、引发二尖瓣极大量偏心性反流(5+),脱垂和反流来源于3区,累及内交界,此外1区存在少量中央性反流。根据经胸超声报告提示:患者LA约39mm、LV约45mm、EF值为56%;瓣口面积约8.15cm2;可用房间隔高度约3.9cm。此外,经过食道超声精细化测量:Flail夹持区AML长约20mm、PML长约9.5mm、Flail高度约9mm、 Flail宽度约17mm、 Flail Gap约6mm。

                            

术前 2D 下脱垂

术前 2D 彩色多普勒 

 

术前 3D 下脱垂(3 区累及内交界)

术前 3D 彩色多普勒 

 

术前1区存在少量反流

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可用房间隔穿刺高度约39mm

二尖瓣瓣口面积充足

 

脱垂(Flail)宽度约 17mm

脱垂(Flail)高度约 9mm 

前瓣叶 AML 长约 20mm

后瓣叶 PML 长约 9.5mm

 

脱垂(Flail)GAP 约 6mm 

前叶瓣尖相连大块断裂腱索

 

术前MitraClip™策略:

 

经过术前评估,本次手术存在以下挑战:

1、三区累及内交界病变,且伴有大块断裂腱索,缠绕风险极高

2、前叶整体呈现连枷状态,脱垂较宽较高,且脱垂GAP较大

3、房间隔穿刺高度有限,卵圆窝长度较短且位置偏下部,基部肥厚,穿刺难度较大

4、已植入的人工主动脉瓣对影像的干扰较为严重

 

经过韩克教授团队多次充分的讨论评估,结合病人家属的强烈治疗意愿,最终一致性决定采用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MitraClip™)为患者进行治疗。

 

术中建议植入1~2枚XTR于脱垂区域,第一枚XTR尽可能靠近内交界,将内交界封锁,第二枚XTR植入于第一枚XTR的外侧,旨在完全消除脱垂,确认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手术过程:

 

患者全身麻醉消毒铺巾后,在食道超声的引导下建立右侧股静脉入路,并进行房间隔穿刺,最终获得极限靠后的穿刺高度(41.7mm);接着,分别将可操控导引导管(SGC)和第一枚二尖瓣夹输送系统(CDS-XTR)送入左心房;当第一枚XTR进入左房到达骑跨位置后,开始调节M,使其慢慢垂直于二尖瓣瓣环平面,并进行轨道测试,确认其进入心室侧的轨迹与心尖同轴;之后在左房内打开这枚XTR的夹臂,调节夹臂方向垂直于夹持区二尖瓣对合缘(10 点~11 点);最后将其定位于内交界位置,闭合夹臂后,缓慢推送至心室侧瓣叶下方,对内交界区域的脱垂瓣叶进行捕获,并予以夹合。

 

获得穿刺高度4.17cm

穿刺位点极限靠后

 

SGC进入左房内

撤除螺纹扩张器

 

第一枚 XTR 顺着 SGC 进入左房

到达骑跨后开始打弯

 

垂直于瓣环平面后进行弹道测试

在左房内打开夹臂

调节Orientation垂直于对合缘

 

最终定位于病变位点

推送进入心室  

 

捕获内交界区域的前后瓣叶于夹臂之上

 

夹持后缓慢闭合夹臂

3D下这枚XTR几乎将内交界封锁

 

3D彩色多普勒显示外侧残余反流 

释放后,反流从极重度降低至少中量

 

第一枚XTR夹持后,几乎将内交界区域封锁,二尖瓣反流也从极重度降低至少中量,于是进行了释放。释放后,外侧仍然残余反流,且外侧脱垂没有完全消除,导致这枚XTR的晃动幅度较大,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和稳定的远期获益,立即准备好第二枚XTR,将其推送至第一枚XTR外侧,并进行瓣叶的捕获和夹持。

 

推送第二枚XTR到达第一枚的外侧

3D下调节缘对缘修复

 

最终,第二枚XTR于第一枚XTR的外侧捕获瓣叶后进行夹持

清晰可见的Bouncing

 

彩色多普勒下反流降低至少量

3D组织桥结实牢固,脱垂几乎消失

 

第二枚XTR夹持后,3D下脱垂几乎完全消失,二尖瓣反流也从术前极重度降低至少量,本次夹持过程中“Bouncing”清晰可见,且夹持后形成的组织桥结实稳固,遂韩克教授决定将其释放。

 

释放后两枚钳夹形态及运动稳定

释放后反流从极大量降低至少量

 

二尖瓣夹不影响已植入的主动脉瓣

释放后主动脉瓣及两枚钳夹运动稳定

 

左肺静脉逆流显著改善

右肺静脉逆流显著改善

 

两枚 MitraClip™ 夹持后,平均跨瓣压差为2mmHg

 

释放后,原本晃动幅度较大第一枚XTR,因为第二枚XTR的植入,得到了很好的限制。经过两枚MitraClip™的夹持后,患者的二尖瓣反流从术前极大量降低至少量,左右肺静脉逆流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此外平均跨瓣压差为2mmHg,不存在狭窄风险。最后,已植入的两枚二尖瓣钳夹对人工主动脉瓣没有任何影响,团队成员们一致性决定顺利结束手术,本次TAVR+TEER一站式手术圆满落幕!

 

韩克教授的术后Tips分享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心脏瓣膜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其不仅需要打开患者胸腔,还要停跳患者心脏,所以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慢,TAVR疗法和TEER疗法成为近年来对于外科手术高危的瓣膜病患者的新希望。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类型的瓣膜病患者,有单纯主动脉关闭不全或狭窄的,有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也会经常遇到主动脉大量反流同时伴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病人,按照以往的治疗经验,是需要优先处理主动脉,然而案例中的这位病人不仅主动脉大量反流,同时二尖瓣也属于器质性病变,所以即便先处理完主动脉瓣的问题,其二尖瓣依然需要手术干预。

 

经过搜索,国内已经有TAVR+TEER一站式的先例,我们是否也可以尝试为患者同期实施TAVR+TEER?患者家属的信任及手术最终的效果,给予了我们很多信心和鼓励,也很荣幸这台手术能够成为西北地区的首例TAVR+TEER一站式。这样的疗法整合,为高龄高危的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反流患者提供了介入治疗的可能,我们相信,这台手术的成功开展,预示着西北地区“心脏瓣膜联合介入时代”即将或已经来临。

 

▪ 二尖瓣反流(MR)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当二尖瓣无法充分闭合,导致左心室收缩时血液回流进左心房,出现二尖瓣反流。患者存在各种衰弱症状,如呼吸短促、心悸、头晕和疲劳。这些患者面临生活质量差、活动明显受限、因心力衰竭反复住院和死亡率增加等风险。

 

▪ MitraClip™系统是一种基于外科缘对缘修补技术的经导管治疗系统,也是首款获准上市的基于导管的二尖瓣反流治疗器械。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Clip™无需开胸、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需体外循环支持、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可用于心功能严受损、全身情况较差的高危患者。

 

▪ MitraClip™于2020年6月获得NMPA对DMR适应证的批准,2021年4月获得FMR的适应症。该系统目前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上市批准,全球有超过两万名患者接受了MitraClip™手术。国内于2021年1月份首台植入,至今已经超过30个省市自治区、大于150家医院开展,累计手术超过两千例。该技术对患者症状的近远期改善效果在全世界已经有了充分的临床证据,使得更多的外科高危患者具备了手术条件,值得推广和普及。

 

 

 专家简介 

袁祖贻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心血管病学博士, 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兼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指南与共识工作组组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动脉粥样学会(IAS)中国分会副主席,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陕西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陕西省心血管专科医师联盟主席。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杂志副主编,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机制研究、以及冠心病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国科金重点与杰青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科技部重大慢病管理项目等,在国际顶级刊物包括Nature Medicine, Circulation, JACC, Cir Res, Euro Heart J, AJRCC等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韩克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1999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脏疾病的超声及影像学诊断。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亚洲青年结构性心脏病俱乐部黄金会员,陕西省瓣膜联盟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介入学组委员、秘书,陕西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委员,曾任陕西省医学会超声分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瓣膜病治疗中心副主任。每年完成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及起搏电生理介入治疗数百例。擅长CTO、分叉病变等复杂冠脉介入治疗,ASD、VSD、PDA、PFO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TAVR、LAAC及Mitralclip等手术,熟练掌握IVUS、OCT等腔内影像学技术。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

 

王顺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超声心动图室主任,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方向:代谢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超声心动图。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心动图专委会委员,陕西省医学工程学会心脏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两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西安交通大学校级博士论文基金1项。

 

马云龙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七年制,现任陕西省保健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期参与心内科临床诊治工作,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治,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擅长主动脉瓣疾病及二尖瓣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对心内科危重疾病治疗有丰富经验,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多篇。

 

何明俊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二等奖;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及SCI论文,陕西省预防医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现就职于西安交大一附院心内科,熟练掌握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要点及流程;专业方向:冠心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诊疗,TAVR、TEER手术团队成员;重症心脏疾病的支持治疗,熟练掌握ECMO、IABP等高级生命支持手段。

 

卓小桢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超声心动图室,主治医师,副研究员。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方向为超声心动图、心脏发育及重构的基础及临床与影像。2021年度院级优秀规培教员,发表SCI论文8篇,核心期刊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关注
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send a message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