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脉至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完成CardiPulse®国产首个花瓣状PFA上市后全国首批应用

浏览量:1798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院长带领团队孙超峰教授、李红兵教授、折剑青教授等人,运用德诺电生理CardiPulse®脉冲电场消融系统成功为两名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了PFA手术,此次手术是CardiPulse®上市后的全国首批应用。术前分析显示其中一名患者左肺静脉共干,为确保前庭消融的完整性,实施了扩大消融策略,从而实现共干肺静脉前庭的充分隔离。CardiPulse®系统以其独特的六瓣花结构设计,结合PFA能量的卓越性能,能够轻松满足各种肺静脉解剖结构,这为中国房颤脉冲消融领域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

术后评价:

 

作为技术前沿的领航者,同时也是国家级的医疗核心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肩负着引领新技术、新设备以及创新医疗手段的使命,以确保为广大病患提供更为前沿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我们欣然见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CardiPulse®脉冲消融系统获批上市后的首批应用中心。近期成功进行的数例CardiPulse®房颤脉冲消融手术,不仅为我国PFA技术的未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为其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示范,起到了积极的引领效应。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超峰教授

术后评价:

 

PFA技术凭借其独特的能量特性,在房颤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成效。近期,我院成功进行的几台采用CardiPulse®系统的手术让我对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秒杀”式的手术效率,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提高了手术的整体效率。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我坚信电生理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与突破,为我国众多房颤患者带来更早、更有效的治疗机会。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红兵教授

术后评价:

 

PFA是电生理导管消融发展的新方向。今日的两台手术总体感受:一是高效。即刻隔离率很高。导管只要贴靠合适便可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做了术后三维标测验证,肺静脉前庭隔离效果很不错。二是相对的组织安全性高,然而还是要警惕手术过程中偶尔发生的机械损伤导致并发症,这跟术者操作有关,因此新技术开展早期得加强培训。而且,技术推广过程中能否在一家医院大批量地运用,跟医院的实际情况也有关,比如术中麻醉的配合就非常重要。随着新技术临床应用持续开展,这些问题能够逐渐改良。未来希望PFA导管若能做成多种形态,如单电极、网篮、球型等,这样可全面应用于各种电生理消融手术,如早搏房速房扑室速等。PFA未来十年有望成为电生理消融的主流能量术式。

 

 

手术概览

 

患者信息

 

患者男性、53岁。体检提示阵发房颤,为求进一步治疗收治入院,无其他既往病史。心超提示:LA前后径32mm,EF:73%。

 

术前CT

 

 

 

左肺静脉共干,余未见异常,左心耳未见充盈缺损,LSPV直径:17.3mm,LIPV直径:15.5mm,RSPV直径:20.4mm,RIPV直径:17.9mm。

 

根据患者情况和术前CT测量,推荐使用CardiPulse®32mm直径的导管。

 

手术过程

 

选择偏低、偏前穿刺位点,成功穿刺房间后,术前进行三维电压标测,沿可调弯鞘管将脉冲消融导管送入左房内,测量基线阻抗后,依次将脉冲消融导管送入LSPV、LIPV、RSPV、RIPV四个肺静脉口部与前庭实施脉冲电场消融。

 

设置不同的消融指数(PI值),采用“231”消融策略依次对肺静脉口部和前庭进行消融,口部2个位置,前庭3个位置,左上肺和右上肺前顶部各1个位置,每个位置消融3次,单次2秒。左肺静脉在“231”基础上行前庭覆盖消融,消融即刻肺静脉口部及前庭均顺利隔离,达到“秒杀”效果。

 

消融完成后,使用三维进行基质标测,验证肺静脉隔离符合消融终点。X线透视确认心包正常。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

 

 

术前进行三维电压标测

 

LS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LS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左肺静脉后壁两肺间前庭扩大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左肺静脉后壁两肺间前庭扩大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左肺静脉前壁两肺间前庭扩大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左肺静脉前壁两肺间前庭扩大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左上肺静脉前顶部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左上肺静脉前顶部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LI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LI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RSPV消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RS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右上肺静脉前顶部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右上肺静脉前顶部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RI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RI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消融后电位验证

左肺静脉电位标测

 

右肺静脉电位标测

 

术后三维电压标测

 

消融完成后,使用三维进行基质标测,验证肺静脉隔离符合消融终点。X线透视确认心包正常。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

 

 

 

患者信息

 

患者男性、47岁。体检提示阵发房颤,为求进一步治疗收治入院,无其他既往病史。心超提示:LA前后径33mm,EF:66%。

 

术前CT

 

肺静脉以四支主干(左二右二)形式汇入左心房,左心耳未见充盈缺损,LSPV直径:17.3mm,LIPV直径:15.5mm,RSPV直径:20.4mm,RIPV直径:17.9mm。

 

根据患者情况和术前CT测量,推荐使用CardiPulse®32mm直径的导管。

 

手术过程

 

选择偏低、偏前穿刺位点,成功穿刺房间后术前进行三维电压标测,沿可调弯鞘管将脉冲消融导管送入左房内,测量基线阻抗后,依次将脉冲消融导管送入LSPV、LIPV、RSPV、RIPV四个肺静脉口部与前庭实施脉冲电场消融。

 

设置不同的消融指数(PI值),采用“231”消融策略依次对肺静脉口部和前庭进行消融,口部2个位置,前庭3个位置,左上肺和右上肺前顶部各1个位置,每个位置消融3次,单次2秒,消融即刻肺静脉口部及前庭均顺利隔离,达到“秒杀”效果。

 

消融完成后,使用三维进行基质标测,验证肺静脉隔离符合消融终点。X线透视确认心包正常。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

 

 

术前进行三维电压标测
 

 

LS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LS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LI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LI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RS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RS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RI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RI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顶部消融

LSPV与RSPV顶部消融

LSPV顶部消融前后电位对比

RSPV顶部消融前后电位对比

 

消融后电位验证

左肺静脉电位标测

右肺静脉电位标测

 

术后三维电压标测

 

消融完成后,使用三维进行基质标测,验证肺静脉隔离符合消融终点。X线透视确认心包正常。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

 

 专家简介 

袁祖贻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院院长、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兼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兼指南与共识专家组组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动脉粥样学会(IAS)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陕西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机制研究、以及冠心病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承担(首席科学家)国家“973”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承担国科金重点项目与杰青项目、科技部重大慢病管理项目等多项,在国际顶级刊物包括Nat Med, Cir, JACC, Cir Res, EHJ, ATVB, AJRCC等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陕西省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孙超峰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专业学科带头人,擅长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治及介入治疗。曾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国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学组成员,陕西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常务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和卫生部科研基金各一项,作为负责人之一申请获得美国中华医学会基金(CMB)项目1项(30万美元资助)。曾获教育部干教师,卫生部优秀人才。发表论文8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参编专著3部。研究方向:心脏电生理,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

 

李红兵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交大一附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脏电生理介入独立术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青委,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会左心耳封堵联盟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促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全球房颤冷冻消融术带教术者,全球左心耳封堵手术带教术者。

 

折剑青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博士,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目前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国际交流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医学会科普分会常务委员,西安医学会心电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科技新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及院校级基金7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总影响因子100余分。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下载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