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AHS.25 | 聚焦实战与技术,共探高危复杂TAVR破局之道

随着TAVR适应证不断拓宽,如何安全、高效地处理高危复杂病例一直都是业内焦点。在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上,“主动脉瓣论坛”聚焦高危复杂TAVR的策略和技术,特邀国内瓣膜介入领域顶尖专家围绕急诊TAVR、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TAVR、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手术策略分享与经验共享,与会专家畅所欲言,热烈交流,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论坛由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翔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姚晶教授共同主持。


学术分享
高晓飞教授:急诊TAVR手术策略及经验分享

南京市第一医院高晓飞教授结合临床实践带来急诊TAVR手术策略及经验分享。高教授指出,对于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潜在的更有吸引力的治疗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完善术前CT检查(必要时检查完立即送往导管室)。此外,建议在局麻下完成球囊扩张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在没有循环辅助装置支撑的情况下。如果在进行个体化评估后,决定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OM),建议在术前进行预防性植入。术后患者的综合管理对于巩固手术效果、确保长期疗效至关重要,包括规范用药、定期随访等,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
蒋巨波教授: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治疗策略和技术要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蒋巨波教授进行“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治疗策略和技术要点”分享表示,AS患者合并冠心病(CAD)的比例高,真实世界发病率约50%-70%。近年来,有循证证据提示,冠脉功能学评估指导下的PCI可能会为AS合并CAD患者带来获益。虽然NOTION-3和TCW两项研究为AS合并CAD患者干预、血管再通策略选择提供了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但仍需更多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与真实世界研究去进一步探索。TAVR术后患者若合并冠心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其预后往往较差,且后续进行PCI的难度显著增加。此外,在TAVR-in-TAVR手术中,患者冠脉通路问题也需进一步额外关注。
张力教授:TAVR在AS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张力教授将理论基础与实际病例相结合,对TAVR在AS合并冠心病、AS合并肥厚型心肌病、A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年轻、低危、预期寿命较长的AS合并CAD患者,应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优先选择不影响未来冠脉通路的瓣膜,术中力争实现最佳对合对齐。目前尚无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具体哪种术式组合或药物联合可使AS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获得最大临床获益,基于患者为中心的手术方案制定需要心脏瓣膜团队的综合评估。心衰在严重AS患者中非常普遍,不管是AS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AS合并急性失代偿性心衰,还是AS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均可以应用TAVR进行治疗。
潘文志教授: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新进展及新技巧202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向与会专家阐述了目前指南AR治疗推荐与AR-TAVR循证依据及适应证拓展趋势:《2025 ESC/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中提出,对于无症状重度AR,如LVEF≤50%或LVESDi>25 mm/m²,推荐手术(Ⅰ类)。对于LVEF≤55%,LVESDi>22 mm/m²的无症状患者,若手术风险低,可考虑手术(Ⅱb类)。强调了对AR患者的早期干预。近年来随着AR专用带锚点装置器械使用的不断成熟,相关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切实推动了AR微创治疗的发展。
彭小平教授:二叶瓣AS-TAVR治疗的策略和技巧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彭小平教授分享“二叶瓣AS-TAVR治疗的策略和技巧”指出,我国二叶瓣患者在行TAVR治疗的患者中的比例明显高于西方甚至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器械研发及临床经验世界领先。其中0型二叶瓣患者占比更高,二叶瓣患者呈现更年轻化的趋势,二叶瓣TAVR已扩展至中低危和年轻患者。面对钙化重、不对称瓣环等复杂解剖结构带来的TAVR挑战,需要重视瓣上结构分析,根据术中球囊腰征决定瓣膜尺寸如down-size策略。另外针对导丝跨瓣难、球囊通过难、瓣膜输送定位难等技术难点,可以选择合适导管,快速起搏过导丝;圈套器辅助改变入口方向,外周小球囊预扩;使用可调弯器械等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二叶瓣TAVR发生瓣环破裂、瓣周漏、循环崩溃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需要重点防范。
结语
以学促思,术有所成,GW-ICC/AHS.25-“主动脉瓣论坛”在学术与技术的双重淬炼中圆满落幕。此次论坛搭建了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心血管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我国主动脉瓣疾病的综合诊疗水平。期待未来更多同仁携手共进,持续精进技艺,以患者为中心,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预后。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