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CC 2025丨同心同行,聚力共赢——第26届武汉亚心心脏病大会暨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第26届武汉亚心心脏病大会暨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学术会议”(WHACC 2025)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在江城武汉盛大召开并圆满落幕。大会以“开放、国际、融合、创新”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邀中、美、日、法、印尼等全球专家共赴江城,共襄学术盛宴。
为期3天的日程,共设52个分论坛,涵盖国际论坛、亚心-梅奥论坛、心衰、冠脉介入、结构心等多个热门领域,150场专题讲座、病例大赛及系统培训全面展开,精彩纷呈。全球学者在此思想碰撞、经验交融,共同推动心血管病学事业的持续进步。本届大会线上累计观看量突破130万人次,盛况空前。




融汇东西,共筑未来
主旨演讲国际论坛
11月1日上午,群英聚首,伴随着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鄢华院长主持的盛大开幕式,主旨演讲国际论坛深度呈现。1日议程、3大专题、15场报告,全方位对东西方医学体系、临床与基础研究、政策与技术创新等围炉共话,共筑未来。



国际论坛上午场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心脏外科等科技浪潮下的心脏病学前沿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斯坦福医学中心心血管健康医疗主任Dr.Alan Yeung、法国南锡大学医院 Dr.Juan Pablo MAUREIRA、美国贝勒医学院心脏外科主任廖康雄教授、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教授从国际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心血管领域未来发展趋势与国际多元化合作前景,为优化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了宝贵建议。




论坛下午场,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鄢华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印度尼西亚Harapan Kita国家心脏中心院长Dr.lwan Dakota、亚太心脏病学会候任主席、印度尼西亚心脏协会前任主席Dr.Isman Firdaus等国内外专家齐聚,既有宏观政策与前沿科技的融合,如最新国际指南解读、TAVR/血运重建策略等关键技术进展,彰显了从公共卫生到个体化诊疗的多元创新;也有区域经验与国际视野的碰撞,如亚洲人群心血管药物管理、印尼房颤患者临床特征等实践经验分享,成功搭建了一个促进国际多元合作、共同优化心血管防治策略的高层次交流平台。
作为WHACC 2025的旗舰学术平台,主旨演讲国际论坛不仅是中国心血管创新力量的高光时刻,更将全球同仁汇聚于技术革新与学科融合的浪潮之巅。它以前瞻的视野,架设了一座连通东西的学术桥梁,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心血管防治事业发展注入了磅礴势能!
智汇前沿,实战赋能
亚心-梅奥论坛
亚心-梅奥论坛作为中国心血管领域医生与海外专家交流经验、洞见前沿的重要载体,从内容到阵容,从国内到国际,全面升级扩容。1日会程,3大板块,上百位全球精英,深入探讨了心血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与新策略。



开幕式上,中外名家荟萃,在鄢华院长的主持下,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执行总经理赵剡先生、梅奥医学中心Dr.Gregory.Barsness、湖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张晓主任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共同见证亚心—梅奥携手再出发,开启国际协作的新篇章。
在随后的临床思维培训专题上,梅奥医学中心Dr.Yongmei Cha、Dr.Gregory Barsness,美国明尼亚波利大都会心血管研究所Dr.Dali Feng等5位国际专家围绕电生理、急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诊治等多个议题展开经验分享,亚心-梅奥智慧火花深度交融,国际前沿诊疗理念持续激荡。临床病例讨论专题上,以实战赋能,聚焦青年医师成长,美国斯坦福医学中心Dr.Alan Yeung,梅奥医学中心Dr.Yongmei Cha、Dr. Gregory Barsness,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鄢华院长,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院长,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心外科医疗总监陶凉教授等超50位全球学者共汇,围绕心内、心外两大领域疑难病例,从诊治思路、技巧、策略等维度展开深度探讨。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第十一届“亚心-梅奥”心血管国际学术会议,既是对过去十年成果的总结,也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这场跨越疆界的学术盛会,聚星火而成炬,不仅见证了亚心-梅奥的深厚友谊,更为民营医院医师培养、学科发展打造了行业标杆,未来,“亚心-梅奥"人还将继续携手共进,再创辉煌。
聚焦心内,析理践行
心内科专场
心内科专场以全景视野,通过冠脉介入相关论坛、结构性心脏病介入相关论坛、朱国英心血管医师培训课程、中华心血管指南巡讲及胸痛中心建设论坛等精彩内容,为与会者打造了一场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进的学术盛宴。
冠脉介入专场
➤冠脉介入综合论坛

冠脉介入综合论坛以高水平的学术前沿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家权威心血管中心的专家共同探讨领域最新进展。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宋丹教授领衔下,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李牧蔚教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张海涛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等知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医学变革与思考、药物球囊应用的循证进展与操作策略、冠脉钙化病变的治疗理念与技术优化等议题展开系统分享与深度交流。整场学术讨论内容兼具战略高度与临床温度,既有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洞察,也有对复杂病变管理的实战解析,充分展现了我国冠脉介入领域在创新与融合发展中的强劲动力与广阔前景。
腔内影像及功能学论坛1暨
CSC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第208期培训班


腔内影像及功能学论坛1暨CSC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第208期培训班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鄢华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等的主持下拉开帷幕。从多模态腔内影像的应用与发展、冠脉功能学最新进展,到钙化病变修饰策略、IVUS指导在逆向CTO病变中的应用等,论坛内容丰富多元,专家讨论精彩纷呈,生动展现了腔内影像技术、冠脉功能学在提升冠脉介入精准度、优化临床决策中的关键价值,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紧扣前沿、立足实战的学术盛宴。
➤CTO病变介入论坛

CTO病变介入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柳景华教授分享了2025CTO-PCI最新进展,巴厘国际医院札幌心脏中心藤田勉教授以TDADR技术为锚定,细化了CTO极简式治疗,更针对于CTO-PCI、冠脉钙化结节、HDR技术等众多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CTO病变介入治疗指明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冠脉介入技术培训

冠脉介入技术培训于10月31日全天密集开展,内容兼具前沿理论与技术探讨,系统梳理了当前冠脉介入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与新进展。国内众多冠脉介入领域专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围绕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腔内影像与冠脉功能学评估、人工智能辅助决策、CTO病变介入治疗等核心议题展开精彩分享,既有对器械选择与操作技巧的务实探讨,也聚焦于个体化诊疗与智能化发展的未来方向,为冠脉介入医师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与实用技术指导。
➤冠脉围术期管理论坛

冠脉围术期管理论坛上,日本札幌心脏中心鹿岛由史理事长就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与斑块碎裂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曲鹏教授针对PCI围术期的药物治疗展开了经验分享;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针对左心辅助设备支持危重冠心病介入治疗展开了讲述,此外,论坛还就扩张型心肌病的新分型及CTO病变的导丝选择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为冠脉围术期的精准管理与策略优化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方案。
➤急诊冠脉介入论坛

急诊冠脉介入论坛聚焦急诊介入的“生命通道”,围绕ACS合并冠脉扩张、干性心包穿刺、STEMI室间隔穿孔外科干预及急诊PCI微循环保护等一系列棘手临床场景,专家们结合前沿证据与实战经验,深度剖析了从快速诊断到精准治疗的全流程决策,为提升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构建了清晰的实战决策树。
➤湖北省冠脉介入论坛

湖北省冠脉介入论坛围绕“冠状动脉并发症处理”与“高阻力病变的处理方法”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在冠状动脉并发症处理专场中,与会专家通过5例令人印象深刻的介入并发症真实临床病例分享了冠脉介入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应对策略,内容极具警示与借鉴意义。随后的高阻力病变专场则聚焦于慢血流/无复流、冠脉夹层/冠脉穿孔等复杂临床场景,结合前沿技术与实战经验,深入探讨了高阻力病变的处理策略与操作技巧,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借鉴与启发。
结构介入专场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诊疗进展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单纯主动脉瓣反流中的诊疗进展专题论坛由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领衔,汇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杨人强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江磊教授等国内专家,共同聚焦该领域的最新研究与临床进展。围绕主动脉瓣反流的干预时机、TAVR术中关键技术、瓣膜选择与匹配策略及并发症防控等核心议题展开系统阐述与深入交流。与会专家从循证依据、病例实践到未来趋势进行了多维度探讨,全面呈现了TAVR技术在复杂反流病变中的应用潜力与临床价值。
➤心脏瓣膜病介入进阶培训班


心脏瓣膜病介入进阶培训班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周达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先宝教授等名家汇聚,围绕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进展,二尖瓣三尖瓣介入治疗难点、策略、注意事项等核心议题展开,助力我国心脏瓣膜病诊治向着更高质、更高效的方向全面迈进。
➤瓣膜介入论坛


瓣膜介入论坛上,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徐承义教授、王炜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浩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多位专家针对AI影像与物理仿真钙化性主动脉瓣诊断、小瓣环及主动脉瓣TAVR治疗、STEMI合并重度AS治疗、Barlow TEER术的患者选择及策略等深层次议题进一步对话,为瓣膜介入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瓣膜病介入中心——APSHD病例秀


瓣膜病介入中心-APSHD病例秀由武汉亚心总医院张龙岩教授、湘潭市中心医院黄浩波教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葛良清教授联袂主持。以前沿视角直击临床核心,聚焦AR、小瓣环AS及冠脉通路保护三大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棘手难题。近20位国内顶尖专家围绕多个极具挑战、各具特色的瓣膜病例展开深度剖析与思辨,为瓣膜临床"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多元化思路。整场活动不仅展现了我国瓣膜介入领域精湛的技术水准,更标志着该领域正实现从标准化流程到个体化精准治疗的重大跨越。
➤主动脉疾病介入论坛

主动脉疾病介入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家权威心血管中心的专家,共同聚焦主动脉疾病诊疗的最新进展与技术革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田伟教授联合多位国内专家,围绕主动脉疾病的精准干预与多学科协作展开深入研讨,内容涵盖ESVS 2025 aTEVAR临床专家共识解读、主动脉夹层支架误置假腔的应急处理策略、以及内脏区原位开窗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中的创新应用等前沿议题。论坛以临床实践为核心,兼顾学术深度与技术实操,充分展现了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最新理念与发展趋势。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论坛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论坛上,武汉亚心总医院王江友教授、湖北省中医院李春亭教授、武汉市中心医院何涛教授、武汉市第六医院钟若雷教授等诸多专家围绕DAART技术治疗下肢PAD、股腘动脉的管腔准备、下肢动脉减容策略与实践体会、“髂压综合征”的思考、IVUS在下肢动脉介入中使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锋,为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诊治注入了新思想。
电生理专场
➤室性心律失常前沿论坛、复杂室性实战论坛

本论坛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张劲林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唐成教授等诸多专家围绕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难点与前沿技术展开,深入探讨了多种新型消融方法与技术的优势与局限,并结合实际病例展示多样化治疗路径及良好疗效,不仅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策略与新方案,更为未来室性心律失常诊治模式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启迪。
➤ CIED综合管理技术论坛

CIED综合管理技术论坛进一步拓展研讨议题,涵盖S-ICD与EV-ICD等新型器械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连续记录EGM在选择性左束支起搏中的判断经验、剖析Bachmann束起搏的最新机制与研究挑战,有力推动了起搏技术规范发展与个体化治疗进步。
➤心房颤动治疗与管理论坛

心房颤动治疗与管理论坛紧密围绕最新指南框架,推广前沿技术与新兴理念,帮助基层医院医师掌握最新诊疗规范,推动房颤全程管理理念在临床中的进一步落地与深化。
朱国英心血管医师培训课程

朱国英心血管医师培训课程致力于中青年心血管医师培养,伴随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的开幕致辞,国内外多位权威专家包括梅奥医学中心Dr.Yongmei Cha、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恺教授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等进行学术分享和讨论,既有国际最新房颤管理指南解读,也有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CKM管理专家共识》等共识的条分缕析;同时聚焦结构性心脏病与介入技术革新,从二尖瓣反流机制到重度AS介入时机,覆盖结构性心脏病全链条管理,充分体现了学术传承。
中华心血管指南巡讲

中华心血管指南巡讲板块邀请到国内数十位顶尖专家学者深入解读《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等多个心血管领域最新指南,有力推动了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的规范化与同质化提升。
胸痛中心建设论坛


胸痛中心建设论坛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方唯一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伟民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高级胸痛中心建设要点、非公立医院建设胸痛中心的必要性及难点等进行经验分享;同时,论坛还聚焦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处理策略、急诊PCI技术要点等开展深入研讨,有效促进了临床胸痛救治技能的提升。此外,论坛还针对胸痛救治相关最新指南与专家共识进行了详细解读,为各级医疗机构胸痛中心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急性胸痛救治网络的高质量发展。
血脂综合管理论坛暨CSC
心血管分会血脂异常学组培训会

血脂综合管理论坛暨CSC心血管分会血脂异常学组培训会汇聚国内血脂领域权威专家,围绕前沿议题,从理念革新到指南解读,从机制研究到药物进展,多维度剖析血脂管理的核心要点与发展趋势;同时聚焦临床实操,深入探讨血脂异常相关关键议题,为参会者搭建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全维度学术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血脂异常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
冠心病论坛

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丽君教授等在内的一众专家针对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血管病变、钙化病变处理、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腔内影像应用等多个基础冠心病领域前沿热点话题展开深度探讨。内容涵盖诸多,丰富实用。
高血压专场
➤高血压基层管理论坛、高血压管理新进展论坛

高血压基层管理论坛、高血压管理新进展论坛通过分享和解读国内外最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治疗进展和研究成果,将一个可能令人感到孤独、困惑和恐惧的慢性病管理过程,转变为一个有知识、有方法、有伙伴、有希望的集体旅程,令人受益匪浅。
➤高血压介入治疗-经皮肾去神经术(RDN)论坛

RDN论坛上,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天津市第一医院卢成志教授等众多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RDN技术应用前景,发展历程、国际指南深度解读、长期降压疗效、患者筛选及手术操作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不仅进一步验证了RDN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显著疗效,更为推动其临床应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
➤其他论坛




此外,泛血管疾病管理论坛围绕泛血管中心建设、血脂管理两大板块展开,议题前沿且多元,展现出跨学科、多维度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性,为泛血管疾病防控注入了新动能。ASCVD创新融合论坛汇集国内众多顶尖心内科专家,不仅注重临床难题与科研创新的转化衔接,更强调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创新突破。抗栓管理论坛围绕高龄患者围术期抗栓策略、降阶-冠心病抗栓治疗新趋势等临床热点议题展开,有效推广了抗栓管理的多学科协作经验,并为临床科学抗栓方案的制定与监测提供重要指导。心血管疾病热点话题专场上,围绕《中国心肌病综合管理指南2025》指南解读、冠状动脉痉挛与Beta-Blockers、迷走神经消融治疗冠脉痉挛、腔内影像学在急诊PCI中的应用、RDN热话题中的冷思考、反复晕厥的元凶等多个临床热点话题,10余位专家展开深度探索。肥厚型心肌病论坛上,从心肌活检到Liwen术式、经心尖心脏不停跳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等,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新技术、新策略、新见解持续涌现。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论坛汇聚包括广东省人民医院陈记言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刘志教授等在内的一众专家,针对心血管疾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及规范管理专家共识解读、代谢综合征机制及治疗策略进展、血脂异常的基因治疗等诸多话题深入展开,为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救治夯实了根基。
技术革新,融合共生
-心外科专场-
WHACC 2025心外科专场设立了涵盖心脏瓣膜病、微创冠脉外科、主动脉夹层及先心病介入治疗/PFO等一系列专题论坛。与会专家通过多维度、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在冠脉与瓣膜疾病的诊疗理念更新与策略优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心外科临床实践指明了新方向。
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论坛


在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论坛上,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心外科医疗总监陶凉教授进行简短致辞,随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谷天祥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立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魏翔教授等国内心外科专家,分别围绕主动脉瓣反流的外科修复、房颤外科标准化治疗、经心尖不停跳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及复杂瓣膜置换、多瓣膜处理策略等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报告内容紧扣临床实践,充分展示了瓣膜外科领域的最新理念与技术进展。
LVAD论坛

LVAD论坛成果扎实。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华正东教授隆重的开幕致辞中,美国贝勒医学院廖康雄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现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郑帅教授等多位专家,通过学术报告、实战病例与经验分享,系统探讨了LVAD中国大数据、瓣膜管理、心包外植入、危重症处置、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室壁瘤处理及康复管理等热点议题。不仅明确了技术发展路径,更凝聚了行业共识,为提升终末期心衰救治水平注入持续动力。
微创冠脉外科论坛

微创冠脉外科论坛聚焦冠心病及瓣膜微创外科的最新进展。武汉亚心总医院王潇教授、夏峰教授分别分享了急性室间隔破裂(VSR)的外科治疗策略及微创搭桥手术的适应症拓展与禁忌证再认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周榕教授介绍冠脉杂交血运重建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外科与介入融合的优势。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王圣教授则系统回顾了微创二尖瓣修复技术从完全胸腔镜到全机器人手术的演进历程。
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论坛

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符竣院长、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段维勋等教授针对主动脉夹层及复杂大血管病变的外科治疗展开深入交流。专家们从一体化支架的应用、夹层合并脏器灌注不良的救治策略、杂交手术理念的再思考,再到浅低温体外循环的优化实践,全面展示了国内主动脉外科领域的最新技术与思维进展。专家一致认为,未来应在多学科协作及术式个体化选择方面持续深化探索,以进一步提升主动脉疾病治疗的安全性与长期预后。
先心介入培训/PFO论坛


先心介入培训暨PFO论坛论坛聚焦PFO及相关结构性心脏病的精准诊疗进展。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沈群山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朱鲜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冯沅教授等专家,分别围绕PFO相关卒中机制及Pascal原则、特殊室间隔穿孔的介入治疗策略、以及肺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的介入修复等核心议题作精彩报告。此外,恩施慧宜中西医结合风湿医院张宏伟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金博文教授分享肺动静脉微瘘的鉴别与肺血管病支架治疗经验。与会嘉宾围绕复杂病例处理、影像评估及装置选择等展开深入讨论,为PFO及相关先心病的精准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临床启示。
先心介入前沿进展及肺高压论坛

先心介入前沿进展及肺高压论坛中,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周红梅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马国峰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玮教授等众多专家齐聚,通过系统解读最新共识,梳理药物与非药物治疗进展,全面呈现了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新策略。
左心耳封堵基础培训论坛

左心耳封堵论坛围绕“从基础到前沿”的整体思路,设置“左心耳封堵基础培训论坛”与“左心耳封堵前沿进展论坛”两大板块,系统呈现了该领域的最新知识体系、技术进展与临床实践经验。其中,基础培训论坛从左心耳解剖结构与卒中发生机制的基础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到封堵器研发背后的医工结合理念,进而系统讲解术中与术后关键问题的应对策略,内容覆盖全面且层层深入,有力夯实了临床医师的理论与实操基础;前沿进展论坛则聚焦于技术创新与循证更新,重点解读左心耳封堵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证据与指南共识,同时关注房颤“一站式”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发展,强调了整合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的综合获益。整场内容兼具系统性与前瞻性,有力推动了左心耳封堵技术的规范化、安全化与个体化发展与我国左心耳卒中预防事业的进步。
心脏康复论坛

心脏康复论坛集结了来自全国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聚焦心肺康复领域的最新进展与临床实践。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李颖教授携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万静教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袁丽霞教授、湖北省中医院刘亮教授等专家,从科学循证到临床应用,深入探讨心脏康复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论坛以《2025心脏康复新进展》为开篇,系统梳理年度核心突破,重点解析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精准评估与康复指导中的关键作用。在科技赋能方面,展示了人工智能及数字化技术在心肌梗死后康复管理中的前沿探索,凸显科技推动下的康复模式创新。论坛还结合多个典型案例,将循证理念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充分展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康复理念。
多维聚力,急救协同
-急危重症专场-
心衰论坛


心衰论坛3日紧凑议程、9大核心专题、逾40场深度报告,汇聚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吴明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为民教授、浙江医院毛威等在内的近50位专家,围绕指南共识、心衰管理热难点、机制药物等核心议题,共同绘就了一幅从临床到科研、从器械创新到院外管理,乃至终末期心衰诊治的全景画卷。与会期间,在国内外心血管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心衰诊治流程更加规范、临床热点难点逐一破解,我国心衰诊疗水平大步向前。
心血管急救论坛

心血管急救论坛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执行总经理赵剡先生主持下拉开帷幕,特邀国内急诊及院前急救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聚焦心血管急救体系的建设与创新。论坛以实战经验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导向,深入探讨了心血管急诊救治的全链条优化路径。会议内容涵盖院前急救智慧化运行管理、急救绿色通道的高效衔接、信息化传输体系建设以及AI辅助决策的临床实践等多个核心议题。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应急救治中的实践经验与系统思考,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急救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论坛学术氛围浓厚、内容务实,为临床一线急救体系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可行路径。
急诊急救论坛

急诊急救论坛上,针对传统救治手段难以处理的极端危重病例,重点探讨了IABP、ECMO、左心室辅助装置等高级机械循环支持技术的集成应用;针对胸痛中心建设,从救治流程、救治策略、救治要求及团队协作等维度深度展开,致力于突破当前救治能力的“天花板”。此外,论坛还紧扣基层医护临床一线需求,探讨如何快速鉴别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同样表现为胸痛但处理策略完全不同的危急重症,旨在训练基层医生的临场判断与决策能力。
重症心脏与心脏重症论坛

在重症心脏与心脏重症论坛上,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李建国教授、胡波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余追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冉晓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史嘉玮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任海波主任、韩霞教授、刘晓辉教授、邱茹洁、武汉亚心总医院陶志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师桃教授等多家医疗中心的专家,倾情分享了各自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论坛由武汉市协和医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谢艾妮教授、武汉市中心医院ICU汪毓君教授、武汉市一医院ICU胡述立教授主持,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到“医源性主动脉夹层”,从“心脏围术期感染防控”到“血小板减少诊疗”,讲题层层递进,既有基础理论的夯实,也有临床实战的剖析,更有来自微生物室与院感科室的多视角协作分享,全面助力重症心脏学科的规范化与个体化发展。
强化实战,守护生命
-体外生命支持专场-
体外生命支持专场精心构筑了以“ECMO研讨班、IABP培训班”的培训体系,从理论深度到实践精度,全面夯实了心衰救治的基石。
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在心力衰竭中的运用研讨班


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在心力衰竭中的运用研讨班由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刘燕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张静教授主持,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吉冰洋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陈剑锋教授等多位专家共同参与。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ECMO与VA-ECMO在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高危PCI患者中的临床实施策略与关键操作要点;同时,重症超声、临床检验、营养支持及临床药学等多学科专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机械循环支持在危重症救治中的协同路径与实践经验,为完善团队协作模式、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救治水平提供了宝贵思路与实践指导。
IABP培训班

本次IABP培训班设置“理论基础”与“技能培训”两大专场,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理论基础专场中,汇聚武汉亚心总医院刘波教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王敬萍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李磊教授等在内的八位专家,围绕五个核心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心源性休克的机械循环支持策略、IABP的工作原理与临床循证依据、IABP在心脏重症中的具体应用及监测要点等,内容兼具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指导意义。技能培训专场则聚焦于IABP的实操关键环节,深入探讨了抗凝管理策略、常见报警类型及其应对措施、困难置管的处理流程,以及并发症的识别与防治,为学员系统梳理了IABP临床操作的全流程要点,有效提升了实战能力。
影像联动临床,技术赋能精准
-影像专场-
为促进影像学与临床学的深度融合,本次大会特别设立影像论坛及心脑血管磁共振影像论坛,旨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术交流与临床实践平台。论坛由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影像中心主任、武汉亚心总医院超声影像科主任马小静教授领衔,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夏黎明教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张清教授等专家,从先进影像技术、功能评估到临床决策支持等方面进行系统分享与深入探讨,充分展现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创新价值与广阔前景。
影像论坛


为期3天的影像论坛以“影像融合·技术赋能·精准诊疗”为主题,围绕“从基础到前沿,从理论到实践”,精心策划五大核心篇章,涵盖多模态影像联合应用、“手把手”实操工作坊、专题论坛、疑难病例研讨及前沿技术指南解读,全面展示了心血管影像领域的最新成果与临床应用进展,为与会者提供前瞻视野与实用方案,切实提升了影像医师实操能力与图像判读水平。
心脑血管磁共振影像论坛


心脑血管磁共振影像论坛围绕心血管磁共振、脑血管影像、AI智能影像等热点议题,系统展示了磁共振及多模态影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诊疗中的最新进展与临床实践。此外,论坛还创新性地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病例”及“影像医生联动临床医生”的授课方式,强化了影像医师与临床医师的知识互动,提高了影像医生对疾病从诊断到治疗及影像技术到临床需求的经验。
双核驱动,全域管理
-慢病管理专场-
慢病管理专场成功搭建了“专业平台引领”与“年度盛会赋能”的双核引擎。从全域慢病管理的系统构建,到结构性心脏病这一前沿领域的精准攻坚,清晰勾勒出慢病防治事业“广度”与“深度”并进的未来蓝图。
慢病管理论坛

慢病管理论坛上,由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韩红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严江涛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沈成兴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刘志教授联袂主持,多位专家围绕女性药源性高血压、ATTR-CM治疗进展、大血管闭塞取栓、冠心病合并单纯中心动脉高血压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交锋,共同为我国慢病管理探索新路径。
武汉医院协会慢病管理专委全委会暨慢病管理学术论坛

武汉医院协会慢病管理专委全委会暨慢病管理学术论坛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鄢华院长代表专委会就2025的工作展开了深度报告,委员们在总结中凝练、在凝练中共进,共同探索专委会未来工作企划。
武汉医院协会第一届结构性心脏病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暨2025结构性心脏病规范化治疗培训班

武汉医院协会第一届结构性心脏病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暨2025结构性心脏病规范化治疗培训班上,从共识解读到先心病诊治,从PCI+TEER一站式手术策略分享到专委会年度总结,委员会牢记为患者服务的核心理念,精进其术,夯实其基,共同为湖北省结构性心脏病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多学科协同,优化管理路径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专场-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专场上,伴随着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黄维勤教授的简要致辞,论坛以“促进多学科协作、推动规范与个体化融合”为核心目标拉开帷幕,精准聚焦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容量管理的策略优化、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PGDT)实践等关键议题,搭建麻醉科、心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交流平台,通过前沿理念分享与实践案例解析展开深入研讨,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兼具学术价值与应用指导意义的方向指引。
检验赋能临床 精准破解危局
-心血管检验论坛-

心血管检验论坛由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检验科张真路主任和武汉亚心总医院检验科张李涛主任联合设计“以解决临床问题”为核心出发点,通过 8 个精彩典型案例,深入探讨了多学科合作在破解心血管疑难危重症、实现精准诊疗中的核心价值,发挥以病人为中心,推动检验与临床深度融合。
传承创新,赋能临床
-心电专场-
心电专场聚焦多维核心议题,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集学习、交流、竞技于一体的年度学术盛宴。






心电技术创新与临床突破聚焦前沿技术与临床应用,内容设置兼具创新性与实践指导意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刘鸣教授系统汇报了高频QRS心电图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实践,为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晓云教授则围绕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预警特征展开深入解读,助力提升临床风险识别与干预能力。此外,还顺利举行了2025年武汉医师协会心电学科医师分会年会开幕式,进一步凝聚学科共识,推动心电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专业发展。
心电青年医师论坛通过实用丰富的专题汇报、专家一对一指导,为青年骨干医师搭建舞台,见证心电学界的青春力量。“波峰心迹”心电病例演讲大赛通过对疑难病例的深度剖析与权威点评,激荡出临床诊断的思维火花,有力促进了心电诊断经验的传承与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心电临床赋能专题论坛在邓国兰教授、蔡卫勋教授、杨丽红教授、何涛教授等专家的引领下,成功构建起连接心电与临床的桥梁,打破学科壁垒,显著提升学员心电判读精准度,为优化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持。心电基础原理与判读精要专场学术内容由王宏治教授、范咏梅教授、冯艳教授、刘桂芝教授、龙湘鹏教授、李颖教授、刘学义教授、徐金义教授等专家倾力呈现,通过系统梳理心律失常图形规律、运动试验专家共识解读等核心内容,纠正常见判读误区,有效助力不同年资医师夯实基础、规避误区,实现专业能力的切实提升。
夯实科研基础,贯通临床前沿
-临床研究及科研专场-
大会邀请到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等多位知名专家授课,板块设置层层递进,既夯实了科研基础,又贯通了临床与基础研究。



科研课题设计与论文撰写培训板块紧密围绕科研全流程,从确立方向、数据分析到成果凝练,为青年学者与临床医生提供了系统而实用的方法论指导;心血管前沿及规范化论坛重点关注心血管领域的重大临床挑战,传递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与诊疗新策略,有力推动了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转化板块则聚焦纵深,通过基础研究来探寻心血管疾病的潜在调控机制,为未来转化提供源头创新动力。
科学管理,持续提升
-护理专科发展论坛-


护理专科发展论坛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与《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精神,汇聚湖北省内多位护理专家包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蔡忠香教授、武汉儿童医院刘新文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张俊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吴忠红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胡琼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徐冬萍教授等在内的一众专家,围绕“护理管理变革与质控优化”及“循证实践与护理安全”两大关键板块展开,内容涵盖患者安全管理、循证护理实践、心血管专科质量指标构建以及家庭化产房人文护理等临床热点,为省内外护理同仁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对话平台,为推动专科护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薪火相传,点亮未来
-青年医师培训专场-
为持续推动诊疗规范化落地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全域协同能力,大会设立了一系列巡讲与培训班,精准赋能基层医师,助力学员技能提升。
青年医师病例汇报专场:
第四届“亚心杯”精彩病例大赛决赛

以提升临床实战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为导向,青年医师病例汇报专场迎来激动人心的第四届“亚心杯”精彩病例大赛决赛。现场选手们以扎实稳健的临床功底、严谨清晰的诊疗逻辑,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医师卓越的专业素养与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评委专家们进行精准点评,并就关键问题引导选手深化临床思维,助力青年医师成长。这盏由“亚心杯”点燃的学术明灯,必将指引青年医师成长为守护心血管健康的坚实力量。
专培医师巡讲论坛

专培医师巡讲论坛上,由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朱汉东教授、钟茹瑛教授、韩敏教授共同主持,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王心宇、张显飞、阳玉晶、张庆全、何偲、熊雄六位在“精英培养”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专培医师担任主讲嘉宾,2017级至2021级专培医师共同参与,不仅是亚心“精英培养”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一次生动展现,更充分体现了亚心在专培教育上的持续投入与有序传承。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疾病
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
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

此外,WHACC期间,在武汉亚心总医院张勇教授的主持下,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圆满举办,主任委员苏晞教授、终身名誉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协会党支部钱阳明书记分别进行了致辞。同时,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三届二次常务委员会暨二次全体委员会议也顺利召开,为协会未来的发展构画出全新蓝图。
聚星火成灯塔
植沃土待繁花
廿六载栉风沐雨、披荆斩棘,WHACC始终秉持患者至上理念,锚定学科高质量发展,广纳四海智慧,荟萃八方英才,于时光的长廊中,铸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医学传奇。
未来,全体心血管同仁必将以此次盛会为新起点,汇聚全行业、全社会、全中国力量,为中国乃至全球心血管事业高质量发展再画新蓝图。我们相信,WHACC未来之路,必将繁花似锦、医路生光。
让我们聚星火成灯塔,植沃土待繁花!
开放、国际、融合、创新
WHACC 2025精彩无限!

扫码观看大会直播回放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