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2020年专家共识及DCB应用理念学术报告及手术演示

浏览量:4037

在近日顺利举行的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以“2020年专家共识及DCB应用理念”为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及手术演示。

整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一、2020年专家共识及DCB应用理念

在报告中罗建方教授主要介绍了从过往看现状-DCB的独特优势及已获得的指南及共识推荐、从共识看应用-2020国际专家共识、以及新热点探索-DCB应用在急性心梗(AMI)三个方面。

 

DCB的独特优势主要为:针对支架内再狭窄,DCB的应用避免了支架的重叠置入,可减少对冠脉解剖的影响;DCB能将药物均匀的涂布于血管壁,可降低药物的不均匀分布而引起的内皮化延迟;DCB不需药物支架(DES)上的多聚合物,不会诱发晚期血栓形成;减少双抗的应用时间,减少其带来的并发症,并降低费用;对于DES不能很好处理的病变,如小血管、解剖弯曲的血管、高度钙化的血管、分叉病变等,DCB操作更为灵活,可能是更适合的方法。

 

“介入无植入”优势越来越得到医患认可,DCB已经成为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发展的新趋势,且已获得多项指南及共识推荐,DCB的适应症也在逐渐扩大。

 

2020DCB国家专家共识》介绍了单纯DCB治疗冠心病的策略,并对DCB的适应症进行了详细地总结。共识还指出一次好的预处理对DCB后续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预处理可采用如切割球囊、棘突球囊等进行精准治疗。另外共识也提出了一些有待探索但也可适当采用DCB应用的临床适应症,如高出血风险患者、糖尿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等。

 

DCB在急性心梗(AMI)中的应用是目前探索新热点。罗建方教授提出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循证医学证据证实DCB治疗的有效性。DCB治疗STEMI—REVELATION实验研究结果显示,9个月随访时,DCB组与DES组的造影结果与血流储备分数无显著差异,且在首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EMI中,DCB策略非劣效于DES的疗效;DCB治疗NSTEMI—PEPCAD NSTEMI实验研究结果显示,9个月随访时,DCB组非劣于支架组。

 

二、手术演示

罗建方教授及其团队本次选择病例为:53岁男性患者,入院诊断考虑冠心病,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开口完全闭塞, CTO评分为2分,罗建方教授及其团队在IVUS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了冠脉介入手术,并就手术情况与参会专家展开讨论。

冠脉造影结果:LAD开口闭塞,无残端,有对角支至LAD远端及右冠至LAD侧枝循环形成。

 


双侧造影显示:LAD开口闭塞,LAD开口不清。

罗建方教授和会场专家对这个病例进行了充分交流,最后策略首选正向IVUS指导下寻找LAD开口,如不成功,改为逆向介入策略。

由于LAD开口特殊解剖位置,正向经过10分钟左右尝试,果断转逆向介入治疗,逆向导丝成功通过侧支血管至LAD病变远端。


罗建方教授强调:LAD开口病变是CTO病变中一类特殊情况,处理不好会累及LM末端及LCX,带来灾难性后果,所以特别小心,本例患者采取正向IVUS实时指导逆向导丝精准穿刺。


逆向导丝通过CTO病变至升主动脉,如何体外化也非常关键,此例患者通过Snare抓捕方法建立轨道。

此例患者LAD直径与LM直径落差较大,LAD属于无残端闭塞,LM末端有多个分支,要避免分支闭塞。罗建方教授与会场专家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LM-LAD Crossover策略,分支血管采用导丝保护策略,根据IVUS测量结果依次置入3.0*29mm4.0*18mm支架2枚,3.5*12mm NC球囊扩张后,4.5*8mm NC球囊于LM内支架近端扩张,术后造影分支未见丢失,血管成型佳,LAD血流TIMI3级,IVUS检查支架贴壁满意。

 

 

最后手术取得了完美结果,罗建方教授强调本例患者看视简单,实则陷阱重重,CTO-PCI需要术者对冠脉解剖结果及相关器械非常了解,且要细心,耐心。CTO-PCI有章可循,需要术者充分掌握正逆向介入技术,在IVUS等影像指导下,实现高效,精准的介入治疗。

点赞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18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