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罗建方教授丨永葆创新活力,共拓结构心介入诊疗未来发展辉煌前景

浏览量:2791
导语

现代医学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近几十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医学提供了日益精进的先进工具和诊疗仪器,推动了医生对疾病诊疗方式的革新。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领域中,每一次创新性技术和设备的突破都将带来该领域诊疗水平的重大飞跃。

 

躬身力行于医学科研,奋勉力争成就辉煌事业。身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血管病诊疗中心主任,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的罗建方教授,一直是我国介入诊疗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领跑者,在我国结构心介入诊疗的创新和发展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全国率先开展多项周围血管介入诊治项目,特别是在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中创新性地应用一系列新技术,使其更为微创、简化、安全。在刚刚结束的北京瓣膜论坛会议期间,医谱学术特邀罗建方教授接受专访,分享大血管介入诊疗前景及结构心未来发展感想。

01
推陈出新,突破发展 

医谱学术我国的主动脉及周围大血管介入诊疗诞生背景如何?您在大血管介入诊疗方面开拓了哪些新技术和新器械?

罗建方教授 

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周围大血管介入总体分为两大部分,即主动脉介入和主动脉以外的“大”血管介入。关于主动脉病变,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治疗理念,那就是“应把主动脉视为一个器官”。如今主动脉病变诊疗正在迅速发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已成为此病治疗的新模式和发展方向。无论是有创治疗、药物疗法,还是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康复治疗,每个环节都有不同专业的医生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器械创新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如一个强大的引擎驱动着车辆的前进,器械创新也驱动着医学的进步。它为医生提供了更加精准、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近年来,我国在主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可谓与日俱进。自主研发和创新器械不断突破边界,例如在针对A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方面,国内研发出全腔内治疗器械,通过全腔内锚定的设计理念,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另外,主动脉弓部介入治疗器械的发展前景形势大好,尽管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但不断突破的技术创新使得其未来发展前景更为乐观。在众多公司的不断努力下,主动脉介入治疗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展示出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相信在各技术人员和医疗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下,不断完成产品革新和迭代,终将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主动脉以外的血管介入治疗领域,这几年同样成绩卓著,并且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进展。特别是在对某些血管病变的预处理方面,涌现了一批临床认可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包括激光消蚀、震波球囊等。此外,为加强和保证血管介入治疗良好的远期效果,创新型的医疗器械和技术如药物球囊和药物支架等方兴未艾,正在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研发中。

怀着这样的激情和势头,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在血管介入诊疗领域必会迎来世界范围内的突破与发展。

02
聚焦探索,成就辉煌

医谱学术在瓣膜、先心病等结构心的介入诊疗方面,请您分享一些成熟经验,并谈谈您对结构心未来发展的感想。

罗建方教授 

在瓣膜介入诊疗领域,主动脉瓣介入诊疗技术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那么该领域未来要拓展,除了考虑应用不同的技术或器械来处理主动脉瓣狭窄之外,关键性的突破点在于主动脉瓣反流的治疗。在进行介入治疗主动脉反流时,使用主动脉瓣狭窄相关器械不是好的选择。如今,国内外一些专门针对主动脉瓣反流的治疗产品已经或即将进入商业化状态,其中国产的几款产品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出其良好的短期疗效,也突显出其基石地位。期待未来这些产品商业化后,可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并帮助我们在此领域积累总结出更多的经验,从而实现重要突破。

目前,在二、三尖瓣介入治疗领域,涌现了许多创新性的治疗理念和相关产品。在本次北京瓣膜论坛会议上,各种令人惊叹的产品亮相展示。然而,无论是基于外科手术理念还是换瓣技术理念等制定的二、三尖瓣介入治疗方案都处于起步或探索阶段,还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发展过程。我们期待有一些产品能够脱颖而出,并成为处理二、三尖瓣问题的主流选择。

现在医学的创新和突破离不开时代的蓬勃发展与进步,也离不开医者与科学工作者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接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未来三到五年我国结构心介入诊疗领域能够取得非凡的突破和辉煌成就。

 专家简介 

罗建方 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院长,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擅长复杂冠脉病变、主动脉疾病、瓣膜疾病、周围血管病等的介入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介入治疗、经桡动脉行肾动脉介入治疗、快速起搏与经皮穿刺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 (FACC),欧洲心脏病协会Fellow (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Fellow (FSCAI),首批Global Hybrid Algorithm Community国际认证Hybrid CTO带教专家,亚洲心脏病学会年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血管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难治性高血压与周围动脉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周围血管介入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等。获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参编学术专著6部,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29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