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丨傅国胜教授:药物球囊用于冠脉小血管病变及CTO病变经验分享

浏览量:2047
导读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和PCI技术的发展,我国PCI手术量近年来增长迅速。目前药物洗脱支架(DES)仍是血管成形术的主导,但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新的、日渐成熟的介入治疗技术,在支架内再狭窄(ISR)、冠状动脉内狭窄病变、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等方面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其确切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与DES不同,DCB表面无任何合成聚合物,无金属网格残留,避免了炎症反应及影响内皮愈合的风险,降低了晚期血栓风险并缩短DAPT时间。同时DCB治疗避免了异物置入,为患者保留了必要时的后续治疗。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傅国胜教授以“药物球囊用于冠脉小血管病变及CTO病变经验分享”为题,为我们讲解了药物涂层球囊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带来精彩的病例分享。

一、药物涂层球囊技术及其作用机理
药物涂层球囊(DCB)技术主要通过球囊与血管壁紧密贴合后,使一些抗增殖的药物作用于局部血管,通过特殊技术,或者药物的相关特性在局部血管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以预防血管球囊成形以后产生血管损伤的一个再增殖反应,起到降低再狭窄、拓展血管内膜面积,以及促进血管愈合的作用。药物涂层球囊技术应用于临床已经很多年,并且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特别是最近几年,因为器材的可获得性,以及一大批国产的药物球囊应用以后,该技术也成为临床一个普遍开展的技术。

 

 

球囊导管上测试了各种不同的涂层,使用紫杉醇局部给药最终显示出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西罗莫司及其衍生物已被用于DCB的研究中,与紫杉醇相比,西罗莫司及其衍生物的转移速率较差,且需要在组织中保留较长时间。

二、病变预处理
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时,首先要进行病变预处理。可接受的血管造影结果包括:无血流限制性夹层、残余狭窄≤30%、FFR>0.80,在这种相对比较理想的血管呈现效果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药物球囊。它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植入异物就能起到开通血管,同时预防狭窄的作用。如果血管造影结果不好:有血流限制性夹层、残余狭窄>30%、FFR≤0.80,则建议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起到支撑血管、降低再狭窄的作用。

 

 

病变预处理效果评价:①一个可以完全扩张的球囊,其大小与动脉管径相符;②残余狭窄≤30%;③TIMI血流3级;④无血流受限,即血管造影术必须排除来自血管腔、血管壁和任何解剖平面的延迟对比剂清除。

 

病变预处理后FFR效果评价:球囊血管成形术后FFR>0.90是即刻改善功能的良好指标,两年随访时再狭窄率较低。《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推荐0.80作为界值供参考。

三、DCB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1.DCB治疗
  • 药物球囊的直径要与血管直径匹配(参考直径比率为0.8-1.0)。

  • 建议贴壁扩张持续30-60s,有时候根据需要也可能持续2分钟左右。

  • 扩张药物球囊时使用命名压7-8atm,以避免夹层。

  • DCB是输送药物的工具,不能试图用其解除病变部位狭窄,在使用DCB时,为避免预处理部位与药物球囊之间的地理缺失,要确保DCB 覆盖预处理部位长度并超出边缘各2-3mm。

  • DCB进入人体后应于2min内送达病变部位。

 

2.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单纯使用药物球囊时,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为1-3个月。如果联合支架治疗,按照所用支架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要求给予药物。

 

3.DCB使用的其他注意事项

  • 手勿触摸药物球囊部位,勿以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浸泡,以免引起药物丢失。

  • 球囊为一次性使用装置,不能重复使用,因为球囊扩张后药物几乎全部释放至病变部位,重复使用并不能达到输送药物的效果。

  • 如果在DCB使用后出现严重夹层,需要补救性置入DES,且要确保DCB覆盖区域长度并超出DES边缘各2-3mm,避免支架部位与DCB之间的地理缺失。

四、病例介绍
药物球囊目前在临床使用中最经典的适应证是支架内再狭窄,其次是小血管病变以及分叉病变的分支处理。近年来,药物球囊用于CTO病变的处理也备受关注。

 

病例1
前降支中段局限性病变

1.病史介绍

  • 一般情况:患者女性,58岁。

  • 既往病史:既往无PCl;胸部CT示左上肺结节,需除外占位。

  • 心血管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胰岛素控制血糖;高血压病史。

  • 临床表现:偶有活动后胸闷不适1年余;Echo:[LVEDd 53.5mm,LVEF 60%];ECG: (-) , BNP/Tnl: (-)。

     

2.血管情况

右冠中段50%狭窄。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中段95%长狭窄,对角支开口及近段80%狭窄。回旋支远段90%狭窄。

 

 

3.DCB治疗

对于该患者如果选择做支架,相对是一个简单的病变,但是会涉及到双支架的问题,双支架则会影响患者远期的效果。因此,首先尝试药物球囊。针对该患者,傅国胜教授主张用相对比较长的球囊进行血管预处理,6F EBU 3.5 guiding导管,选1根Sion至前降支远端,另1根支对角支远端,2.0*20mm球囊12atm预扩张。

 

 

预扩张成形以后血管面积得到了拓展,但是评估还是不够,然后选用切割球囊2.5*10mm 8atm反复扩张。接下来选择2.5*30mm药物球囊7atm持续60s扩张。该患者后期随访远期效果非常好。

 

 

病例2
回旋支多分支病变

1.病史介绍

  • 一般情况:患者女性,65岁。

  • 既往病史:既往无PCl。

  • 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

  • 临床表现:心前区不适1年余;Echo:[ LVEDd 48mm, LVEF 65%];ECG: (-),BNP/Tnl: (-)。

 

2.血管情况

患者右冠近段-中段狭窄30%-60%,远段狭窄75%。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中段弥漫性狭窄,最重狭窄75%;回旋支近段狭窄30%,中段狭窄95%,第一钝缘支开口-近段狭窄60%-85%,第二钝缘支开口-近段狭窄60%-80%,远段狭窄85%。

 

3.DCB治疗

选择6F EBU 3.5 guiding导管,Sion钢丝进入第一钝缘支远端,选2.0*20mm球囊、2.5*20mm球囊逐渐加压预扩第一钝缘支病变。2.5*26mm药物球囊逐渐加压至10atm扩张,持续60s。

 

 

用2.5*20mm球囊逐渐加压预扩第二钝缘支病变后,复查造影可见夹层,遂决定行支架植入治疗。在支架植入前,在缘支先植入一个药物球囊,选2.0*20mm药物球囊逐渐加压至10atm扩张,持续60s。2.5*33mm支架置入第二钝缘支至回旋支中远段病变处。因为此处回旋支开口是正常的,所以只植入一个支架再做对吻成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选择2.5*15mm NC 球囊16-20ATM逐段支架内后扩。1月后入院处理残余病变时的造影结果显示血管情况很好。这个病人如果按之前方案可能需要植入3个支架,选择药物球囊技术只需植入1个支架就可以了,这样患者会获得一个更好的远期效果。

 

 

病例3
前降支分叉病变

1.病史介绍

  • 病人一般情况:患者男性,66岁。

  • 既往病史:既往PCl:1月前右冠植入2枚支架。

  • 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

  • 临床表现:心前区不适1年余。Echo:[LVEDd 45.8mm,LVEF 65%];ECG: (-),BNP/Tnl: (-)。

 

2.血管情况

1月前植入的右冠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弥漫性病变,50%-70%狭窄,累及第一对角支开口80%狭窄,中段心肌桥,IVUS提示LAD MLA:2.3mm²,PB:84%。

 

 

3.DCB治疗

用6F XB 3.5 GC,Sion进入前降支远端,Sion blue钢丝进入D2远端,EBU 2.0*20mm球囊8-12atm预扩,前降支串联植入3.0*20mm、3.5*15mm支架。

 

 

选用3.25*15mm NC球囊16-20atm、3.5*12mm NC球囊18-22atm后扩前降支支架内。但是效果不是很满意,所以又选择大一些的球囊进行扩张:2.0*15mm球囊8-10atm、2.5*12mm球囊10atm预扩D1开口处,D1开口处选2.5*20mm药物球囊7atm持续60s释放。

 

 

用3.5*12mm NC球囊与2.5*20mm药物球囊8atm最终对吻。对吻之后有一些小的残余狭窄,但是从临床效果判断该患者会有一个很好的远期效果。

 

 

病例4
钝缘支近段再狭窄病变

1.病史介绍

  • 一般情况:患者男性,53岁。

  • 既往病史:既往无PCl。

  • 心血管危险因素:无。

  • 临床表现:心前区不适10年余;Echo:[ LVEDd 44mm, LVEF 72.1%];ECG(-),BNP/Tnl:(-)。

 

2.血管情况

右冠粗大,瘤样扩张,节段性狭窄,后降支起始部及近段50%狭窄。左主干、前降支未见明显狭窄,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OM支近段90%局限性狭窄。

 

3.DCB治疗

用6F XB 3.5 GC,Sion钢丝进入OM远端,双导丝2.0*15mm球囊12atm持续30s,造影显示残余狭窄<20%,未见明显夹层、血肿等。

 

 

选择2.25*20mm药物球囊6atm持续扩张60s,造影未见明显夹层、血肿等,即刻效果满意。

 

 

9个月后复查:右冠较前相仿,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OM近段80%狭窄。IVUS:OM病变远段肌桥,纤维斑块增生明显,伴散在钙化点,MLA:2.77m㎡,PB:69%,遂决定再次行PTCA术。

 

 

用2.75*13mm棘突球囊8-12atm预扩OM近段,残余狭窄<20%,选2.75*26mm药物球囊15atm持续60s释放。

 

 

造影未见明显夹层、血肿等,IVUS MLA:5.44m㎡。即刻效果满意,相信该患者远期获益明显。

 

病例5
OCB用于CTO病变病例

1.病史介绍

患者男性,33岁,近期ACS;危险因素:肥胖(BMI 28.4),高脂血症(LDL-C 6.68mmol/L);RCA近段提供侧枝供应左冠,中远段全闭。

 

2.血管情况

左冠造影结果:LM未见明显狭窄,LAD分出D1后全闭;LCX近段90%狭窄,分出OM1后全闭。

 

PCA-PCI:6F lkari 3.5 GC,Fielder FC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Sprinter 2.0*12mm、Scoreflex 3.0*15mm球囊14-16atm预扩病变后,局部A型夹层。然后选择3.0*30mm药物球囊8atm持续扩张120s。

 

 

1月后LAD-PCI:6F EBU 3.5 GC,Runthrough保护D1,Fielder FC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Sprinter 20*12mm、NSE 2.75*13mm球囊8-12atm预扩病变。3.0*30mm 药物涂层球囊8atm 持续扩张120s。

 

 

LCX-PCI:6F EBU 3.5 GC,Fielder FC无法通过闭塞段,Gaia 1st在Corsair微导管支持下顺利通过闭塞段,Tazuna 1.5*15mm、Sleek 2.0*15mm球囊扩张CTO病变。

 

Sleek 2.0*15mm、Flextome 3.0*10mm充分预扩LCX近段病变,复查OCT提示预扩效果良好后,3.5*15mm药物球囊8atm持续扩张90s。

 

1年后随访造影:结果满意。

 

 

从临床获益来看,对于CTO病变,药物球囊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如果即刻效果不好,也需要用支架去干预,或者选择药物球囊与支架相结合的方案。

总结
目前,基于临床数据以及相关研究结果,DCB可用于治疗ISR病变、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部分冠状动脉血管原发病变,以及不能耐受或不适合长期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也就是说DCB已经在冠脉小血管病变及CTO病变的治疗上体现了重要的价值。傅国胜教授提到,临床在应用DCB时,要选择合适的病变植入,根据实际情况缩短或延长双抗时间。遇到分叉病变时,可考虑DCB,减少支架植入,简化手术过程。必要时借助腔内影像学工具,精准测量血管病变,减少再狭窄风险。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12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