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iology Plus | 心血管毒性诱导的高血糖和低觉醒病理学相关的认知障碍:一项生信分析与在体验证
浏览量:2013

1. 对接分数和结合能:生信分析提供了四氧嘧啶和苯妥英钠的预测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研究建立了四氧嘧啶和苯妥英钠对GABA-A和胰岛素激酶受体的对接分数和结合亲和力,并将它们与对两个靶点具有类似药效作用的配体进行了比较。
论文表2. 四氧嘧啶和苯妥英钠的理化特性
3. 行为学实验:目前剂量和给药途径,未引起任何异常姿势、攻击性行为、过敏反应、胃肠道问题、眼科问题(眼睛红肿)、运动障碍、睡眠改变、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或死亡。
论文图1. 四氧嘧啶和苯妥英钠对高架十字迷宫的影响
5. Y-迷宫测试:通常一只老鼠在5分钟测试中需要有20-25次的训练数。然而,由于在第14天给予四氧嘧啶+苯妥英钠,记录数量显著增加 (n = 6,*P < 0.001)。
6.Hebb-Williams迷宫:由于四氧嘧啶+苯妥英钠在第14天引起的记忆力缺乏,从而导致延迟学习时间显著增加 (n = 6, *P < 0.001)。
研究描述了网络药理学的应用,包括分子对接,以预测化学诱导的高血糖和低觉醒环境的潜在模式。该方法确定了药物相关的蛋白质靶点,并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分子对接确定了核心功能,为探索糖尿病(高血糖)如何影响认知提供了一种潜在策略。
原文链接: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