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健教授团队“双剑合璧”成功完成重度二尖瓣反流MitraClip™手术
2023年7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徐健教授率领心脏瓣膜介入团队(图1),采用目前国内唯一上市的进口产品MitraClip™系统,成功为一例功能性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在麻醉科、超声影像团队、心脏重症监护室、介入护理团队等多学科的共同协助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即刻效果显著,术毕即刻拔管。术后第二天可下地行走,目前恢复良好,拟近日出院。此次还邀请了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的Dr.Taramasso现场指导交流,此次中欧专家面对面聚焦二尖瓣反流,交流了许多手术操作经验以及复杂病例处理方法。
图1
患者男,66岁,以胸闷气喘入院,经过抗心衰药物治疗后心功能仍无明显改善,患者还有长程持续性房颤,超声心动科杨冬妹教授为患者进行心超检查后发现患者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全心腔增大(图2);反流量主要在2区(图3);反流区域较宽,可能需要两个夹子。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充分评估后,决定为患者施行经导管二尖瓣微创介入修复手术。


术前结合病变解剖特点,详细制定手术方案,拟先用1枚NTR处理2区反流,改善瓣叶对合情况,后再酌情是否放第二枚夹子。在经食道指导下穿刺房间隔(房间隔穿刺点距二尖瓣环4cm-5cm),通过超硬导丝置入24F可操控导引导管至左心房后,送入二尖瓣夹输送系统,在超声引导下调节二尖瓣夹输送系统指向二尖瓣口反流最明显处并能垂直活动,打开二尖瓣夹的双臂至120°(图4),在经食道超声(左室流出道和心尖两腔心切面)指导下调整二尖瓣夹使之位于二尖瓣前后瓣叶的中间,实时3维超声外科视野切面下进一步调整二尖瓣夹至二尖瓣瓣环中间,并使两臂位于6点和12点(图5);于心脏舒张期送入心室腔,缓慢回撤二尖瓣夹,并使2个瓣叶均落在二尖瓣夹的两个臂上,操作二尖瓣夹使之夹住2个瓣尖(图6),经食道超声反复确认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但外侧仍有轻度反流(图7)。综合考虑跨瓣压差等因素,决定在第一枚旁边外侧植入第二枚MitraClip NTR夹,并与第一枚NTR夹保持一定距离,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两枚NTR夹植入后,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由重度降至微量(图8),二尖瓣跨瓣压差仅3mmHg,最终释放二尖瓣夹。3维视角下两个夹子靠近平行且组织桥稳定(图9),退出二尖瓣夹输送系统和24F可操控导引导管,8字缝合股静脉。
整个手术过程历时2小时左右,解决了患者的二尖瓣反流,术后患者恢复迅速,次日即可下床活动,心脏功能明显改善。

图5


该患者为混合型二尖瓣重度反流,经多年药物治疗心功能仍进行性下降,病情危重。针对该患者,若实施传统外科开胸瓣膜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意愿,TEER手术是最佳选择。在成功植入两枚夹子后,最终患者二尖瓣反流由术前重度降至微量。总体来说,该类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明显减轻二尖瓣反流程度,缓解心衰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术后还和Dr.Taramasso教授进行复盘,以及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图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来已成功开展瓣膜微创介入手术,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R)和二尖瓣修复TEER手术,与国际接轨,走在全国前列,以微创方法拯救了大批复杂、严重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
图10
二尖瓣反流(MR)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当二尖瓣无法充分闭合,导致左心室收缩时血液回流进左心房,出现二尖瓣反流。患者存在各种衰弱症状,如呼吸短促、心悸、头晕和疲劳。这些患者面临生活质量差、活动明显受限、因心力衰竭反复住院和死亡率增加等风险。TEER技术是一种基于外科缘对缘修补技术的经导管治疗修复技术,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TEER手术无需开胸、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需体外循环支持、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可用于心功能严受损、全身情况较差的高危患者。
专家简介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