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汇聚 鞭辟入里丨将2023ESC ACS指南落地我国实际现状

浏览量:2107

 

2023ESC已精彩闭幕,会上重磅发布的五部指南在业内激起千层浪。作为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死亡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那本次《2023ESC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有哪些更新的要点内容,以及未来如何指导我国的临床实践?对此,9月1日,由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主办的《2023ESC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更新要点解读会议圆满召开,深入探索剖析指南,助力我国临床医生全方位了解国际动态。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方唯一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蒋峻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张金霞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潘宏伟教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程震锋教授共同汇聚云端,并以归纳总结、因地制宜的探讨形式为与会学者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立足指南,因地制宜探讨我国临床实践

 

 

霍勇教授在致辞中强调,ESC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是规模最大的心血管学术盛会,今年全球大约有2.9万人参会,而我国也有数百名学者到场参会,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会议的广泛影响力。此外,本次会议的多元化形式也为我国的心血管医生带了一些借鉴和思考,或许最大力度的鼓励临床医生主动参与讨论,未来才会更有助于推动我国的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

整体来说,本次指南是以降低推荐为主,强调急诊解决急诊问题,整理思路要急慢分开。霍教授还提到,本次指南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更新,但却是有史以来最系统性的梳理了ACS从急性期到急性期后一段时间如何更加有效的管理流程,这对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23ESC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已正式发布,深入探讨它对指导我国的具体临床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条理清晰,形象概括指南更新要点

 

 

蒋峻教授对本次《2023ESC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进行解读,并总结了五个方面的要点更新:①ACS处理要做到5个“Think”,即初始评估时考虑到“A.C.S”,侵入性处理,抗栓治疗,血运重建,二级预防;②新增了37条建议,包括抗血小板替代方案、ACS合并癌症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和侵入性策略等;③更新了2017和2020版本指南的8则推荐;④对STEMI患者的表现模式、侵入性治疗和心肌血运重建的途径进行了更新;⑤ACS的发生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推荐将阿司匹林与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联合应用,作为ACS患者的标准抗血栓方案,在STEMI患者中,可以考虑使用P2Y12受体抑制剂进行预处理。

PART1 5个“Think”概括ACS处理


本次指南用5个“Think”概括了ACS处理的主要内容

Think 1:初始评估时考虑到异常心电图(Abnormal ECG)/临床背景(Clinical context)/患者稳定性(Stable patients)。

Think  2:考虑侵入性处理,STEMI患者行急诊PCI或溶栓(如果无法及时行PCI);

患者为不稳定ACS患者,则考虑对患者进行紧急的侵入性处理。

Think 3:考虑抗栓治疗,例如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P2Y12抑制剂),抗凝治疗(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比伐卢定或磺达肝葵钠)。

Think 4:考虑血运重建,非急性期或急性期无极高危与高危特点的、病情较复杂的患者,考虑基于患者临床状态、合并症及疾病复杂程度选择血运重建的整体方案,如PCI或CABG,以完全血运重建为目标,同时考虑腔内影像学和/或血管内生理学指导血运重建。

Think 5:考虑二级预防,例如抗栓、降脂、戒烟、心脏康复、危险因素和心理状况。

PART2 新增37条建议

新增建议对抗血小板、抗凝、抗栓治疗替代方案的建议

 

新增建议:对心脏骤停和侵入性策略技术的建议

新增建议:对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和长期处理的建议

 

新增建议:对ACS并发症的建议

 

新增建议:对ACS护理中的患者视角的建议

 

PART3 更新8则推荐

更新推荐1:对疑似NSTE-ACS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建议

 

更新推荐2:对NSTE-ACS侵入策略时机的建议

 

更新推荐3:对STEMI抗血小板及抗凝的建议

 

更新推荐4:对长期抗栓治疗的建议

 

更新推荐5:对心脏骤停和院外心脏骤停的建议

 

更新推荐6:对院内处理的建议

 

更新推荐7:对正在接受急诊PCI血流动力学稳定的STEMI患者多支血管病变的建议

 

更新推荐8: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症的建议

 

PART4 STEMI救治途径更新

此版块主要体现在STEMI患者的表现模式、侵入性治疗和心肌血运重建的途径更新:

1.FMC(首次医疗接触)除了要准确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外,还要检查所有主要动脉搏动是否存在以及双臂血压,意在与主动脉夹层鉴别。

2.心电图诊断提出“ST段抬高等同”的概念。

3.溶栓治疗依旧是STEMI患者无法在120min内进行PCI再灌注治疗的替代方案,建议10min之内进行。

4.FMC的医院若无法进行急诊PCI,转运到PCI医院的D2W(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至导丝通过的事件)时间目标是<90min。

5.FMC在有能力行急诊PCI的医院,建议D2W时间应<60min。

PART5 药物治疗更新

ACS抗血小板药物推荐

 

维持期抗血小板治疗缩短DAPT疗程或降阶方案的建议

指南首次明确提出缩短DAPT后单抗药物更优先推荐P2Y12受体抑制剂而不是阿司匹林。

 

延长抗栓疗程的建议

 

 

入木三分,结合我国国情深刻剖析指南更新要点

 

伴随着新指南的发布,我国学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深入探讨如何将其切实运用到我国的临床实践中。

 

方唯一教授对该指南总结了五点:第一,该指南让我们领悟到,临床中对于ACS患者,要做到走一步,想好几步,这样才能保证救治工作稳打稳扎,程序规范化前进。第二,我国的二级预防才初步开展起来,而指南Think 5中的二级预防对我国未来的胸痛中心建设有很大的推荐作用。第三,37条建议全面系统的概括了ACS诊疗中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8个推荐对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做了相应的改进。第四,关于STEMI患者血运重建的路径,我们要缩短FMC到导丝通过的时间,并把院前诊断和绕行很好的互动起来,尽量缩短D2W时间。第五,在抗血小板治疗方面,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要强化抗栓,缩短DAPT后单抗药物更优先推荐P2Y12受体抑制剂而不是阿司匹林。

 

苏晞教授2023 ESC ACS指南更侧重于ACS患者全流程化的管理,并且紧跟临床实践,具有实际的临床指导意义。在内容方面,指南增加了大量流程图的展示,这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国目前的胸痛中心流程图种类较多且较复杂,并没有真正起到指导作用,而ESC的流程图简明扼要,图示清晰明了,可以更好更快的帮助解决临床问题。此外,对于我国胸痛中心的管理建设方面,指南的价值仍值得我们深入思索。

 

张金霞教授:新指南对于高危患者24h侵入策略调整为Ⅱa,由于整个诊疗过程中高敏肌钙蛋白的应用更加充分,被判定为高危的患者仍需要进行相应评估。对于GRACE风险评分>140的患者,是否需要在24h内进行介入治疗,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来决定,例如患者若有临床的心电图改变,还是需要进行24h介入诊疗。对于冠脉CTA的推荐级别,若临床评估为非常低微的患者,则没有必要再进行检查。此外,对于区域协同救治从非PCI医院向PCI医院转运,现在基本上还是延续了FMC D2W的120min,新指南从120min降到了90min,那对于90min到120min的患者,是否可以边溶栓边转诊,是否会对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

 

潘宏伟教授:对于STEMI合并休克的患者多支病变的处理情况,新指南不建议做处理,反而对于没有休克的患者,45天之内做Ⅰ类推荐。新指南的推荐是基于CULPRIT-SHOCK的研究,而该研究将≤2.5mm的血管、>70%的狭窄患者都纳入其中,这就会增加肾透析的比例,其实临床上STEMI合并休克的多支病变,非罪犯血管是否处理没有太大差别,故不做推荐,但这就会造成很大的干扰。这跟我国的推荐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客观评价,灵活处理,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程震锋教授指南认为ACS患者在进行冠脉CTA后并没有减少一年风险事件和住院的时间,故对冠脉CTA进行降级。对于GRACE风险评分>140,需要24h介入干预的高危患者,从Ⅰa降到Ⅱa类型,可能跟最近的荟萃分析显示,24h介入干预只是轻度降低缺血再发的风险和减少住院时间,并没有减少全因死亡和心梗的情况发生相关。

 

徐亚伟教授新指南内容较多,我们需要详细根据我国情况来做调整。对于抗血小板的替代方案,新指南突出了P2Y12的优先地位;在抗凝治疗中,虽然以往对于比伐卢定或磺达肝葵钠的推荐级别降低,但目前临床应用仍广泛,主要还是从防出血的角度考虑;在鉴别诊断上,对于主动脉夹层的初始考虑时,就应该有明确的推荐,这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出努力的地方。

会议最后,方唯一教授总结道,指南内容丰富,描述详尽,对我国ACS患者的救治和管理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结合我国国情,真正将ACS指南的要点内容融合到我国的具体临床实践中,才能真正使广大心血管病医生掌握精髓,并为患者带来切身获益。

本次会议虽已结束,但业内关于新指南的核心内容仍会进行深入探索,如何化解其中跟我国现状的矛盾点?如何将其在基层医院中落地?以及以何种形式的培训才会更好的有助于我国心血管医生的成长?这些问题,值得思索。未来我们,任重道远!

 

关注医谱学术,实时掌握会议最新动态!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0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