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新篇 携手同行 | 2025亚洲心血管临床研究研讨会圆满落幕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持续变迁,心血管疾病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挑战。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分享前沿知识与实践硕果,由北京精准医学学会主办的“2025亚洲心血管临床研究研讨会”(2025 ACCRS)于6月21日至22日盛大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搭建一个国际化、高水平、重实践的交流平台,促进亚洲乃至全球心血管领域的学术繁荣与临床合作。
本次盛会为期两天,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共设四个线上频道及两个线下专属会场。会议内容精彩纷呈,涵盖了心血管领域的多个核心与前沿板块,包括心肾代谢、冠脉介入、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心血管预防、心血管外科、基础与转化医学等,并特设临床研究培训与专题培训工坊,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深度与广度并存的学术盛宴。
专题纷呈,聚焦前沿热点
“心肾代谢与高血压”专场
深入探讨了心血管、肾脏及代谢疾病的综合管理新理念。在诺和诺德专题会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袁祖贻教授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曲鹏教授共同主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陆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黄榕翀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林利教授分别从心血管-肾脏-代谢(CKM)新理念、GLP-1RA的应用前景及最新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高血压学组的讨论由Kyrgyz State Medical Academy的Erkin Mirrakhimov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张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张宇清教授等主持,与会专家围绕顽固性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管理、不同表型高血压的治疗以及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王继光教授重点解读了《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核心要点。




“冠脉介入与结构性心脏病”专场
聚焦复杂冠脉病变治疗策略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的最新进展。在冠脉介入学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悦教授、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Hospital的Kai Hang Yiu教授等主持了关于钙化病变的系列讨论,来自中、日、韩的专家分享了在偏心钙化、钙化结节处理及预处理器械选择上的宝贵经验。同时,对腔内影像学在复杂PCI、CTO病变及并发症处理中的关键作用也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则重点关注TAVR技术的革新与二尖瓣介入治疗的亚洲经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吴永健教授、来自韩国首尔蔚山大学医学院Asian Medical Center的Jung-Min Ahn教授等主持了会议,内容涵盖Redo-TAVR的技巧、优化TAVI策略以及多种二尖瓣TEER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经验分享。




“心力衰竭与心血管外科”专场
围绕不同人群心衰的诊疗进展及外科前沿技术展开。儿童心力衰竭的诊疗进展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Sree Chitra Tiru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Trivandrum, Kerala的Harikrishnan Sivadasanpillai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杜忠东教授主持了该环节,多国专家分享了SGLT2抑制剂在儿童心衰中的应用、儿童心律失常相关性心肌病等议题。此外,人工智能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应用也引发了热烈讨论,专家们探讨了AI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心血管外科学组的议题同样前沿,聚焦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和冠状动脉外科的最新临床试验,展示了AI驱动的诊断技术、微创搭桥手术等领域的突破。




“心律失常与电生理”专场
全面展示了心律失常领域的创新疗法。会议聚焦于极低/无射线电生理手术的实践技巧,Sendai Kosei Hospital的Kennosuke Yamashita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蒋晨阳教授等专家分享了零射线消融、无射线房间隔穿刺等高阶技术。亚洲脉冲消融的现状亦是讨论的重点,来自中国、新加坡的专家分享了国产及国际前沿PFA技术的生物物理学特性与临床应用经验。强生专题会则通过手术演示与经验分享,深入探讨了脉冲消融与超高效消融技术的临床应用细节、麻醉策略与安全要点。




“基础与转化及预防”专场
探索了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之路。基础与转化学组的专家们分享了心血管保护与再生的最新进展,NUS and NUHCS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Institute的Roger Foo教授介绍了心肌细胞再生的新标志物ASNS,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聂宇教授分享了FOXK家族蛋白在心脏再生中的作用。心血管预防学组则聚焦心肾代谢健康与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脂蛋白问题,深入探讨了危险因素控制、不良妊娠结局与心肾代谢综合征的关联,以及Lp(a)等脂蛋白的最新研究。




实践为本,赋能临床研究
本次大会特别设立了线下临床研究培训与专题培训工坊。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杜昕教授、北京心联乔治心脏健康研究所的韩嵘教授主持的“临床研究培训”课程,系统讲解了从提炼临床问题、撰写研究方案到RCT流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下午的“心血管RCT经验讲坛”则邀请了多位经验丰富的研究者,分享了在冠心病介入、社区高血压管理等领域的RCT设计与实施心得。强生培训工坊则通过“基础夯实”与“实战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为青年医生提供了猪心解剖、模拟器操作等宝贵的“Hands-on”机会,有效提升了临床操作技能。









会继往开来,共谱亚洲心声
会议期间还隆重举行了《亚洲心脏杂志》(Asian Heart Journal, AHJ)的创刊发布会。在主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孙英贤院士及多位副主编的共同见证下,这本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心血管领域新期刊正式启航,未来将为传播亚洲学者的研究成果、发出亚洲心血管领域的时代强音提供重要平台。




2025年亚洲心血管临床研究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碰撞与交融,更是一次合作的深化与展望。会议汇聚了亚洲乃至全球的智慧与力量,为应对心血管疾病挑战提供了新策略、新视野。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持续的学术交流与紧密合作,亚洲心血管健康事业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共同守护人类心脏健康。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