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晨阳教授:房颤合并心衰消融策略探讨

浏览量:2685

未经治疗的房颤可通过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并使死亡率增加两倍;同时心力衰竭持续存在可导致心脏结构变化等而引发房颤,约五分之一以上的心衰患者发生房颤。可以说,房颤与心力衰竭是一对“难兄难弟”,它们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房颤合并心衰的治疗一直是心脏疾病领域争议的焦点。在第二十届中国心脏大会(CHC)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教授以“房颤合并心衰消融策略探讨”为题做精彩报告,蒋教授强调房颤合并心衰的管理需个性化,导管消融是维持窦性心律最有效的策略,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应尽早导管消融。

 

房颤合并心衰的管理需个体化

临床上注重房颤和心衰的综合管理,根据病因实现个体化治疗。总体治疗目标为:治疗HF急性加重;控制症状,预防随后的HF和/或血流动力学障碍;预防动脉血栓栓塞,尤其是脑卒中;降低死亡率和心脏病住院率。房颤合并心衰的综合管理中,从房颤层面来看,抗凝、心律控制、心室率控制都非常重要。蒋教授重点阐述心律控制这一方面。

 

图1 房颤合并心衰的管理策略

 

导管消融策略解决心衰合并房颤消融的三大问题

众所周知,导管消融是维持窦性心律最有效的策略。与药物治疗相比,射频消融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风险,改善LVEF,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心力衰竭患者房颤治疗中存在诸多问题,归纳而言主要是三大问题,即导管消融的适应证(WHO)、最佳消融策略(HOW)和最佳消融时机(WHEN)。

 

一、导管消融的适应证

 

证据显示,可能受益于导管消融的人群包括:

  • 怀疑房颤介导的心肌病患者;

  • LGE-MRI无明显心室癫痕的患者;

  • 无或轻度心房纤维化患者;

  • 阵发性和早期持续性房颤年轻患者和/或无明显合并症的患者。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

 

从不同患者类型而言,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射频消融可有效改善HFrEF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预后。如ARC-HF研究显示射频消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降低BNP水平;CAMTAF研究说明射频消融可持续改善LVEF;AATAC研究证实射频消融可改善窦律维持、心功能、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和全因生存率;CASTLE-AF研究显示射频消融可降低全因死亡或HF住院的风险。

 

可见,HFrEF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是能够从导管消融获益的人群,指南推荐此类患者应考虑导管消融术以提高生存率和减少心衰住院(IIa类)。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

 

HFpEF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FpEF患者更容易出现房颤复发、重复房颤消融和房颤相关再住院。而对于HFpEF患者,目前缺少对HFpEF合并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有效的证据。NCT04317911、EAST-AFNET4HF等研究中,HFpEF合并房颤患者心衰症状、心脏生物标志物、心室舒张功能均无相应改善。表明这类患者未从射频消融中获益。但是也有研究显示射频消融可改善此类患者的房颤症状,相关有效证据尚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可获益人群的治疗策略

 

针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临床治疗中首先应评估和治疗并发症;第二步根据目前的指导方式采用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第三步考虑使用导管消融。

 

图2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治疗策略

 

针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毋庸置疑此类患者可在导管消融中获益,指南推荐可在药物治疗同时或失败后考虑使用导管消融术治疗(I类)。

 

图3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治疗策略

 

二、最佳消融策略

 

肺静脉隔离(PVI)是最常用的房颤合并心衰消融术式,但受心衰影响,左心房更可形成肺静脉外心房基质,因此单独PVI可能不够,需结合经验考虑增加线性消融或复杂心房电位消融、左房后壁隔离等。

 

  • 患者选择

根据临床指南,有利于房颤导管消融的患者因素包括:心衰早期,近期发作的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先天性CMP,心室LGE-MRI阴性,LVEF≥25%,LA直径<55mm,LA纤维化(LGE-MRI)≤10%,患者年龄<65岁,没有或少合并症等。

 

有利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希蒲系统+房室结消融治疗的因素包括:心衰病史长于房颤患者,心室率可控的长期持续性房颤,缺血性或瓣膜性CMP,心室LGE-MRI阳性,LVEF<25%,LA直径≥55mm,LA纤维化(LGE-MRI)>10%,患者年龄≥80岁,持续性房颤重复消融失败等。总结为HFrEF合并难治性高风险低收益的患者。

 

  • 导管消融后复发评估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左心房容量大、晚期钆增强、LAGO评分高、非阵发性房颤、早期复发(术后3个月内)、指数消融期间无终止。其他房颤相关复发因子包括女性、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

 

图4 心衰合并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危险因素与策略

 

 

三、最佳消融时机

 

前文患者选择从另一个方面回答了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最佳消融时机,总结而言消融需尽早,最好在心衰早期,心室率可控制,左心房大小正常,心功能未严重恶化等时机内。回顾2017.1-2020.12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中,持续性房颤伴EF<50%的心衰患者,观察导管消融的心功能获益。

 

第一种情况:将患者分成左心室大小正常组和左心室扩大组,结果显示导管消融后,LV正常组的LVEF显著高于LV扩大组,LVEDD显著小于LV扩大组。表明左心室大小正常的患者获益更多。

 

第二种情况:将患者分成HR控制组(<110bpm)和HR快速组(≥110bpm),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LVEF均显著提高,HR控制组提高幅度更大,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说明HR可控的患者可更多获益。

 

第三种情况:将患者分成HFrEF组和HFmrEF组,结果显示消融术后HFmrEF组LVEF改善程度显著高于HFrEF组。说明HFmrEF患者获益更多。

 

图5 不同分组患者消融术后获益情况比较

 

随访48个月,观察不同分组患者消融后维持窦律的成功率,结果显示总体而言,心房大小正常、心率<110bpm或者轻度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维持窦律的成功率更高。

 

图6 消融后各组维持窦律的成功率随访结果

 

 

小结

 

  • 房颤与心衰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管消融是维持窦性心律最有效的策略;

  • 导管消融适用于心功能有望恢复、心房重构不明显以及药物效果不佳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

  • 对于HFrEF的继发性房颤,尽管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持续存在,导管消融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改善以及死亡率的下降;

  • HFpEF与心房顺应性下降、心肌病等风险因素相关,但导管消融对其是否有益尚不明确;

  • 肺静脉隔离是一线治疗方式,可结合经验线性消融或复杂心房电位消融;

  • 房室结消融和CRT/传导系统起搏适用于HFrEF合并难治性高风险低获益的房颤患者;

  • 消融失败可考虑重复消融、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房室结消融和CRT等方式;

  • 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进行尽早的导管消融,勿等到如左室严重扩大、心室率严格控制或心功能恶化再进行干预。

 

 

    专家简介   

蒋晨阳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房颤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国家介入培训基地起搏与电生理专业指导教师,国家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和提升项目(CDQI)房颤中心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组委员 中国房颤中心专家组成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常 中国中青年心电生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绿色电生理联盟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常委 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浙江省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 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常委 《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PACE》副主编,《Heart Rhythm Case Report》编委,《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s 》( CVIA )编委,《Cardiology Discovery》编委。

∞扫码关注专家主页∞

精品课程观看

最新资讯速递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学术

扫码关注

医谱app

扫码下载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4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