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湘斌教授/牛国栋教授团队完成全球首例纯超声引导的Bio-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临床试验

浏览量:2143
1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深圳阜外医院执行院长潘湘斌教授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助理牛国栋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纯超声引导的Bio-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临床试验。这也标志着,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与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联合作为组长单位牵头开展的临床试验项目——评价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正式启动。

潘湘斌教授与牛国栋教授成功为房颤患者植入左心耳封堵器

 

患者介绍:

 

本例手术患者为59岁女性,反复心悸6年,伴头晕、胸闷、乏力,每次持续1-2分钟。Holter提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已在外院接受过房颤消融治疗,但于8个月前,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同时心电图提示心房扑动,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此次入院诊断为:房颤消融术后心房扑动、陈旧性脑梗死。CHA2DS2-VASc评分4分,HAS-BLED评分1分。

 

患者充分了解研究方案后,主动申请参加该临床试验。术中首先由牛国栋教授完成房颤二次射频消融治疗,标测证实为肺静脉漏点介导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消融终止房扑,并针对双侧环肺静脉进行补点消融。之后,由潘湘斌院长在全超声引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治疗。患者左心耳为鸡翅型,开口18-23mm,有效深度24mm,选择26mm伞器,于患者深度镇静下,交换导丝并置入14F输送系统,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通过输送系统送入封堵器至左心耳,单次释放成功,经超声证实无露肩、无残余分流,牵拉实验稳定,封堵效果良好。

 

A,左心耳形态为“鸡翅型”,开口23mm;B和C,左心耳封堵器释放后残余分流评估,泄漏量为0mm

 

房颤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致死致残率高达70%,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来说,约90%的血栓栓子来自左心耳。针对卒中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国内外临床指南推荐左心耳封堵术作为卒中的预防治疗方案。然而,传统的左心耳封堵器为金属材料,植入后持续对心耳壁施加较强的径向力,易损伤心耳及毗邻组织(包括冠状动脉回旋支、肺动脉及二尖瓣),并且金属永久存留体内将带来一定的远期并发症风险。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后能顺应心耳的运动,且在完成促组织再生的“桥梁”作用后能逐步降解并被组织替代,避免远期风险。

 

Bio-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完全由中国团队自主研发,也是全球首款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采用榛果、双排钩、稳定锁扣、铂环显影及无铆头端设计,可实现安全、有效的左心耳封堵,其材料降解周期为12个月。截至2月7日,该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临床试验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已成功入组5例房颤患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绿色、可降解必将是左心耳封堵术的发展方向,也是房颤患者的殷切期盼。

 

 / 心律失常一病区  岑志富

源/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关注
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18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