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24 | KARDIA-2:一次注射,持久降低收缩压!新型降压药物来了!
2024年4月7日,在第73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ACC.24)最新临床试验Ⅱ专场上,美国芝加哥医学院George L Bakris教授公布了KARDIA-2研究结果。该研究的目的是在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中比较zilebesiran和安慰剂的效果。结果显示,在标准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单次皮下注射zilebesiran(600 mg),在第三个月时仍可显著降低24h平均动态及诊室收缩压(SBP),且安全性良好。
Zilebesiran是一种皮下注射的RNA干扰剂,靶向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AGT),而AGT是所有血管紧张素肽的最上游前体。
KARDIA-2试验是一项随机、平行、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期研究。纳入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18-75岁,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SBP 155-180mmHg,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SBP 145-180mmHg。
共纳入15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岁,女性占比为43%,合并糖尿病患者占23%,平均24h动态SBP为143mmHg。
患者均停用之前的抗高血压药物,随后将患者随机分组,接受三种抗压药物中的一种(每日一次):吲达帕胺(2.5 mg)、氨氯地平(5 mg)或奥美沙坦(40 mg)。至少4周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24小时血压监测。那些坚持服药且24小时平均收缩压仍在130~160 mmHg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zilebesiran(600 mg皮下注射一次)或安慰剂治疗,持续观察6个月。本试验允许在3个月时加用其他抗高血压药,以达到指南建议的血压目标。
主要终点为从基线到3个月内的24小时平均动态SBP的变化。
主要终点:
与安慰剂相比,zilebesiran治疗组24小时平均动态SBP显著降低。
对于分配到吲达帕胺组的患者,zilebesiran vs.安慰剂的平均血压增量/降幅为-12.1mmHg(p<0.001),氨氯地平组为-9.7 mmHg(p<0.001),奥美沙坦组为-4 mmHg(p=0.036)。吲达帕胺组和氨氯地平组的血压差异持续至6个月。
次要终点:
-
从基线到3个月诊室SBP的变化:zilebesiran吲达帕胺组与安慰剂组相比-18.5 mmHg (p<0.001),氨氯地平组zilebesiran与安慰剂相比-10.2 mmHg (p<0.001),奥美沙坦组zilebesiran组与安慰剂组相比-7.0 mmHg (p<0.001)
-
无死亡或导致研究终止的不良事件(钾升高、肾损伤和低血压的安全性问题)
在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中,皮下注射zilebesiran可改善3个月的血压控制,尤其是在接受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治疗的患者中。吲达帕胺组和氨氯地平组的SBP控制持续至6个月,但奥美沙坦组未维持。研究期间zilebesiran的耐受性良好。Zilebesiran是控制不佳的高血压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原文链接:
https://www.acc.org/Latest-in-Cardiology/Clinical-Trials/2024/04/05/04/26/kardia-2
本文由医谱学术编译,转载请标注来源
- End -
欧阳文斌教授:生物可降解VSD/PFO封堵器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