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房颤患者,消融+LAAC“一站式”可行吗?安全性如何?

浏览量:136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症状的治疗及卒中风险的干预进展一直是近年来心血管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或冷冻球囊消融与经皮左心耳封堵(LAAC)的房颤“一站式”治疗成为目前的热点,其在老年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也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LAAC在房颤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LAAC是预防房颤脑卒中的临床常规非药物介入手段,近年来一系列研究,例如PROTECT-AF、ASAP、PREVAIL、EWOLUTION等研究均表明,LAAC可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对于抗凝禁忌的患者尤为适用。

 

NCDR-LAAO研究[1]收集了2016年1月至2018年美国495家医院38158例行WATCHMAN-LAAC手术的患者的220项左右的住院数据,是目前样本量最大的、收集数据最为丰富的关于LAAC预防脑卒中的注册研究。研究中WATCHMAN表现出超高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98.3%,围术期并发症仅为2.16%。

 

通过CHA2DS2-VASc评分计算房颤脑卒中发生率,相比于未处理的房颤患者,LAAC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1.53%,较预期值下降77%的风险,一年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2%(95%CI:6.0-6.5%)。

 

 

高龄患者 (>80Y) LA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有研究[2]回顾分析了WATCHMAN 2.5的随机试验和非随机注册研究,对比分析了≥80岁和<80岁患者LAAC后长期随访结果,研究共纳入2258例患者,570例(25.2%)≥80岁;1688例(74.8%)<80 岁。研究中器械植入组的主要疗效终点[心血管(CV)/不明原因死亡、卒中或系统性栓塞(SE)的复合终点]在<80岁患者中为12.0%,对照组为13.8%(HR: 0.9,95%CI: 0.6-1.4),≥80岁的患者中分别为25.3%和21.7% (HR:1.2,95%Cl: 0.7-2.0)(P相互作用=0.48);在次要终点方面,包括全因死亡、CV/不明原因死亡、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SE、大出血和非手术性出血,年龄对设备与对照组都没有影响(所有结局的P相互作用>0.10)。研究结果提示:尽管事件发生率较高,但八旬老人从LAAC获益与年龄较轻者相似。年龄本身不应作为LAAC的排除标准。

 

高龄患者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CABANA研究亚组分析[3]中,导管消融的获益主要在<65岁的患者中体现,高龄(≥75岁)患者导管消融并无获益:在≥75岁的患者中(每个治疗组中约14%) ,与<65岁(HR: 0.52)和65-75岁(HR: 0.84)相比,导管消融与主要终点(HR:1.46) 的风险无关(P相互作用=0.07)。

 

在另一项研究[4]中,尽管主要的手术并发症很少见,但在接受导管消融术的队列中,≥75岁患者(4431名),手术后30天内死亡率更高 (≥75岁 vs.<75岁:1.4% vs 0.5%)。

 

还有研究[5]纳入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75岁83名(组1;平均78.2±3.1y),<75岁166名(组2;平均64.3±6.6 y),使用2代冷冻球囊进行消融,中位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无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显示,高龄组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更高(63.9% vs. 53.0%,P=0.03)

 

 

高龄患者一站式手术的探索

 

 

国内学者近期发表的一站式综述文章[6],汇总了全球一站式手术相关研究,初步证实了一站式手术在高龄患者中安全有效,并有较高的停药率。

 

国外一站式最大样本量的研究[7]汇集了5个中心的前瞻性注册数据,共计纳入349例患者,通过长期随访证明:尽管一半以上患者房颤复发,但一站式手术显著降低了78%的中风发生率和71%的出血发生率。

 

  

国内最大样本量一站式随访研究[8]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研究团队开展,该研究对2017年3月-2021年10月接受“一站式”手术的1114例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与CHA2DS2-VASc评分估算的事件率相比,“一站式”减少了76%的血栓栓塞事件;与HAS-BLED评分估算的事件率相比,“一站式”减少了80%的大出血事件。

 

 

另一项研究分析了超高龄患者(≥80岁)行一站式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9]纳入2018年到2020年期间行“导管消融联合LAAC”一站式治疗的505名患者(平均年龄为69.5±7.7岁;230名[45.5%]女性)。

 

▪ 在手术安全性方面:非八旬高龄组中有6例(1.2%)发生心包积液,其中4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少量心包积液,随访期间未经特殊处理均恢复正常。另外2名患者出现心包填塞,并成功进行了心包穿刺术。八旬高龄组无心包积液发生。

 

▪ 在有效性方面:86.5%的患者均有3个月TEE/CT影像随访,77.8%的患者没有任何残余分流,同时没有任何患者存在大分流(PDL>5mm),进一步说明了一站式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俱佳。

 

▪ 在预后方面:不同年龄组的血栓栓塞事件无明显差异(P=0.23)。以CHA2DS2-VASc评分作为预测基准,非八旬组与八旬组分别降低了78%和58%的栓塞风险。

 

 

此外,有研究在房颤导管消融后的患者群体中探究了LAAC是否可作为房颤消融后口服抗凝治疗安全、有效的替代策略。研究[10]将满足标准的1493名患者分为单纯房颤导管消融+术后长期口服抗凝(CA+OAC)组和房颤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CA+LAAC)组。研究中“一站式”和消融+抗凝组间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相似(HR,1.162;95% CI,0.665-2.030;P=0.598)。而相较于消融+抗凝组,“一站式”组大出血、全因死亡率更低(HR,0.401;95% CI,0.216-0.746;P=0.004;HR,0.528;95% CI,0.281-0.989;P=0.046)。同时,“一站式”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更低,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HR,0.711,95% CI,0.502-1.005,P=0.053)。结果提示,相比于房颤导管消融后维持长期口服抗凝,消融联合LAAC预防卒中和MACE事件达到非劣效结果,在预防大出血和全因死亡上达到优效性结果,并且不会带来额外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总 结

 

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病率升高,高龄房颤患者卒中、出血风险均较高,其LAAC的围手术期风险和远期疗效与其他年龄组相当。高龄患者一站式治疗安全有效,这一结论未来有待更多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

 

[1]Freeman JV, Varosy P, Price MJ, et al. The NCDR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Regist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0; 75(13): 1503-18.

[2]J Am Coll Cardiol EP 2023;9:669-676

[3]the CABAN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2019, 321(13): 1261-1274.

[4]Circulation.2012 0ct 30;126(18):2200-7.

[5]Vermeersch G.et al.J Arrhythm.2021;37:626-634

[6]Mo BF,Lian XM,Li YG.Curr Opin Cardiol. 2022 Jan 1;37(1):74-79

[7]Europace. 2018 Nov 1;20(11):1783-1789. doi: 10.1093/europace/euy025

[8]Chen M, Sun J, Wang Q S, et al. Long-term outcome of combined catheter ablation and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22, 368: 41-48.

[9]Zhang PP, Zhao Y,LI YG et al.Clin Cardiol. 2023 Jul 31.

[10]Fei ZT, Wang QS, Li YG.Am J Cardiol. 2023 Oct 1;204:312-319

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关注
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18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