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围术期脑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要点

浏览量:250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患者解除冠状动脉闭塞或狭窄,使冠状动脉血流恢复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脑出血作为PCI围手术期严重危及生命的一种并发症,是引发死亡及其它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何有效识别、诊断、处理PCI围术期脑出血,已成为心内科医生和介入医生关注的重点。

 

PCI围术期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PCI术后脑出血发病高峰时间为术后1~5天,症状包括:突然起病、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嗜睡或昏迷)、运动和语言障碍(偏瘫、失语、言语不清)、眼部症状(偏盲、眼球活动障碍、瞳孔不等大)、颈项强直、大小便失禁等。

 

PCI围术期脑出血的诊断

 

对于PCI围术期脑出血的诊断,急诊头颅CT十分重要。CT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脑出血时CT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这一特征在起病后可立刻出现,边界清楚。

 

PCI围术期脑出血的处理

 

患者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应尽快联合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影像科等多学科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针对PCI术后脑出血的具体处理措施尚未达成共识,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建议立刻停用低分子肝素及IIb/IIIa拮抗剂,通过CT进行动态观察。

 

内科治疗应在神经内科医师配合下给予针对脑出血的相关治疗(如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

 

手术治疗幕上出血≥30ml,幕下出血≥10ml,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条即为绝对手术指征:

 

1) 脑中线结构移位=1 cm;

 

2) 脑室、脑池受压变形或消失,尤以环池、第四脑室更需注意;

 

3) 双侧瞳孔不等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甚至瞳孔散大、反射消失;

 

4) 患者出现意识状态转差,如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PCI术后脑出血何时恢复抗板治疗

 

 

2018年《抗栓药物治疗中颅内出血患者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到,对于PCI患者,若脑出血发生于支架置入后6个月内,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预防支架血栓形成至关重要,故当影像学检测确定无血肿增大后应尽早恢复抗血小板治疗,建议最晚不要超过1周,同时向家属充分告知再出血风险;若脑出血发生于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以上,则恢复抗血小板药物时间可适当向后推迟,最晚可推迟2周。

 

PCI术后脑出血何时恢复抗凝治疗

 

 

2018年《抗栓药物治疗中颅内出血患者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建议:

 

(1)抗凝适应证为房颤、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预防再次脑出血,建议4周之后再考虑恢复术前抗凝药物;

 

(2)抗凝适应证为人工机械性瓣膜置换术后、肺动脉栓塞,因其是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高危因素,可考虑于术后2周恢复术前的抗凝药物,但需反复交代、充分告知再次发生脑出血的风险较高。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脑出血治疗建议

 

 

病因治疗:

 

1)使用抗栓药物发生脑出血时,应立即停药(I级推荐,B级证据);

 

2)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不推荐常规输注血小板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预防脑出血复发:

 

1)需要抗栓治疗时,对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脑叶出血患者,建议避免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以防增加出血复发风险(II级推荐,B级证据);

 

2)当具有抗栓药物的明显指征时,非脑叶出血患者可以应用抗凝药物,所有脑出血患者都可应用抗血小板单药治疗(II级推荐,B级证据);

 

3)当有明显的抗凝药物指征时,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重启抗凝治疗的最佳时间尚不明确。在非机械性瓣膜患者中,至少在4周内应避免口服抗凝药物(II级推荐,B级证据)。如果有使用指征,脑出血后数天可开始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尽管其最佳使用时间尚不清楚(II级推荐,B级证据)。

 

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整理,转载请标注来源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关注
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3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