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周 2024|葛均波院士:方兴未艾,任重道远——以创新和实践铺就结构介入前行之路

浏览量:624

2024年10月9日-16日,“第八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第八届中国结构周”)将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等地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共同召开。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中国结构周一直致力于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临床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推广创新的治疗技术。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邀您十月第二周相约中国结构周。

 

 

 

葛均波院士

大会执行主席

 

 

 

 

从追赶到超越,中国结构介入发出独特光芒

 

自2002年Alain Cribier教授完成世界首例TAVR手术以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葛均波院士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见证了TAVR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显著提高,如今成为许多患者的优先选择,TAVR技术的进步为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根据瓣膜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度10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已累计开展TAVR手术35594例。这一增长趋势不仅体现了TAVR技术在中国的普及,也反映了国内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中国结构介入尽管起步较晚,但在多年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独特的经验,如二叶瓣的治疗、主动脉反流的治疗等,无论在治疗理念还是器械研发方面,均走在了世界前列。

 

竖起学术交流的灯塔,推动学科发展

 

中国结构周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成为国内外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葛均波院士强调,通过中国结构周的平台,我们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更重要的是去展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和成就,促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加速发展。葛均波院士指出,学科发展需要推陈出新,同时也需要做好人才培养。中国结构周还为年轻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手术演示、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年轻医生能够从理论到实践,与国内外的顶尖专家保持密切交流。。

 

以创新为驱动,未来可期

 

目前,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呈现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态势,新器械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如二尖瓣介入治疗修复技术、左心室减容、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房间隔分流器、新型的先心封堵器等。葛均波院士表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未来仍然有许多有待探索的领域与方向,如瓣膜耐久性取得进展,例如干瓣、抗钙化处理技术、多聚合物等技术取得突破,使得TAVR技术向年轻患者推广;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我们将能够更精准地诊断疾病,更有效地进行治疗;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将使得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更加普及,即使是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征途上,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我们去克服。面对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理念的更新,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将更加精准、安全、有效。第八届中国结构周将不仅是一个展示中国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创新成果的舞台,更是一个汇聚全球智慧、共谋未来发展的盛会。期待与各位同道在第八届中国结构周相聚、交流,共同推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蓬勃发展。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

 

专家简介 

葛均波 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国际心脏病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冠心病病人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方面的研究,他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的研究阐述了假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正常的机制,获九三学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全国先进工作者。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send a message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0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