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创意闪耀八方,热情开启盛会——2024中国结构周盛大开幕

浏览量:1590

 

8年,是时间的刻度;当我们转换视角,从“8”到“∞”,看到了无限可能。

 

开幕视频分“八纮同轨,八音迭奏,才高八斗,八仙过海”四大篇章,叙述中国结构介入发展精彩现状及未来无限可能。

2024年10月13日上午,第八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开幕式在上海举行。整场开幕式以“八”为关键词,开场视频即紧扣“八”的主题,展示了中国结构从发轫到兴起的历程,展现出中国结构人向着无垠医学宇宙不停探索、奋发向上的精神。

开幕式高朋满座、大咖云集

出席嘉宾

中国结构周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周俭教授

中国结构周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

中国结构周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

中国结构周执行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

中国结构周执行主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

中国结构周执行主席、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

中国结构周执行主席、香港亚洲心脏病中心林逸贤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陈茂教授

台北振兴医院李永在教授

德国波恩大学医院心脏病创新介入中心Eberhard Grube教授

中国结构周北美执行主席、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Hasan Jilaihawi教授

中国结构周欧洲执行主席、法国波尔多大学医院Thomas Modine教授

等来自全国心血管领域诸多专家同道们

 

开场篇:八方来客

葛均波院士表示,对照冠脉介入发展历程来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心血管病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经验的丰富、认识的加深,结构介入需要高质量的学术会议推动普及。中国结构周在过去7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于中国结构介入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葛均波院士特别感慨到,中国结构周的会议氛围十分热烈,线下会场到晚上19点半仍然废寝忘食讨论分享,在这种学习热情下,未来中国结构介入一定能迈上新的台阶。

王建安院士指出,中国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仍然任重道远。王建安院士特别分享了参加国际大会时看到的结构介入治疗培训,从解剖到病理生理,再到器械应用、技术细节,培训讲师对每个环节都有充分的认识,具有很高的教学质量。今天,在我国鼓励创新的大背景下,结构介入可以在临床研究、器械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在结构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成就将进一步提升,为全球展示中国能力。

周俭院长表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团队合作为支撑,以国际交流为平台。在葛均波院士的带领下,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前不久还成立了内外科联合的瓣膜中心,共60张床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秉承着开放的精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合作,共同举办中国结构周,成为在国内、亚太地区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平台。相信在所有参与结构周的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推动结构性心脏病以及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吴永健教授回顾共同创办中国结构周初衷时表示,当时希望打造一个全天候、全频道,同时又尽量减少对医师日常工作影响的学术平台,因此2017年就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多年来在国内外同道帮助下,中国结构周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天的结构周,不仅在时间上横跨一周,而且在内容和形式设置上完成一个闭环,同样也是“一周”。吴永健教授指出,未来结构介入会向精准化发展,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发展,无疑能够提供巨大的帮助与支持,大家要勇于创新、拥抱新技术,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

周达新教授表示,八年时光,如此难忘;八方来客,合作兴邦。在葛均波院士和高润霖院士的支持下,中国结构周于2017年正式启航,从起初阜外医院和中山医院轮流举办,到如今上海、北京、广州、武汉、西安五大会场,更多医师了解了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更多患者因为接受了结构介入治疗获益。周达新教授代表组委会,向所有参与和支持结构周的专家同道、各医院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创意篇:寄语八方

开幕式第二部分创意篇是组委会精心设计的创意环节,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与本届中国结构周刚刚发布的吉祥物“瓣瓣”共同主持“寄语八方”环节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展开,八位访谈专家每人对应一个卦象,以卦象含义为对应主题词,阐述他们对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和中国结构周的种种畅想。

乾卦,象征天,代表着高远的目标和愿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表示,人类的瓣膜会随年龄增长而退化,因此他用“创新结构、延长生命”八个字言简意赅的表达了自己对天道的敬畏和对结构介入发展的愿景。

坤卦,象征地,代表了坚实的根基

中国结构周多年来高速发展,影响力与日俱增,其根基是什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认为,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把基础夯实,最终在中国这片热土成就今天的中国结构周。

震卦,象征雷,代表了震撼和革新

德国波恩大学医院心脏病创新介入中心Eberhard Grube教授指出,需要变革的不仅包括器械、材料、新的成像方法等,更重要的是在疾病管理理念方面,早检测、早发现、早干预,减少疾病造成更多损害。

巽卦,象征风,代表交流和传递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表示,结构介入知识的传播一方面借助学术会议在临床医师之间传播,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更广泛的平台让患者知晓结构性心脏病的防治知识。

离卦,象征火,代表着热情与活力,对应的关键词是“激情”

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强调,保持激情首先要保持对医学孜孜不倦进行探索的初心,其次在临床中不断耕耘后的收获带来激励。此外还需要激发年轻医师的活力,能够让这种激情延续到新的一代。

坎卦,象征水,代表着如水一般灵活与适应

来自武汉亚心总医院的苏晞教授指出,坎卦的卦辞表达的意思是做事情总会遇到困难,但险难重重,方能显人性光彩。面对临床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临床医师应该如水一般,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对应方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

艮卦,象征山,代表持久和稳固

香港亚洲心脏病中心林逸贤教授表示,介入手术的成功不代表着治疗的结束,想要获得持久和稳定的治疗效果,还需要后续进行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人为本能够让患者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兑卦,象征泽,代表着和谐、协作

台北振兴医院李永在教授回顾自己从医历程,内科、外科、介入治疗都曾深入研究,面对患者,临床医师不应拘泥于学科之分,而是应该以患者为中心,选择最适当的治疗,这也正是医者本色。

灵动的瓣瓣完美地胜任了主持工作,不仅为学术会议的现场增添了一份活泼,也让现场的气氛更加活跃。参与讨论环节的各位专家一起合影留念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继续主持“中国结构友谊奖”的颁发,获奖的两位嘉宾分别是Hasan Jilaihawi教授和Thomas Modine教授。作为中国结构周的欧美共同主席,他们一直关心、帮助以及陪伴着中国结构周的成长,同时也让中国结构周在欧美更具影响力。

 

 

Hasan Jilaihawi教授表示,他陆续访问过上海、成都、杭州、西安和广州等中国的不同城市,也遇到了无数优秀的同行,这些经历对他的职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医学发展离不开交流,交流也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推动了学科发展,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Thomas Modine教授回顾了近十年来访问中国和与中国专家合作的经历,中国在结构介入方面的创新现在正在影响欧洲,如合作开展的临床研究、新器械上市应用等。他认为除此之外,在未来的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仍有非常多的合作机会。

 

学术篇:四通八达

颇具创意的访谈环节过后,在“学术篇:四通八达”环节,三位院士的主题演讲让开幕式的学术含量达到高峰。葛均波院士的演讲题目是《三尖瓣反流经导管治疗的临床考量》,王建安院士带来《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最新研究进展》,陈义汉院士分享了《新的心电控制系统的发现》。吴永健教授、周达新教授、苏晞教授、罗建方教授、陶凌教授等嘉宾围绕讲题的阐述与分享引领着观众一同思考。

随着第八届中国结构周的盛大开幕,我们见证了一场创意非凡的盛会。开幕式巧妙地将数字“八”作为核心主题,不仅象征着中国结构周举办至第八届,更以其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将中国古老的八卦哲学与心脏病学领域的现代理念完美融合。既为参与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也预示着中国结构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医学进步方面的决心与潜力。中国结构周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吸引全球结构介入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推动结构性心脏病防治水平迈向新的台阶。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