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 2024 | 国际视角:《Eur Heart J》杂志主编Filippo Crea教授专访

浏览量:1294

GW-ICC

 

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4)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4)将于11月7-10日盛大开启。长城会开幕前,《European Heart Journal》主编Filippo Crea教授接受了采访,介绍了心血管领域的最新进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国心血管研究贡献,并与青年医师和研究者分享了关于个人成长的独到见解。

 

自 2008 年起,Crea教授担任罗马天主教大学心脏病学教授、心血管科学系主任、心脏病学研究生院院长以及细胞和分子心脏病学博士课程协调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缺血机制。Crea教授获得过许多研究奖项,包括Arrigo Recordati国际奖,以表彰他在 “研究微循环在全身和器官疾病中的关键作用的终身成就”。他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过著名讲座,包括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举办的第7届 Robert L. Krakoff 心血管医学国际讲座。

访谈内容  

Q

您能否简要介绍心血管疾病研究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您预计这些发现将对目前的临床实践和指南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一个重要的话题则是风险评估。我们目前仍然依赖于Framingham风险评分,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这些常见的危险因素。事实上,这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只能解释部分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其预测的准确性有限的原因所在。我们迫切需要新的数据和信息来提高目前的风险评估。除了上述传统的风险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则是X难题,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它们也会影响疾病风险。我们需要新的生物标志物帮助我们捕捉与炎症相关的风险。同时,影像学技术在风险评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许多传统风险因素需要与这些新型的危险因素,以及适当的成像技术等相整合,从而生成新的风险评估工具。

 

我们在改进的另一个领域是对疾病机制的研究和知识,特别是在患有慢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多年来我们认为只有狭窄才能导致缺血,而我们现在了解到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也在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现在知道,大约50%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并未表现出狭窄,而是由于冠脉循环的功能性改变。所以对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机制更好的理解,将改善治疗效果。

 

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是核酸治疗。过去,我们通过小分子药物降低LDL,而最近则出现了单克隆抗体,比如我们正在用英克司兰降低高水平的LDL。RNA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进展。这种技术可以靶向PCSK9生成的RNA,只需每六个月注射一次,就足以将胆固醇水平降低40%到55%。这种新技术优点显著,如同接种疫苗一样,每年只需注射两次,就能维持较低的胆固醇水平。因为不经过肾脏和肝脏代谢,因此适用于肝肾疾病患者,安全性也非常好。同时,旨在降低脂蛋白a水平的类似药物也在开发中,这是十分令人振奋的进展。核酸治疗在心衰领域也取得了进展,特别是针对RNA的靶向治疗,当然最终目标是靶向DNA以实现永久性治愈。研究表明,CRISPR/Cas技术可以用于抑制淀粉样变患者的转甲状腺素蛋白生成。在这种情况下,每年只需注射一次,就能显著降低转甲状腺素蛋白水平。可以看到,心血管领域在预防、治疗和诊断方面都有许多令人兴奋的进展。

Q

随着数字医疗的兴起,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AI)在心血管护理方面的进步?我们在将AI整合到临床实践中面临哪些挑战?此外,随着对AI研究的目益关注,您如何选择主题并评估这些研究的质量?
AI对于心血管是一个革命性的工具。研究表明,看似正常的心电图,如果通过人工智能解读,可以识别出心力衰竭或心室功能障碍。同样,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出将来可能会发生心房颤动的患者,即使他们的标准心电图看起来是大致正常的。图像处理也是如此,通过人工智能评估的超声图像足以识别出患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AI使我们在诊断和风险预测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使我们能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风险预测。

 

此外,更令人兴奋的是则是利用人工智能来改善医患之间的互动。现在我们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可穿戴传感器等设备,以及能够整合所有这些信息的平台,这些平台使得医生能够更高效地与患者交流。我们的目标是通过AI使医生的时间分配更加优化。所以,我们可以说,医患关系将由人工智能介导,这可以优化医生的工作流程。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当然也存在些许障碍。这些障碍包括软件的可靠性、算法的可信度等。同时,医生的培训也会是一个挑战。我们目前并没有接受足够的训练来使用这些人工智能工具,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医生。他们需要接受更多的人工智能使用培训,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人工智能的使用和培训必须成为我们教学的一部分。

 

最后,关于如何评估人工智能相这也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这个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最近发表了一篇有趣的综述,其中提出了多个评估标准用于评估人工智能相关的论文。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编辑在其中确定了5个必须满足的评估标准,以便能够展示出人工智能的多重优势和期望的关键标准。首要的标准是明确了解所提出的人工智能产品的用途、具体临床应用是什么?其次,样本量是否充足?第三,验证是否严谨?第四,算法的透明性和开放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论文中使用的算法应该是可访问的、开放的和透明的,数据共享也是评估标准的重要部分)。第五,在其他人群中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这些是所有人工智能相关论文应遵循的高标准。我们必须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质量。

Q

中国心血管学者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全球学术对话做出贡献?您期望中国做出什么样的研究贡献?
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来自中国的学术贡献。中国是世界上向《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投稿最多的国家,并且来自中国的论文质量非常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领域突出你们的杰出贡献:

 

第一个领域是人群研究。近年来,中国提交了许多关于危险因素的人群研究论文,这些论文非常创新,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贡献尤其重要。

 

第二个领域是人工智能。近年来,我们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该研究显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面部评估可以有效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这是非常重要的贡献。

 

第三个领域涉及新的治疗方法。我们收到了许多来自中国的论文,旨在通过新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的治疗。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甚至转化研究来实现。

 

上述领域是中国目前非常活跃的领域。我们再次强调,中国是《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最大的支持者,中国给予我们的支持是不可忽视的。

Q

是什么激励您从事心血管研究事业?您会给进入这个领域的年轻研究人员提供什么建议?
回顾我的职业生涯,我可以总结出以下“态度”激励我、帮助我从事心血管事业:

 

第一种态度是始终保持好奇心。我认为好的研究工作必须基于最饱满的热情和最诚挚的好奇心。我们必须好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努力探索那些尚未完全理解的现象。在我职业生涯初期,我从教科书上学到,心绞痛只能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随着我逐渐开始接触患者,我发现有些病患者的症状虽然与教科书上对于“心绞痛”的描述十分吻合,但是这些患者有可能并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的证据。当时我的同事以及我的前辈医生们告诉这些患者:“你的症状虽然看起来像心绞痛,但最终并不能作出相应的诊断,因为我们并没有发现冠脉狭窄的相关证据。”现在看来,我们当时的认知是错误的。正如我之前所说,有50%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可能没有冠状动脉狭窄。当时的不为人知激起了我强大的的好奇心。我很好奇,我们确定这些患者真的没有冠状动脉狭窄吗?这种看起来像心绞痛症状的疾病是否会是另一种疾病?一系列的疑问最终激发了一系列研究,而这些研究也最终进一步纠正了我们过去的认知。因此,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甚至可以说是起点,就是好奇心。

 

第二种态度是团队合作。现在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我们必须共同思考,团队合作才能使我们共同取得进步。所以,我对你们的建议是,首先是保持好奇心,其次是组建团队,团队合作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种态度是坚持不懈。如果你有好奇心,有好的团队,你有可能会做出很好的研究。但是,你的论文仍有可能会被《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拒绝。但请不要停下来,试着思考论文为什么会被拒,井努力做出更好的研究。

 

再次强调,“好奇心、团队合作、坚持不懈”,在我看来,这三个特征对于成功发展心血管学术研究至关重要。

 

专家简介 

Filippo Crea 教授

意大利IRCCS基金会Agostino Gemelli大学医院

罗马天主教大学心脏病学教授、心血管系主任、心脏病学研究生院院长,以及细胞与分子心脏病学PhD项目负责人。

 

欧洲心脏学会(ESC)官方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主编,《Circulation》、《Clinical Cardiology》、《Revista Espagnole de Cardiologia》编委会成员,《Heart》前副主编。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