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开胸!经导管机械抽吸终末期肾病患者右心室导线巨型赘生物

浏览量:124

 

 

引言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伴有大型导线赘生物(长度超过 20 毫米)的全身性植入式电子设备感染的管理,往往颇具挑战性[1]。以往,当患者出现大型导线赘生物时,开胸手术并拔除导线是较为常见的考虑方案。不过,究竟是选择开放手术移除导线,还是采用血管内导线拔除的方式,这并非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决策[2]。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带有大型赘生物的导线实施血管内拔除操作时,由于存在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肺栓塞风险增加的问题,所以临床医生往往会有所顾虑。而开放手术移除导线的方式,不仅会使患者承受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术后恢复时间也相对较长。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文献中,已经介绍了在导线拔除之前,运用特定设备对大型赘生物进行经导管抽吸的非手术方法,并且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3]

 

 

病例详情

 

在此,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位 54 岁男性患者的病例。该患者因耐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菌血症入院治疗,检查中发现其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导线存在较大赘生物。之后,我们采用 Inari FlowTriever 装置对赘生物进行了抽吸处理,并通过血管内激光技术将导线移除。

 

发病情况

一位 54 岁男性患者,因出现呼吸急促、发热症状前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基本正常。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活动后有气促表现,双下肢存在非凹陷性水肿(+)。

 

既往病史

该患者既往有多种疾病史。患有终末期肾病(ESRD),需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存在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射血分数仅为 23%。因预防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曾植入自动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AICD)。此外,还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日常服用阿哌沙班进行抗凝治疗。

 

鉴别诊断

综合考虑患者症状及病史,初步将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栓塞、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以及急性心力衰竭加重等疾病纳入鉴别诊断范围。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大幅升高,达到 2775 pg/ml;白细胞计数也有所升高,为 15.4×10⁹/L;降钙素原显著上升,数值为 39.83 ng/ml。血培养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耐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2. 影像学检查:胸部平扫 CT 显示,患者双肺存在多个局灶性浸润影。考虑到患者处于慢性肾脏病(CKD)第 5 期,且仍保留部分残余肾功能,我们未立即进行胸部 CT 血管造影检查。鉴于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我们进一步为患者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检查发现,三尖瓣上可见一长 2.1 cm、宽 0.5 cm 的条索状结构,高度怀疑为赘生物。同时,超声心动图还提示患者存在重度三尖瓣反流,双心室心力衰竭,右心室(RV)功能中度受损(通过目测评估),以及右心室中度扩张(右心室舒张末期基底段直径:4.7 cm [正常范围 2.5 - 4.1 cm])。

 

治疗措施

首先,我们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头孢唑林进行抗感染治疗。随后,为更精准地评估赘生物情况,我们为患者进行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检查结果清晰显示,源于 AICD 导线的一处大型赘生物,大小约为 2.5 cm×1.5 cm,呈丝状且活动度极高。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该赘生物可脱入右心房和右心室(图 1,视频 1),并引发了随后的重度三尖瓣反流(视频 2)。

图1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显示右心导线赘生物

视频1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显示右心导线附着赘生物

视频2

心外科团队评估了开放手术清除赘生物及拔除导线的方案,但鉴于患者存在多种高危合并症,被判定为极高危手术对象。考虑到激光血管内拔除导线可能导致脓毒性栓塞及持续菌血症风险,且患者存在右心室功能不全可能引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肺栓塞,故未采用该方案。

 

经心脏介入团队综合评估患者双心室功能障碍后,决定分阶段实施经皮介入治疗:首日采用FlowTriever导管行右心室导线赘生物机械抽吸,次日由电生理团队行心律转复除颤器导线拔除。

 

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静脉镇静下,经右颈内静脉入路,在X线及超声引导下使用FlowTriever血栓抽吸导管成功清除三尖瓣及ICD导线赘生物(视频3、4)。

视频3

FlowTriever装置经右心房进入右心室

视频4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显示FlowTriever装置位于右心房(RA)及右心室(RV)

 

针对患者慢性贫血,采用配备40μm滤网的Flowsaver系统将抽吸血液回输。手术过程中,医生团队首先尝试使用 24F Inari FlowTriever 导管进行多次抽吸,但仅吸出血液,未能成功清除赘生物。之后,改用 20F 弯头 FlowTriever 导管,仅经过单次操作,便顺利清除了三尖瓣赘生物(图2),这一过程通过术中超声得到了确认(超声图像详见视频 5)。术后,对清除的赘生物进行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其为两个大小分别为 2.5×0.6×0.6cm 及 3.8×0.5×0.1cm 的组织(图3),经鉴定为纤维坏死组织,伴发急性炎症反应,且存在可疑菌落(图 4 )。

 

图2

24F导管引导20F导管进入右心室心尖部(使用Inari FlowTriever系统)

图3

赘生物标本

视频5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显示右心导线赘生物

 

图4

病理切片显示大量无细胞纤维蛋白坏死碎屑伴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显著钙化碎屑,部分区域提示细菌菌落形成。

 

 

次日,患者成功接受右心室导线血管内激光拔除术,术中耐受良好。患者拒绝佩戴体外除颤器进行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经静脉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拟在菌血症控制后门诊植入AICD。

 

 

讨论

本病例展示了使用Inari FlowTriever系统清除大型ICD导线赘生物的方法。处理器械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在于彻底移除器械系统(理想情况下3日内完成)并延长抗生素疗程。一项大型心脏器械感染队列研究显示,未移除器械仅行抗菌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增加7倍[4]。大型赘生物在导线拔除过程中存在栓塞风险,可能导致严重肺栓塞[5]

 

2020年欧洲心律协会关于心脏器械感染的共识文件指出,对于>20mm的赘生物,在导线拔除术前或术中行经皮抽吸可作为替代方案。Inari FlowTriever作为快速血栓清除装置,其在肺栓塞中的应用已证实具有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6]。其他用于赘生物清除的血栓切除系统包括Penumbra Indigo和AngioVac,后者虽可清除大血栓但需建立静脉-静脉旁路[7]。FlowTriever的优势在于提供多种导管规格,并配备40μm滤网的Flowsaver组件实现血液回输,这对本合并V期慢性肾病所致重度贫血的患者尤为重要。首篇FlowTriever系统用于大型赘生物清除的报道发表于2023年[8]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心内膜炎死亡率较高,尤其合并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患者[9]。CIED感染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RD)、COPD、糖皮质激素使用、既往装置感染史、心力衰竭及皮肤疾病。ESRD患者发生CIED感染的风险最高(OR 8.73,95%CI 3.42-22.31)[10]。本例患者兼具ESRD、心力衰竭和糖尿病多重危险因素,因预测死亡率过高不宜手术。

 

最终采用20F弯头FlowTriever导管成功清除赘生物,未发生手术并发症。

 

 

结论

本案例表明在血管内导线拔除前行经皮赘生物清除可降低栓塞风险,对于无需建立静脉旁路的大赘生物清除更具优势。该方法能减少开放手术需求,为高危手术患者提供救治机会。未来需大规模研究进一步评估心脏赘生物清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 Koneru JN, Ellenbogen KA. Detection of trans-venous pacemaker and ICD lead vegetations. J AmColl Cardiol. 2013;61:1406–1408.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13.01.016

 

2. Delgado V, Ajmone Marsan N, De Waha S, et al.2023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endocarditis. Eur Heart J. 2023;44:3948–4042.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d193

 

3. Starck CT, Schaerf RHM, Breitenstein A, et al.Transcatheter aspiration of large pacemaker and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lead vegeta-tions facilitating safe transvenous lead extraction.Europace. 2020;22(1):133–138. https://doi.org/10.1093/europace/euz283

 

4. Le KY, Sohail MR, Friedman PA, et al. Impact oftiming of device removal on mortality in patientswith 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infections. Heart Rhythm. 2011;8:1678–1685.https://doi.org/10.1016/j.hrthm.2011.05.015

 

5. Schaerf RHM, Najibi S, Conrad J. Percutaneousvacuum-assisted thrombectomy device used forremoval of large vegetations on infected pace-maker and defibrillator leads as an adjunct to lead extraction. J Atr Fibrillation. 2016;9(3):1455.https://doi.org/10.4022/jafib.1455

 

6. Toma C, Jaber WA, Weinberg MD, et al. Acuteoutcomes for the full US cohort of the FLASHmechanical thrombectomy registry in pulmonaryembolism. EuroIntervention. 2023;18:1201–1212.https://doi.org/10.4244/EIJ-D-22-00732

 

7. Moriarty JM, Liao M, Kim GHJ, et al. Procedural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use of the AngioVacSystem for right heart thrombi: a safety reportfrom RAPID registry data. Vasc Med. 2022;27:277–282. https://doi.org/10.1177/1358863X211073974

 

8. Phan F, Kaufman J, Lantz G, et al. Novel use ofa thrombus aspiration system to facilitate trans-venous lead extraction for large vegetations. HearCase Rep. 2023;9:501–505. https://doi.org/10.1016/j.hrcr.2023.04.020

 

9. Blomström-Lundqvist C, Traykov V, Erba PA,et al.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EHRA)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ocument on how toprevent, diagnose, and treat cardiac implantableelectronic device infections—endorsed by theHeart Rhythm Society (HRS), the Asia Pacific Heart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