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1年随访: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成功治疗漏斗型PDA病例分享

浏览量:2306

 

患者信息

性别:女

年龄:5岁

主 诉: 发现动脉导管未闭5年

现病史:患儿家属诉5年前外院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提示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无明显胸闷、胸痛、心悸、气促,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无恶心、 呕吐、腹痛,无头晕头痛、眼花、黑朦、晕厥,无肢体发绀,为进一步诊治进院就诊。

心脏彩超

1、心脏收缩功能测定在正常范围:EF61%(K50-70%),FS33%(28-40%)。心包腔内未见明显液性暗区。

2、二尖瓣形态结构正常,开幅好,关闭欠佳,收缩期瓣口探及少量反流。余瓣膜形态结构正常,启闭运动好,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二尖瓣血流图示,E峰大于A峰。

3、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观察:主肺动脉增宽,左右分支内径分别约12mm、12mm,于左肺动脉根部有回声失落区,并与后方的胸主动脉相通,大小约8×9mm。彩色多普勒显示:可见经导管进入主肺动脉的多彩血流束,沿主肺动脉左侧上行,右侧有来自右室的蓝色血流束。频谱多普勒显示:取样容积置于动脉导管开口处可探及双期湍流频谱,最高血流速度4.8m/s,压差92mmHg。

4、主动脉根部内径正常,管壁不厚,  内未见异常回声及异常血流。

5、TDI(二尖瓣瓣环运动频谱);单峰。

影像学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漏斗型),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临床策略

手术策略:漏斗型PDA,术中实测最窄处约为4.7mm,综合考虑未闭导管最窄处及长度,选择ABFDQ Ⅳ-10全降解封堵器12F可降解鞘进行封堵。

术式入径:经股静脉,顺行法(股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PDA-主动脉)建立输送轨道进行封堵,全程由TTE+DSA引导进行。

 

术中操作

 

术中造影及超声

 

 

主动脉造影:

主动脉侧(壶腹)开口10.23 mm

导管最窄处 4.71mm

导管长度7.48mm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侧(壶腹)开口12.8mm

肺动脉侧开口6.24mm

导管长度11mm

 

顺行法建立输送轨道

 

 

导管由肺动脉经PDA送入主动脉

 

 

 

送入输送鞘

 

 

 

 

沿交换导丝送入输送长鞘至降主动脉

 

 

 

左盘展开

 

 

 

于降主动脉中部展开左盘

轻拉成型线使左盘成型

整体回撤输送鞘管和推送系统

遇阻较大

则说明封堵器左盘

成功贴靠主动脉侧入口

 

右盘展开

 

 

后撤鞘管展开右盘面

钢缆轻轻前推使右盘面成型

胸骨旁主动脉短轴切面

观察右盘展开状态

 

 

锁定前封堵器形态确认

 

 

胸骨旁主动脉短轴切面

可见封堵器形态良好

 

 

 

锁定后观测

 

 

 

 

DSA下进行牵拉试验

 

主动脉侧造影

无残余分流,即刻封堵成功

超声下未见左向右分流

即刻封堵成功

 

 

释放封堵器

 

 

剪断成型线,抵住钢缆,轻轻前推鞘管给于支撑

旋转钢缆尾端手柄,释放封堵器

胸骨旁主动脉短轴切面

见封堵器封堵器释放后形态良好

 

 

 

术后随访

 

 

 

 

术后3月,超声提示:

降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可见封堵器回声,未见明显位移,室壁运动协调。左心功能在正常范围。

术后6月,超声提示

降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可见封堵器回声,未见明显位移。左心功能在正常范围。

术后1年,超声提示:

PDA封堵术后,动脉水平未见明显残余分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病例小结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是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之一,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缺陷的 10%~21% ,每2500-5000例新生婴儿中即可发生1例[1]。正常情况下,PDA在出生后3个月内管腔即闭锁,但由于动脉导管在生后持续存在,导致左向右分流,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干预动脉导管未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

 

本病例患者年龄较小,动脉导管主动脉端开口大于肺动脉端开口,为“漏斗型”PDA,术中实测最窄处为4.71mm,主动脉侧开口大小为10.23mm,长度为7.48mm。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及PDA特点,经谨慎沟通,患者家属主动选择使用全降解封堵器进行手术。一年随访过程中,患者无残余分流,左心功能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进一步验证了全降解封堵器在PDA治疗中的良好封堵效果与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循证支持。

 

全降解封堵器植入后一年左右可安全降解,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降低了金属封堵器永久留存体内带来远期并发症的风险。其次,生物高分子材料顺应性更好,可自适应不同缺损解剖形态,更贴合漏斗型的同时,不易造成溶血血小板减少、血管磨损或移位等相关并发症,不影响患儿康复后的生活、学习,为儿童患者带来长远获益。全降解封堵器有4种腰高、10种腰部直径40种型号可供选择,满足PDA漏斗型等各类复杂分型封堵的临床需求

感谢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智伟教授,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樊志勇院长、周尔能主任团队的病例分享

[1].常见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秦永文.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20.

[2].杨乐, 周雪.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 2022, 12(12): 11509-11514.

 

- End -

 

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首例“双降解”植入!3岁双缺损先心患儿一站式修复:经胸植入全降解VSD+可降解ASD同步治疗
全降解封堵器成功治疗三尖瓣部分遮挡的膜部瘤室间隔缺损术后1月随访病例分享

30年头痛显著缓解,术后1年随访追踪: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治疗长隧道PFO病例分享

术后1年随访: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成功治疗嵴下型室缺病例分享

 

 

扫码观看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3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