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心脏中心成功实施高龄患者生物瓣衰败“瓣中瓣”手术

浏览量:2794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凭借多学科紧密联合协作的强大优势,成功为一位高龄患者实施了生物瓣衰败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瓣中瓣),为复杂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再添新范例。

 

患者基础信息

患者是一位 75 岁的女性,15 年前因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接受了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然而,近1年来,患者活动耐力显著下降,步行仅 100 米或爬坡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且近期症状急剧加重,遂前来我院就诊。

入院时,患者呼吸极度不畅,根本无法平卧。一系列检查数据令人揪心:NT-proBNP高达7492pg/ml;CT 检查提示急性肺水肿并伴有少量胸腔积液;心脏超声显示 EF 值仅为 36%LVEDD为59mm,LVESD为 47mm,且主动脉瓣为人工生物置换术后改变,考虑存在主动脉瓣狭窄并轻度反流;动态心电图更是提示频发房早伴短阵房速、频发室早伴短阵室速。患者的病情十分复杂且危急,每一项指标都像是在敲响生命的警钟。

 

生物瓣衰败后,通常有两种解决手段:一是再次进行外科开胸手术更换瓣膜,二是采取经导管置换方式,在原有人工瓣膜内部再植入新瓣膜。但这位患者情况特殊,高龄且心功能极差,病情错综复杂。相较于第一次手术,此次外科手术风险大幅增加,同时患者身体一般状况很差,根本无法耐受再次开胸手术治疗。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心脏中心迅速牵头组织了一场多学科联合会诊。心血管内科曹竣主任团队、心脏外科黄焕雷院长团队、麻醉科焦丰主任团队、体外循环(ECMO)程小玲团队、超声科钟周华主任团队以及介入导管室团队齐聚一堂。各团队专家反复讨论、精准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后,一致认为患者无法耐受二次开胸手术,最终决定选择创伤更小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以解决主动脉瓣生物瓣衰败后再次出现的主动脉瓣狭窄问题。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术前还连线了广东省人民医院谢年谨教授、罗淞元博士,对手术细节进行了反复推演,并制定了详尽的风险处置预案。

 

 术前主动脉根部CT评估

 

手术当日,在全麻状态下,曹竣主任带领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全神贯注、配合默契。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手术,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

 

导丝跨瓣

snare辅助

 

瓣膜释放至初始位

切线位观察

 

缓慢脱钩

术后造影

 

 

术后,患者麻醉苏醒后顺利拔管,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即刻跨瓣压差仅为 7mmHg,这一数据表明新瓣膜功能良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

 
 
 

术前术后心脏彩超及压差对比

 

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结果显示:EF 值提升至 50%,LVEDD 降至 53mm,LVESD 降至 44mm,且无明显瓣周漏。患者的心功能得到了明显好转,身体状况日益恢复,顺利康复出院。

 
 

术中风采

该例手术的成功开展,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多个医学中心、多个科室密切合作、集智攻关的生动写照。医院各科室牢记初心使命,发扬“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的精神,勇于担当、敢于挑战,不断攀登医学科学高峰。

 

来源:广州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

-END-

 

更多内容推荐

 

超声引导技术再攀高峰: 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成功实施局麻下无射线经胸超声引导TAVR

循证时讯丨TAVR精准植入,非同轴隐患需警惕

循证时讯丨TAVR术后PPM评估方法的再审视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58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