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力破关,一管通达——微导管助力LAD CTO正向开通一例

“微”力破关,一管通达——微导管助力LAD CTO正向开通一例
患者病史
”
患者信息
间断性头晕、头闷3年余,再发3天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不适,伴有头痛,于外院行腰椎穿刺术、脑血管造影,诊断病毒性脑炎,经治疗好转出院。3天前患者再发头晕、头闷不适,伴有胸闷,活动后明显,伴有偶发干咳,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测血压178/100mmHg,以“高血压病2级”收住我科。
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3年余,最高血压180/106mmHg,口服“马来酸氨氯地平”,未系统监测血压;有“2型糖尿病”病史3年余,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瑞格列奈”控制血糖;既往有“肺结节”病史。
检查及诊断
超声检查

心电图检查

临床诊断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肺结节病
造影结果




LM 正常
LAD6段狭窄50%,LAD8段完全闭塞(CTO);
LCX14段狭窄60%,LCX15段狭窄70%;
RCA2段狭窄50%,RCA3段狭窄40%
手术方案
”
LAD中段CTO病变,CTO近端存在显著鼠尾残端,判断正向通过难度较小,首先考虑正向开通
正向通路使用支撑强且对桡动脉血管负担比较小的亲水涂层导引导管EBU头型,搭配微导管为导丝提供前向支撑
CTO病变近端存在大对角支,术中采取预埋导丝保护
手术过程
”
6F亲水涂层导引导管 EBU3.5指引导管送至左冠口,用工作导丝尝试未能通过LAD闭塞段

送HighTrack 1.5Fr微导管至CTO近端提供支撑,交换XT导丝成功通过LAD病变处送至远端,远端可见小间隔支显影,证明位于真腔内,微导管后跟进至LAD远端

通过微导管交换工作导丝至LAD远端,另一根工作导丝送至对角支做保护,分别送0.8mm*10mm,1.25mm*12mm球囊扩张闭塞段,造影示血流TIMI3级


2.5mm*20mm球囊反复扩张LAD病变处,造影示残余狭窄40%,中段可见小夹层


送3.0mm*33mm支架至LAD中远段释放


病变段较长,单枚支架无法覆盖,串联植入第二枚3.5mm*28mm支架


分别送入3.0mm*15mm,3.5mm*12mm后扩球囊由远及近扩张支架


造影示血流TIMI3级,支架远近端未见夹层及血肿,对角支未受压



造影示LAD中段支架部分膨胀欠佳,行IVUS评估后显示中段存在钙化,支架贴壁良好,管腔面积良好,暂不行进一步处理
术后体会
微导管的选择:对于近端存在显著残端的CTO病变,可首先考虑正向开通,积极选用微导管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操作时间。正向开通对微导管提出了支撑性和通过性的双重要求,既要在正向进攻病变时提供充分支撑,又需保证跟进导丝至远段血管保留通路,此时可选用小外径、密编织的微导管实现支撑与通过的平衡。
支架植入后的判断:虽然支架中段在影像下显示为狗骨头形态,此时仍需要借助腔内影像学检查做进一步判断,IVUS显示支架膨胀不良段存在钙化,但贴壁良好且管腔面积充足。在综合考虑手术时间、患者条件等因素下,支架膨胀不良时可优先使用IVUS观察管腔获得情况,再行评估是否使用减容器械行进一步处理。
术者介绍
向宗兴
宝鸡市中医医院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