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时讯丨TAVR精准植入,非同轴隐患需警惕

浏览量:918

栏目介绍

《循证时讯定期筛选全球专业医学刊物中关于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关键研究,邀请业内知名专家从研究设计、成果意义、临床应用等多维度解读,生动呈现研究精髓,为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提供有力指引。

 

 

栏目嘉宾

|谷兴华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知名专家,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瓣膜中心)执行主任,心血管外科副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专科主任,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山东省医学会心脏瓣膜病多学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心脏瓣膜病学会中国分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外科介入专家组专家、中国瓣膜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微创介入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TAVR全国带教专家。

 

 

 

6月刊

TAVR精准植入,非同轴隐患需警惕

在TAVR手术中,如何实现瓣膜与原生瓣环的同轴(Coaxial)对齐,一直是保证术后早期安全和远期耐久性的关键。然而,非同轴(Noncoaxial)植入现象并不少见,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一直缺乏大规模证据。

 

2025年发表于《JACC: Advances》,基于Bern TAVR注册研究的最新分析(n=2,025),首次系统性揭示了非同轴植入对短期安全及中期瓣膜功能的显著影响,为优化TAVR策略提供了全新循证依据。

 

 

 

 

研究目的

评估TAVR术中非同轴瓣膜植入对早期安全性(30天)与一年随访瓣膜再干预(Stage-2 BVF)风险的影响。

 

 

 

 

研究设计与方法

 

 

 

纳入对象:2014–2023年期间,Bern注册数据库中共2,025例经股入路TAVR患者(排除其他入路及影像不合格病例)。

 

 

 

同轴性测量:基于术后透视三窦展开角度,测量瓣膜支架与原生瓣环的轴向夹角(Axial angle),按三分位数分组:

  • 同轴组:0.1–3.0°

  • 中间组:3.1–4.7°

  • 非同轴组:4.8–21.7°

 

主要终点:

  • VARC-3定义的30天装置早期安全性(Early Safety)。

次要终点:

  • 一年时Stage-2 BVF(需手术或TAV-in-TAV再干预)。

 

 

 

 

研究结果

 

术后30天结果

 

 

 

 

非同轴植入组患者在术后30天早期安全性显著下降(56.2% vs 82.7%,aHR: 0.67;P<0.001)。

其中:

  • 非同轴组瓣周漏发生率增加约4倍,提示同轴性对密封性关键。

  • 非同轴组起搏器植入率高达33.6%,(33.6% vs 同轴组3.7%,aHR: 4.49;P<0.001)。

  • 非同轴组早期再干预存在上升趋势

 

术后1年随访结果

 

 

一年随访,Stage-2 BVF显著升高(1.5% vs 0.6%,HR: 3.47;P=0.016)。


非同轴组患者更常见LVOT钙化量大、使用自膨瓣(SEV)比例高、术前预扩张比例低,提示术者需重点关注解剖和操作因素。

 

 

 

 

结论与启示

  • 非同轴植入显著增加瓣周漏、起搏器植入及一年内再干预风险,降低早期安全性。

 

  • 术前识别高风险因素(如LVOT钙化)并考虑预扩张策略,有助于提升同轴植入率,保障瓣膜性能与患者长期预后。

     

  • 随着TAVR患者人群趋于年轻化及低风险化,瓣膜精准对齐与生命周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提示

在策略选择与器械设计上,强调同轴性(Coaxiality)与稳定性已成为TAVR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具备更好可控释放与同轴功能的瓣膜系统,将持续助力术者在复杂解剖背景下实现个体化优化治疗。

 

TaurusMax可调弯系统为例,其具备精准可调弯控制功能,帮助术者在横位心,复杂弓角等高难度解剖环境下更好实现同轴释放,提升整体植入精度,减少瓣周漏与传导并发症风险。

(TaurusMax 3D调弯技术改善植入同轴性)

 

 

未来,只有更精准、更稳定的植入策略,才能真正为患者赢得长期安全与持续获益。

 

 

 

 

专家点评

 

 谷兴华教授

该研究针对TAVR术后瓣膜非同轴植入这一临床常见但尚未深入探讨的问题,首次通过大样本数据(2025例)系统分析了其对短期及中期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以“瓣环-瓣膜夹角”量化植入同轴性,发现夹角≥4.8°的患者30天内早期安全性复合终点(VARC-3)发生率显著升高(56.2% vs 82.7%),且1年生物瓣衰败风险增加3.5倍。这一结果与我院心外科TAVR团队的经验相符——我们在临床中同样观察到,瓣膜倾斜可能导致径向支撑力分布不均,进而引发瓣周漏、传导阻滞等并发症。

研究亮点在于揭示了左心室流出道钙化体积(LVOT钙化)和自膨式瓣膜是非同轴植入的独立预测因素,这为术前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维度。结合我院病例,我们建议对高钙化负荷患者术前采用多层螺旋CT精准评估钙化分布,术中考虑球囊预扩张以改善同轴性。但需注意,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且依赖二维造影评估同轴性,可能低估三维空间上的错位程度。未来需结合心脏CTA动态建模或人工智能辅助定位技术,进一步优化植入策略。

从临床实践角度,本研究提示我们:1)对解剖复杂(如横位心、严重钙化)患者应个体化选择瓣膜类型(可调轴系统可能更优);2)术中需重视多角度造影确认同轴性,必要时通过后扩张调整;3)长期随访中需警惕非同轴植入患者的瓣膜耐久性问题。建议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合血流动力学模拟和晚期影像学评估,以更全面揭示非同轴植入对瓣膜长期性能的影响。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下载研究原文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