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臂创势,强效降压!Netrod®RDN系统凭硬数据亮相CHC 2025,绘就高血压防治新路径


会议伊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进行开场致辞。周玉杰教授表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近3亿,其中约10%-20%属于难治性高血压。随着国内外创新企业RDN产品的相继上市,RDN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魅丽纬叶的Netrod®星带®网状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后称Netrod®RDN系统),显著提升了RDN的手术效率和成功率。本次会议邀请到多位权威专家,旨在从临床病例和数据出发,深入探讨RDN技术的突破方向与应用规范,期待通过会上的交流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国RDN事业的规范化发展,造福更多高血压患者。
六臂创势 强效降压
Netrod®RDN系统真实世界应用病例及数据发布

许建忠教授提到,RDN能否彻底有效消融,要看4点情况:1)是否能全象限消融;2)是否能有效损毁神经;3)是否能实现真正可靠贴壁、有效消融;4)是否能主干+分支+副肾动脉消融。在这4点中,又以可靠稳定贴壁最为重要。
Netrod®RDN系统不仅具有6电极全象限消融,充分的神经损毁,可适应直径3-12mm的血管、保证主干+分支+副肾动脉消融等诸多特点,其最大优势在于主动贴壁:相比于其他RDN产品的被动贴壁,Netrod®RDN导管的径向力可以通过手柄推钮控制,术者通过推钮控制网篮大小,从而实现主动可控贴壁。Netrod®RDN系统也由此成为目前唯一一款可主动贴壁的RDN产品,其主动贴壁的特性可使消融更加彻底。
会上,许建忠教授进行了Netrod®RDN真实世界应用案例分享。该患者日常基线血压145/95mmHg,情绪波动时可达到170/100mmHg以上,服用硝苯地平30mg/天、沙库巴曲缬沙坦 200mg/天、比索洛尔5mg/天,但血压依旧控制不佳。术前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且肾动脉CT显示无狭窄。在与患者沟通后以Netrod®RDN系统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在降压药物减量的前提下(比索洛尔氨氯地平5mg/天、沙库巴曲缬沙坦50mg/天),患者血压平均值为122/86mmHg,实现了达标。
截至2025年8月24日,Netrod®RDN系统自上市后共在上海开展了43例RDN手术。经RDN治疗6个月后,患者平均收缩压从177.6mmHg降至128.1mmHg,平均舒张压107.2mmHg降至78.6mmHg。同时,患者的降压药物种类从2.77降至1.82,药物负荷从2.37降至1.13,血压达标率高达91.67%。
规范前行,迈向普惠
共议RDN适宜人群与未来发展路径

在讨论环节,常鹏教授、任长杰教授、董徽教授、许建忠教授围绕“RDN的适宜人群与突破点”展开观点分享。在与会专家看来,RDN的适宜人群包括:难治性高血压、药物控制不佳的高血压、降压药物不耐受和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RDN在高血压合并心衰、房颤等人群中的应用,扩展其适应证。另外,RDN技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安全可靠,为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福音。未来如能推动医保政策落地,通过培训规范术前筛查、操作流程、术后管理,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持续积累高级别临床证据并优化治疗方案,必将加速RDN技术的普惠化进程,让这项创新疗法更规范地惠及广大高血压患者。

会议最后,周玉杰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周玉杰教授表示,RDN作为高血压介入治疗的创新疗法,在药物难治性高血压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而Netrod®RDN系统具有“网篮六电极”的独特技术优势,恰似一名“六边形战士”,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次会议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发布与专家讨论,进一步明晰了Netrod®RDN的临床应用前景。未来需持续积累RDN的更多真实世界证据,推动RDN技术更规范、广泛地应用,助力高血压防控事业高质量发展。
结语
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专家不仅系统梳理了RDN的适用人群与技术要点,更通过真实的临床数据与典型病例,生动展示了Netrod®RDN系统在实现稳定贴壁、全象限消融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其六电极设计、主动可控贴壁及高效消融的特性,为众多高血压患者提供了值得信赖的介入治疗新选择。
展望未来,随着真实世界证据的不断积累、操作规范的日趋统一以及医保政策的逐步落地,RDN技术有望在更广泛的高血压人群中发挥重要作用。期待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各方继续携手推进RDN技术的规范化、普惠化发展,共同开启我国高血压优化治疗的新篇章。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