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周2025|罗建方教授:深化TAVR核心,立局器官全景

浏览量:698
 

2025年10月20日至26日,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第九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中国结构周2025)将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等地,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同步召开。大会执行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诚邀您相约2025中国结构周,共赴结构性脏病领域的学术之约!

 

 

大会执行主席 罗建方教授

 

深化核心,构建瓣膜治疗全景视野

 

 

 

 

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中国结构周一直致力于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临床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推广创新的治疗技术。罗建方教授表示,今年的中国结构周将继续深度聚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一成熟核心技术,通过系统化的议程设置,全方位展示其从精妙手术技巧、并发症处理到患者管理的最新进展,传递前沿理念与实用技能。同时“二尖瓣”和“三尖瓣”专场内容涵盖从基础到疑难,从规范到个体化的全面讨论,以构建瓣膜介入治疗的全景式认知,共同推动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

 

理念破界,树立从瓣膜到器官的全局观

 

 

 

 

罗建方教授提出,在对TAVR技术持续探索的同时,应将主动脉视为一个完整的器官系统进行整体考量,其治疗视野需从主动脉瓣扩展至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乃至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实现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打破学科壁垒。唯有通过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影像科及血管外科等多学科的深度协作,在交流互鉴中方能凝练出最优化的整体治疗策略。

 

值得期待的是,本次广东分会场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联动粤港澳大湾区顶尖心血管专家,共同围绕新技术、新器械与新理念展开高峰对话。这种学术的碰撞,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更能为临床复杂病例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切实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惠及广大患者。

 

产学研融合,赋能技术革新与人才培养

 

 

 

 

 

罗建方教授表示,中国结构周在分享交流技术的同时,同样注重展示最新技术与器械,将产、学、研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大会通过设立不同专题会,分享全球最新瓣膜介入产品重磅临床研究数据,让参会者精准把脉行业动态前沿。同时,针对不同瓣膜介入器械的独特性能与操作要点,大会设立了内容极其丰富的培训工坊。这些工坊将为与会者,特别是中青年医师,提供宝贵的模拟操作和“手把手”教学机会。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将极大地加速学习曲线的爬升,为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培养和储备更多的后备人才,实现产、学、研的紧密融合与良性循环。

 

2025年10月20日至26日,让我们齐聚这场金秋的学术盛宴,在破局与立新中寻求共识,在交流与共融中启迪未来,共同执笔书写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辉煌未来!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2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