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心声”第25期丨主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室致急性心衰1例:诊治策略与经验分享
2025年10月13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重磅推出的《北三心声》栏目——第25期精彩再度来袭。在本期的大查房活动中,专家们将目光聚焦于一位主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室致急性心衰的患者。让我们紧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位权威专家的诊疗思路,深度剖析这一特殊病例病情,共同探寻下一步精准、科学的治疗方案。


病例汇报
1.病例信息
患者36岁男性,主诉心悸、乏力4天,咳嗽3天。
◾ 现病史
▲上下滑动查看▲
◾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
既往体检曾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自诉无异常(具体结果未见);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史;适龄婚育,育有1女,体健;父亲患脑梗死。
2.诊治过程
◾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67/60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查体合作,端坐位,语句断续;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皮疹;颈静脉未见充盈或怒张;浅快呼吸,双肺下部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心率84次/分,A2=P2,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可触及震颤;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肠鸣音正常,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为正常心电图。
◾ 病情分析
▲上下滑动查看▲
◾ 初步诊断
1.主动脉窦瘤破裂(右冠窦破入右室)
主动脉瓣反流(轻度)
2.全心增大
3.心律齐
4.心功能IV级(NYHA分级)
3.诊疗经过
▲上下滑动查看▲
病例总结
1.病例特点
患者为青年男性,既往体检曾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自诉无异常(具体结果未见)。此次起病于剧烈运动后,初期表现为心悸、乏力,随后症状持续加重,并陆续出现咳嗽、无法平卧及言语断续等表现。入院查体见端坐位躺不平,双肺湿啰音,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及舒张期双期杂音。实验室检查提示NT-proBNP升高,结合临床表现,考虑急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力衰竭病因分析
患者由外院转入,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缺损直径约7~8mm)。然而,由于缺损程度与患者显著的临床症状不相匹配,再加上第一次超声和第二次超声回报结果不同,因此对“室间隔膜部瘤伴缺损(左向右分流)”的诊断产生疑问。遂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重建并复查,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明确为主动脉窦破裂(右冠窦破入右心室)。
3.超声分析
▲上下滑动查看▲
4.主动脉窦瘤破裂
▲上下滑动查看▲
5.查房目的
➤如何早期识别主动脉窦瘤破裂?
➤主动脉窦瘤的治疗措施?
学习讨论
1.体格检查+病史询问,是早期识别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关键
早期识别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关键,在于遵循一条清晰的临床诊断路径:首先应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若于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发现连续性机械样杂音,应立即将其与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瘘等疾病纳入鉴别诊断范畴;随后,结合患者病史与影像学特征进行辨析——例如冠状动脉瘘在超声上表现为冠脉“腊肠样”改变,而主动脉窦瘤破裂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见风向袋样改变;此外,最具鉴别意义的特征在于主动脉窦瘤破裂是急性起病病史,其他为慢性病程。
因此,最终的诊断导向有赖于将急性发作的病史这一关键信息与特征性心脏杂音进行综合判断。
2.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治疗措施
目前,手术修复是根治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主要方式。具体术式的选择取决于破口的大小与周围组织的条件:(1)直接缝合术:适用于破口较小且周围组织牢固的病例。此法虽简便,但术后再破裂风险相对较高。(2)补片修补术:为保证修复的牢固性与长期效果,目前临床更常采用牛心包补片或自体心包补片进行修补。此方法是手术首选,其步骤包括:于破口周围缝合补片以闭合缺损,随后行注水试验确认修补处密闭无渗漏,最终关胸完成手术。
-end-

图源:视频截图,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